书客居 > 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 第113章 第一百十三章

第113章 第一百十三章


退位做太上皇,  真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

        康熙从对胤礽失望到公布废太子,经历了至少十多年时间。无数次思考为何与曾经最宠爱的儿子走到这一步?是不是早些退位就不至于如此?

        很多年前与胤礽父子情正浓时,也是大清朝局动荡不安时。

        当年,  年富力强却不觉得能一直坐稳皇位。先打三藩,后来收台湾,又是要打噶尔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心里早就做好准备,  参考祖父皇太极与父亲顺治帝的寿命,  或是哪天就会殒命。既然立胤礽为太子,  而且给他无数偏爱,  那也能心甘情愿地传位。

        第一次心态有变,  是在亲征噶尔丹半途中得了疟疾病重。

        康熙在生死边缘徘徊,但没有等来胤礽的充分关心。

        扪心自问,  对于这个儿子难道还不够好吗?为什么感觉不到同等的感情回报?

        后来才明白,  教导胤礽很多事,但没有教导他感恩的重要性,没让他意识到不能一味索取。

        成为太子,  不代表能够理所当然获得所有东西。

        如果自己不是皇帝,胤礽不是太子,  寻常父子之间处理这样的矛盾会方便很多。最直接暂停胤礽拥有的一切父亲给予身份地位,  让他清醒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世上没有如果,太子立了就不能随便废,  而要考虑后果。

        不存在暂停胤礽有的一切待遇,  只能把胤礽身边的人一批又一批撤换,但是治标不治本而越行越远。

        最终,胤礽远贤良而亲小人,通过非法网络编织出一个腐化势力网,  走上了谋反绝路。

        康熙在废太子身上栽了大跟头,但让他非常欣慰自己并非孤家寡人,老四叫他感受到了儿子给的满满安心感。

        老四对父母纯孝、对手足友善,但也有原则不趋炎附势。敢于创新探索、敢于迎难而上,不只脚踏实地,也肯吃苦耐劳。

        这样一个孩子的出现,让人觉得做皇家父子自有真情在。

        当然了,老四肯定有缺点。

        比如对皇位没啥想法,而对离京很有想法。

        康熙理智分析,自己能活到七十岁算是奇迹了,那只剩十多年而已。

        这些时间不足以培养另一个儿子比老四更适合继位。其他儿子各有缺点,品性、能力、子嗣等等,总有不足之处。

        世上不存在万万岁,让他求助于神力更是荒谬。

        既然自己早晚都要传位,不如传得稳妥一些。这些年瞧着老四的心性,不至于登基做了皇帝就忤逆汗阿玛的意愿。

        与其担忧老四彻底架空老父亲,不如忧心另一方面。

        康熙隐隐觉着,不用皇位把老四给套牢了,这人跑起路来逮也逮不住。

        证据?

        给戴梓翻案就是前期准备。

        敢去证明皇帝判错案的人太少。

        戴梓不是名门望族出生,他背后没有其他助力,而且告发他的主力也已经亡故。

        为他翻案,理由很简单。追求真相不愿冤案发生,认可其才学不甘他被埋没。

        二十多年了,没人想这样做。

        为了戴梓个人的清白去证明皇帝判错了案,风险是押上自己的前程,值得吗?

        康熙翻阅了对戴梓旧案的重新调查记录,其中还有一些他的字画诗词。这些是从铁岭收购来的,戴梓以卖字画为生,所创内容一如当年忧国忧民。

        这下承认案子是朕办错了,却是不知那位奇才在火器制造上的天赋是否被残酷岁月给湮灭了?

        估计老四也有同样疑问,有有想法给戴梓翻案后把人带到西洋去转一转。

        当年,戴梓仅仅用八天就造出南怀仁说一年也搞不成的冲天炮,如今让他见识更多西洋学术又会发生什么?

        话说回来,老四想要去西洋,去年年初从广东府回京就有此意向。

        哪怕今年发生了废太子,好些人蠢蠢欲动要立新的储君,老四也没有改变捎上专业人才出海考察的想法。

        如果明年将呼声最高的胤禩也给按下去呢?

