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大宋不怂 > 七十二、书橱李二哥

七十二、书橱李二哥


  看似声势浩大的争论,最后颇有点草草收场的感觉。

  赵官家没有贬谪任何官员,同样也没有特意去褒奖谁。

  然而那几个侍郎虽然没有被贬谪,却也知道自己的仕途已经到头。而李申之虽然没有被褒奖,却已经得到了最大的褒奖。

  新科进士成为朝会的主角,这还不算殊荣吗?

  就像某为毕业生在答辩会上,为专家们答疑解惑,没有比这个更加凡尔赛的了。

  随着几位相公们的“附议”,一场争论暂时落下了帷幕。

  接下来再无人提出反对意见,再有人发表言论,也不过是对无敌五策的实施细节展开了些许讨论。

  讨论得气氛很友好。

  比如说,有人问如何选拔军官的问题,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因为李申之的模块化练兵中包含了模块化军官训练。

  其实也不能叫军官,应该叫基层军事指挥官更为贴切。他们并没有身份上和待遇上的特权,是作为预备军官,负责五十以下建制的常规军事动作指挥。

  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班排长。

  关于这一条,大部分人都没有兴趣,那些有着从军经历的人才会感兴趣。

  李申之说道:“非战时紧急状态下,提拔军官之前必须集中培训,考核合格的方能提拔。”

  宋人为何会鄙视军人,还不是因为那些贼配军们没文化,又野蛮吗。

  想让军人有文化,还得靠读书。

  既然新科进士们没人愿意上阵打仗,那就让会打仗的人去读书。

  让军人读书,其难度无异于让文人去打仗。像岳飞这样自发地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武将,堪称凤毛麟角。

  于是乎,李申之想到了这样一条硬杠杠,强迫武将们去读书。

  其实读书也不复杂,无非是读一些开蒙的儒家经典,读一些基础的兵书罢了,并不要求他们如科举一般学得那么深入。

  有教无类,把不知礼仪的蛮人教化成知书达礼的文明人,这不正是儒家圣人孔夫子一生所最求的理想吗?

  这样的观点一抛出,李申之立马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再无人反对。

  至于皇家科学院就更简单了,非有功者不得提前升官爵。

  具体操作如下:皇室子弟,只给一个基础的待遇,然后随着年限和功劳逐级提升,跟士大夫的官级一样,逐级提拔。

  这样一来,既给皇室子弟们找了事情干,又能限制他们提拔的速度,削减朝廷的支出,皆大欢喜。

  而对于那些只想着躺平的皇室子弟们,也并没有剥夺他们太多的好处,只需要按照年限熬资历便成,该有的享受还会有,只不过能够达到的高度比以往要低一些,依然可以保证他们锦衣玉食的生活。

  至于功劳的评定由谁主持,这是官家需要权衡的事情。

  可以想见,由谁来评定皇家科学院的研究成果,谁就掌握住了宗室子弟们的命脉,必定是一个极容易腐败的职位。

  李申之不在乎这么多,他只要科学院这个架子搭起来,就有无数种方法实现自己的目的。

  李申之想要的皇家科学院,是一群有钱、有闲、有才的人组成。

  宗室子弟中从来不乏这样的人。他们不在乎金钱,却又极度渴望着实现自身价值的人,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家,而不是一群为了名利刷论文的学术民工。

  李申之无法给他们提供为官为将的机会,那就通过别的方式,让他们充分地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讨论到最后,大家仿佛忘记了这里是科举的殿试,还以为是一场朝会呢。

  还是赵官家宣布李申之为状元时,众人才幡然醒悟过来。

  众人对李申之当状元的结果丝毫没有异议,李申之的光芒实在是太过耀眼,以至于在场的官员从来没人敢把他当成一个职场新人。

  而新科进士们,更是觉得难望李申之项背,大家仿佛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甚至于有些侍郎尚书们,还生出了抱李申之大腿的心思。

  李申之自穿越以来,一直在处心积虑地想抱一条坚实的大腿,没想到最后自己反倒成了大腿。

  李申之是状元,韩平是榜眼,范成大是探花。

  陆游以第四名,屈居二甲进士之首。

  不过比起他原本落榜几十年的命运,已经堪称逆天了。

  当赵官家对新科进士们训词之后,问他们有何志向的时候,韩平拱手出列,奏道:“陛下,学生请求前往应天府任职,去最艰苦的地方,最需要人的地方,为朝廷效力。”

  韩平主动请缨去应天府,倒是有些出乎赵构意料,更是让李申之有些感动。

  赵官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微笑着问道:“你们之中,还有谁愿意去应天府?”