        康熙很想知道竞争对手越来越少,老四是否不改初心还是对继位还是没兴趣。但他也不清楚究竟是希望老四争好,还是不争好。

        老四争,自己搞退位计划就难免有些不甘愿;

        老四不争也叫人不爽,说通俗些就是凭什么瞧不上皇位,岂不衬得削尖脑袋想做这个位子人都是傻子。

        思考中,春节来了。

        康熙四十八年的春节,在表面祥和中渡过。

        京城还比以往更热闹些。尤其是廉郡王府,前去拜会的朝臣可谓络绎不绝。

        对比来看,隔壁雍郡王府门庭冷落。

        四爷府内,气氛却不似外人想得压抑,反而井井有条各有事做。

        武拂衣在正月初一收到了康熙的明确旨意,重启对于戴梓私通东瀛案的调查。如能证明当年确实是诬告,戴梓官复原职,而对那些涉案者依律严办。

        无疑,这是个好消息。

        不仅能证明一个人的清白,更说明康熙对于火器制作态度发生了转变。而证明戴梓无罪,一系列调查取证工作都已经办妥,三法司再核查一遍即可。

        四爷府众人的春节较为忙碌,因为要做足几年计划准备。

        首先就是弘昐的婚事,不出意外今年年内成亲。

        年前,皇上公布了新一届选秀的时间,拟定在开春后的四月进行。相较以往,初选时间提前几个月,这让有年内完婚需求的人家能顺利成亲。

        四爷府就有这方面的需求。

        出海西洋,势在必行,越早越好。

        武拂衣在前几年就做了计划,因为废太子事件耽搁了两年,她真不想一拖再拖。考虑到孩子成婚,家长最好出席,远航定在弘昐婚后进行,那么婚期尽可能安排在上半年。

        虽然皇室宗亲成婚自有内务府等部门安排彩礼宴席等大婚事宜,但做父母的不可能撒手不管。

        此前向德妃表露了不愿年家人进门的态度,这件事也得到了明确的回应。

        德妃表示已经与康熙商议了孙儿的婚事,就按照老四的想法给选一个娘家在朝中政绩平平的姑娘。

        康熙删选了今年参选的秀女名册,圈了几个名字叫德妃到开选时暗中考察,也是让老四家提前观察。

        选儿媳,这事就让乌拉那拉氏与李氏有够忙,春节里繁琐内务交给了宋氏暂管理。

        宋氏表示她本人也很忙的,忙着搞出《历代农具汇编大全》。

        一定范围内的攀比不一定是坏事,会成为人前进的动力,宋氏想编书就是被李氏刺激的。

        「惊蛰客」的《初阶满汉英互译词典》在去年秋天出版了,被选做理学院教材辅导书之一。

        这书竟然是李氏搞的?!

        宋氏被四爷告之这一消息,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面对满是李氏字迹的反复修改原稿,不得不承认这英吉利文叫李氏学出来了。

        同样是学习,同样学了七年多,自己怎么就混得比李氏差一大截?

        位份上争不过,自己是格格,李氏是侧福晋,难道学习成果也得输一头?

        宋氏对农学不感兴趣,也不喜欢下地,但也想搞出点成绩。

        这几年也算瞧明白了,四爷有意维持府内现状,不打算再增添子嗣。刚好,她也不想鞍前马后,风里来雨里去陪着四爷在外闯荡。

        外面的世界没什么吸引人。

        宋氏就不喜欢到处跑。九年前,她随四爷去塞外避暑,正是那一年四爷被狼群围攻。

        五年前,她拒绝前往木兰围场,但女儿茉雅琪不听非要随父同行。那次就发生了隆科多通敌案,温宪公主差点被谋杀。

        经此两次,宋氏越发确定外面很危险。

        她还有别的证据。

        四爷南下考察,撞破拐卖人口特大案件。

        去年南巡,四爷随圣驾去江南,废太子差点搞出爆炸谋逆案。

        一次接着一次,四爷数次三番从阎王门前经过,难道还不能说明外出不安全。

        宋氏不能讲真心话,她完全不想陪四爷作死。为女儿也做不到豁出命去,何况对没什么感情的四爷。

        这种以命相陪的差事就交给武氏吧。不和她抢,更可怜这人没个孩子傍身,苦活累活却全做了。

        可怜别人之后,更要为自己打算。

        宋氏知道身在四爷府必须做点什么。

        她的位份本就低,不能再被一波波比下去,否则别想有各种额外赏赐。

        想做些能获得赏赐的事,兜兜转转只能绕回农学上。这条路本就是四爷指的,大方向不会出错。

        不愿意下地,那就做书面工作,还能找女儿做外援。

        茉雅琪如今常驻北郊庄子搞各种农作物实验。她在农学上的研究被康熙认可,给派了一支专业队伍做帮手。

        宋氏没想要比女儿出色,就搞些农学历代发展考据。她好似在农学书的海洋里狗刨,不求多优秀,只求小有收获就行。

        比如李氏学习英吉利文的七年后出了互译字典,那么她学农后十年也能搞本《农学考据初探》。

        说是学农十年,已经摸鱼偷懒过了七年多,所剩时间不长了。之所以做此安排,因为那可能是四爷的回程日期。

        四爷即将进行第二次离京考察。

        宋氏不知道四爷具体去哪里,也说不清究竟走多久。她参考四爷上次带着女儿一起南下考察用了两三年,以定此目标日期。

        事实上,武拂衣的西洋远航规划比宋氏预期更长。

        计划去程走海路,而回程横跨欧亚大陆。一鼓作气,把欧洲诸国的动态都给了解清楚,估计四五年左右。

        却不会向胤禛之外的人透露。就算对康熙也是糊弄隐瞒,就说是船去船回两三年足够。

        为什么隐瞒?