  陆游、范成大、杜陶等一种好友立马出列,说道:“学生愿往。”

  紧跟着,黄庭,还有临安府学之中被李申之照顾多时的寒门学子也跟着出列:“学生愿往。”

  赵构稍候了片刻,才赞道:“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你们都是我大宋未来的栋梁。”

  领导的话,听听就算了,千万别当真。

  要不然过上几年没有成为朝廷的栋梁,还会觉得对不起官家吗?比如李申之当了几十年的接班人,最后也没有接了谁的班,反倒成了个社畜。

  这些愿意跟着李申之去应天府的人,全都是因为李申之的个人魅力,以及他所描绘出的美好前景,并不是赵官家画的大饼。

  那些没有出列表态的人,才是正常的选择。

  能进翰林的没人愿意外放。能外放在富庶之地的媒人愿意去偏远地区。能去偏远地区的,没人愿意去战区。

  应天府便是偏远的战区,去那里是下策中的下策,这些新科进士们不愿意去,无可厚非。

  赵官家自然知道,所以他给了李申之足够的支持。

  只见赵官家心情大好,说道:“朕以为,主动请缨去应天府的士子们,应当另眼相看,我看就让他们从知县做起,不知相公们以为如何?”

  赵构这是给李申之找帮手了。

  大县的知县,都是正七品的级别,小县的知县至少也是正八品起步。

  除了入翰林之外,那些二甲甚至三甲的进士起步做知县,已经算是顶配起步了。

  大多数下放的进士们,都会以从八品的县丞起步。

  这样的配置,对于别人来说,算是很大的恩赐,但是对于一甲进士李申之、韩平、范成大,以及二甲头名陆游四人来说,便算不上什么惊喜了,即便是没有特殊的恩赐,他们也会有这样的级别。

  对于他们四个人,赵官家还有别的赏赐,这是后话,还需要与相公们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太低的话显不出官家的恩惠,太高的话又会过犹不及。具体该如何定夺,就看翰林学士们的水平了。

  “赐新科进士羊肉汤一碗。”随着内侍的一声宣布,殿试到达了高朝。

  所谓的“苏文熟,吃羊肉”说得就是这一刻。

  只要练熟了三苏的文章,就能考中科举。只有考中了科举,就能吃上羊肉。

  在宋人的饮食习惯里,吃羊肉是一项非常高级,非常有仪式感的活动,羊肉高昂的价格就连官家都无法经常享用。

  单论餐桌上的地位,羊肉比牛肉高多了。

  这碗羊羹,其形式重于实质。

  官家的大锅饭,向来不会好吃。不过今天的羊羹至少放了些调味品,比祭祀时的胙肉好了不知多少倍。

  等散朝之后,还有官方组织的一次宴会,这次才是真正的同学宴。

  再往后,各位新科进士们会荣归故里,带着官家的赏赐和荣光,风风光光地回乡。

  尤其是状元回乡,将是一件十分盛大的事情,也是一件十分隆重的事情。

  在宋朝人的观念里,一个地方如果出了一位状元,那是文曲星降世。

  而文曲星的成长,会攫取当地的灵蕴,进而会导致当地大旱,庄稼颗粒无收。

  所以当状元回乡之后,当地的官员需要带领乡老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动。

  李申之的老家在福建,可是他马上就要西行去陕州,转而去应天府任职,没有时间到福建跑一趟,于是官家以李申之临安府学学子的身份为由,把临安当成了李申之的家乡。

  临安城里藏龙卧虎,出个别文曲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只委派了临安知府例行搞了一次祭祀活动便了事,这是后话。

  科举之后还有许多活动,比如官家会赏赐新科状元一匹高头大马,骑马戴红花游街。

  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临)安花”,昔日种种不堪全都过去,从此以后就是光明的未来。

  当然了,这一切以显摆为主的活动,对李申之来说全都索然无味,他肩上的担子太重了。

  抛开长远的担子,就说眼前,李申之也有一件要紧事需要办,回家。

  却说李申之散朝之后,急匆匆地赶回了家,因为老家来人了。

  李宗之,李申之的二哥,李纲的二儿子,从老家赶来了。

  他是在老家收到了李维的信,连年都没有过好,便急匆匆地赶来临安。

  临安城的李府他也曾经住过一段时间,对临安城颇为熟悉。

  要说李宗之,也是个小小传奇人物。

  他也继承了李家优良的学霸基因,小小年纪便展露出神通天赋。当他还没有考中科举的时候,就在家乡开馆收徒,学徒最多的时候有好几百号人,堪称声势浩大。

  李宗之学问了得,诸子百家经典张口就来,随便真么问都难不倒他,人称“书橱”,意思是他的脑子久和书柜一样,什么都有。

  李宗之到了临安也没停歇,而是赶紧让二叔李维派人去唤李申之,说有要事相商。

  李申之接到了消息,不敢怠慢,马不停蹄地赶了回来。

  或许是源自血脉中的联系,李申之见到这位从未谋面的哥哥,感到非常地亲切。

  那种亲切,就像是小时候经常照顾自己的大哥哥一样,让他很有安全感。

  李宗之使劲拍了拍李申之的肩膀:“你小子,可以啊,竟然考中了一个状元!”

  李申之当初是出了名的纨绔,大家对他的期望并不甚高,空有一个好脑子,就是不好好读书,只要能中个进士就不错了。

  没成想当初不成器的小兄弟,现在竟然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他这个当哥哥的是真心高兴。

  也只有他这样的哥哥,才会不论李申之是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都始终把李申之当做没长大的弟弟。

  那种深藏于内心爱护之情,没有刻意表露却又无处不在,才是最让李申之温暖的感受。

  李申之一边拉着二哥的手往里走,一边问道:“二哥这么急着喊我回来,可是有什么要紧事吗?”

  “倒是耽误你了些。”李宗之先是抱歉,没有让李申之好好享受状元的荣光,继而说道:“我先是收到二叔的传书,从老家赶来。快到临安的时候,又接到了官家的口谕,说是让到什么‘皇家科学院’里任职。为兄一打听,才知道这‘皇家科学院’是你鼓捣出来的东西,便急着把你唤回来,询问一二。”

  李宗之先是说了一通,稍微停顿了一下,怕李申之误会他想要推诿这个差事,解释道:“八郎且放心,这趟差事我定会接下,只是不知你的目的所在,怕赴任之后坏你的事。”

  李申之在临安城的所作所为,早已传回了老家。且不说他高中状元,光是干掉秦桧这个大奸贼,就足以让李申之光耀门楣,成为福建李氏的荣光了。

  李宗之此番前来,同样带着家族的使命,全力支持李申之。

  “二哥言重了,状元不状元的,不过一些虚名罢了,兄弟并未放在心上。”李申之先打消了李宗之的疑虑,继续说道:“好叫二哥知道,这‘皇家科学院’还未建立,只是筹备阶段。兄弟建言设立此处,实则有大用处。既然官家拔擢二哥在皇家科学院中任职,也好叫哥哥知道些底细。”

  紧接着,李申之把自己设立皇家科学院的初衷和目的陈述了一遍,连带着对宗室子弟的看法也细细说了一遍。

  李宗之一言不发,认认真真地从头听到尾,就连当初听夫子讲课时都未如此认真。

  良久,李宗之说道:“八郎是真的长大了,竟然有如此胸怀天下之心。若是此事能成,八郎堪称当朝圣人。”

  当年李纲被贬谪得到处游荡之时,正是李宗之始终陪在身边,看遍了底层百姓的艰难困苦。而李申之的皇家科学院,其中一项最大的研发任务,就是解决百姓生活中的难题,并推广之。

  李宗之离席站起身,朝着李申之恭恭敬敬地拱手作揖:“八郎放心,为兄一定为你管好这个皇家科学院。”

  


  (https://www.skjvvx.cc/a/97057/97057322/673401579.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