        道理很简单,一走四五年与离开两三年的感觉不一样。

        而且推测康熙为朝堂局势考虑,他在世时恐怕不会放老四第三次远行了。

        计划今秋出发,各种出行准备也要做起来。

        胤禛更要安排妥当各处密探,哪怕离开四五年,也要持续掌握国内的消息。

        如此一来,整个雍郡王府各有各的忙碌。

        孩子们也一样忙碌。

        此次远行,只有弘晖出行。弘昀八岁,年纪还小;茉雅琪更想留在田地搞农作物实验;弘昐刚刚成亲不合适远游。

        弘晖十三岁,不必赶着今年成亲,也在上书房读了六年书,正是能带着问题去考察。

        作为兄妹四人的出行代表,他背负着为其他人搜罗感兴趣学识相关学识的重任。有时间,四兄妹就聚在一起。一天一个想法,都是要弘晖去探索的内容。

        这般忙碌,真没多少闲心去管隔壁胤禩家是不是宾客满座。

        胤禛用《桃花扇》里的一句话概括老八的将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不过,胤禛也没想到老八这楼塌得又快又猛又彻底。

        春节后,二月二龙抬头。

        朝会上,康熙主动提起了去年不少人提起的立新太子一事。

        当时让大家别着急,好好过年,认真思考,而且也能畅所欲言上折子推荐心目中的储君人选。

        等到正月十五,春节假期结束,各地的折子陆陆续续抵达了京城。二月初,想表态的人都表态了,是能谈一谈大家都倾向支持哪位皇子。

        康熙把不同皇子的支持折子给分类装箱,八阿哥的支持者最多,多到其他阿哥加在一起堪堪就是老八的一个零头。

        “胤禩,颇得人心。”

        康熙语气和善,望向朝中几位大员。

        “阿灵阿,马齐,鄂伦岱、王鸿绪,你们都看好八阿哥吧?”

        被点名的无一不是重臣。

        其中,王鸿绪更是康熙的密探,在调查废太子非法人口买卖中,他就出了不少力气揪出了内务府的涉案者。

        但人有私心,当时在上奏时隐瞒了部分名单,因为那些人与八阿哥交好。谁也没想到爆炸谋逆事发,这些被隐瞒的人正是胤礽的手下主力军。

        完了!捅大篓子了!

        王鸿绪知道他必须装糊涂,就当从未查出过那些人有问题,否则就成了故意知情不报,他也间接谋逆案的帮凶了。

        此前犯的事是给八阿哥做人情。

        即便那些错误没有实质性证据,但也是皇上容不得的,而其他皇子继位也容不得。

        装糊涂装了一年,更是坚定了要拥立胤禩为新太子。

        此刻,王鸿绪与几位大臣都是表了态。

        这个说廉郡王和善,必能沿袭康熙的仁君之风。另一个说八阿哥处事贤明、友爱兄弟等等,有储君必备品质。

        胤禩作为话题中心人物,表现得神色谦逊,但此时内心无法不热血沸腾。

        距离胤礽被废太子已经有一年,是时候选出新太子。今日众人的支持正是他多年努力拉拢的成果。储君之位,以一个词概括就是舍我其谁。

        胤禩找不到失败的理由。

        康熙的态度从张明德案就很明确了。唯独放过自己这个涉案者,正是堂而皇之的偏袒。朝中几大重臣,现在也公开言明了支持的态度。

        若说有什么缺点?

        自己也是有的,至今没有孩子。

        这件事只能委屈郭络罗氏了。

        新太子岂能后继无人,往后给郭络罗氏皇后之位,而自己必须要纳新人诞下一儿半女。此事与年家也达成了结亲意向。

        正在胤禩踌躇满志,以为胜券在握之时,就听康熙说要召唤两个人上朝。

        谁啊?

        这会讨论立新太子,必须要把谁给叫来旁听?

        片刻之后,乾清门外突然死寂。

        来者不是什么退休的重臣,也不是皇室宗亲里高辈分的人物,而是两个戴着枷锁的犯人。

        ——雅齐布夫妇,胤禩的奶妈及其丈夫。

        两人本该流放到八公主下嫁的蒙古翁牛特部,他们怎么会出现在京城,又被皇上给逮着了?

        “都还认识吧?”

        康熙环视一圈,看着好些人的脸色骤变。

        尤其是胤禩从刚刚眉宇间透出春风得意,顷刻间就变得脸色煞白难掩惊惧。

        这下,康熙也不装了。再没刚才的和颜悦色,而是横眉竖目朝胤禩身上插刀。

        “好一个八贤王!你仁义?你忠孝?这简直是大清最大的笑话!你就是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恶徒!

        收拢人心,结党营私,是要逼迫朕必须给你储君之位。且不看看,你怎么有脸自称贤明。

        雅齐布夫妇是戴罪之身,朕下的旨将人发配蒙古流放,你竟然敢将其私自接回京城。

        你还没做太子就敢为了私利窝藏钦犯。要是让你做了太子,对朕一有不满,岂不是敢立刻把朕给暗杀了!”

        人证物证俱在。

        胤禩瞧着雅齐布夫妇被抓到朝会上了,心知逃不掉私藏罪犯的罪名。

        他却必须强辩,绝不能认有谋逆的心思,是将这种行为解释为重情。

        “汗阿玛明鉴,儿臣知罪。做此错事只是不舍奶妈在外受苦,因为感念奶妈曾经辛苦抚育过儿臣,绝无谋逆之心啊!”

        “你还没谋反之心?呵,你已经做了!”

        康熙重提起废太子爆炸谋逆案,此刻终是杀了回马枪,将其中一众涉案者与胤禩交好的事一一道出。更是点名朝中几位密探,包括王鸿绪等人,揭穿了他们曾经知情不报的事实。

        “尔等今日全都支持立胤禩为新太子,怎么忘了八阿哥与那些爆炸案涉事者也曾关系亲近?!去年一年,朕给你们自首的机会,但你们从不珍惜。

        道士张明德案发后,朕更是一片慈父之心不拿八阿哥问罪,结果呢?

        胤禩变本加厉,窝藏钦犯,还敢美名其曰为了不忘奶娘抚养之情。他对奶娘重恩情,就能把朕的旨意踩在地上,把大清律法视若无睹。”

        康熙冷笑着问,“大清的江山能交给这种本性奸诈、是非不分、自私自利的小人手上吗?!自今日起,夺爱新觉罗·胤禩郡王爵位,就地圈禁于八阿哥府内!”

        哐——

        胤禩重重跪倒在了地上,整个人的精气神都被击得粉粉碎。

        康熙的一句句话宛如一把把利箭,将他从云端瞬间击落,让他砸在了泥坑里而且还被万箭穿心。

        上一刻,自认为能成为新太子。

        下一刻,竟是被削成了光头阿哥。

        成为储君的美梦碎裂得太快,快得让他承受不住,好似有无数把重锤捶打脑袋,偏偏就是晕不了。

        朝臣们连大气不敢喘,刚刚还赞美鼓吹要立八阿哥做新太子,但现在谁也不敢出声为他讲好话了。

        因为康熙抓贼拿赃,把胤禩做的大错事给抓了现行。而且又牵扯到爆炸谋逆案,谁也不想把自己给牵连进去。

        被点名的那些知情不报者,更是跪倒一片。嘴里喊着冤枉,但心里明白顶戴花翎是保不住了。

        一时间,朝会上诡异的死寂。

        武拂衣瞧着这一幕。

        哪怕早就推测到老八早晚会被康熙噼里啪啦打脸,但也没想到康熙直接给上晴天霹雳,没给老八留任何余地。

        康熙打破了死寂,抛出一个决定。

        “今日之后,众位无需再提立新太子,朕有生之年都不会再公开册立太子。储君人选的诏书将放置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后,到时候你们自是知晓了。”

        说完,康熙仿佛若无其事地扫了一眼老四,也不听众位臣子的想法就喊了退朝。

        武拂衣捕捉到了康熙的目光。

        虽然皇上的眼神很平静,但是她多年与危险斗争,此刻产生了一种情况有变的不妙直觉。

        ——警报!特级警报!康熙要搞事,搞大事!

        当晚回府。

        武拂衣就向胤禛说明了所发生的一切,向这位最了解康熙的人咨询问策。“我觉得皇上的那句「到时候你们自是知晓」别有深意。阿四,你怎么看?”

        胤禛沉默了半晌。脑子里不断做着排除法,最终不得不想到一种可能性,那让他猛地倒吸一口凉气。

        汗阿玛该不是要退位做太上皇吧?

        这、这、这种狗胆包天的操作是受谁影响?难不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鬼把汗阿玛也给带歪了?

        不不不,是不是还有另一种可能性。

        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其实,老鬼才是康熙的真儿子,所以两人一脉相承有着离谱操作。

        胤禛:问题来了,自己又算什么呢?康熙的好儿媳吗?这太荒唐了!

        “阿四?”

        武拂衣伸手在胤禛眼前晃了晃,这次是真的关心对方,因为看到胤禛整个人仿佛被雷劈般呆站着不动了。“你没事吧?你想到什么了?可别自己吓自己。”


  (https://www.skjvvx.cc/a/97358/97358552/9331323.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