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阿弥陀佛
李世民见刘弘基沉稳睿智、气度不凡,心中便生出结交之意,他欣赏地看着刘弘基,问道,“刘兄今后有何打算?”
刘弘基也不掩饰心中的真正想法,郑重答道:
“我此行的目的,就是想试一下二郎君,想看一下你的武艺和为人,再看是否值得投靠。”
“如今看来,官署守卫所说并非虚言,二郎君确实是人中龙凤,不但武艺超群,而且对人能坦诚相待,虽出身高贵,却无傲骄之气。如蒙不弃,刘某今后愿誓死追随。”
说罢,刘弘基向李世民拱拱手。
------
李世民听刘弘基夸赞自己,谦逊地道,
“谢刘兄谬赞。世民年幼,无德无能,能得刘兄看重实是三生有幸。如果刘兄有意,在这乱世之中,你我兄弟如能相互帮衬,或可成就一番大事。”
刘弘基再次拱手,向李世民道,“既然二郎君看得起在下,那么就这样定了,今后我刘弘基便唯二郎君马首是瞻。”
------
几人边吃边谈,大约用了有半个时辰,众人打点完毕,才又重新上路,在同行的队伍之中,又多了刘弘基一人。
因为在路上耽搁了太多时间,日头已经偏西,天已到了未时,但到石壁寺的路程才刚走了一半。众人不敢再作耽搁,便加快了脚程,放马而行。
到了申时,一行人就到了石壁寺所在山下的小镇,镇上多有香客往来,有数家客栈供香客歇脚、住宿。
由于天色不早,上山已有些太晚,一行人便找了一家干净整洁的客栈住下,等候明日早点上山。
------
一宿无话。
第二日一大早,众人起来,在客栈用了饭食,即到石壁寺上香。
因小镇离石壁寺还有近十里路程,众人仍骑马沿山道缓慢而行。
用了大约半个时辰,才到山门之前。
众人在寺前下马,李世民、观音婢和刘弘基将马交与扈从,让他们在寺外等候。
陆峥、覃兰和侍琴在后面跟随。
------
石壁寺山门为单檐式门洞。
正中有古篆书写的"石壁寺"三个大字,古朴而刚健。
进入山门,正对大雄宝殿。
后面依次是七佛殿和千佛殿等殿堂。
从低到高,错落有致,与山势融为一体。
------
大雄宝殿东边有一通石碑,是《昙鸾和尚碑》,记录着前世高僧昙鸾法师,在此念佛往生的经历。
昙鸾法师乃是中土佛教净土宗的一代宗师,当年曾在此开宗立派,以石壁寺为中心传播净土教义,提倡掐珠念佛,自此弥陀净土信仰迅速向民间流传。
如今由当世名僧道绰法师主持石壁寺,寺内香火兴盛,香客如云。
------
观音婢发现,石壁寺的香客与吃斋念佛的郑观音不同,也与到其它寺院上香的香客大相径庭。
这里的香客都是边走边手中捻着佛珠,口中不停发声念着“阿弥陀佛”,每个人从身边走过都旁若无人,对身边之人熟视无睹。
李世民、观音婢等人见众香客如此虔诚,也心中肃然,皆缄默不语,不敢有丝毫妄语,怕亵渎了神灵。
------
李世民示意观音婢一同到大雄宝殿上香,几人也如其他香客一般,恭恭敬敬到了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内,木鱼声声,梵音袅袅,不由不让人静心敛神。
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摩尼神像,大殿两侧是十八罗汉。
释迦摩尼慈颜含笑,笑看天下芸芸众生。
李世民、观音婢等人依次跪拜上香,捐了十两金子的功德,并由小僧引导,在功德簿上写下几人的姓名。
------
拜过佛祖,六人退出大雄宝殿,到后面其它地方观看。
行不多时,有一位中年僧人来到李世民跟前,一手掐着佛珠,一手立于胸前,口中宣过“阿弥陀佛”,问李世民,“施主可是唐国公府二郎君?”
李世民心中诧异,暗道,这里为何有僧人认识自己?
他满怀疑惑地答道,“在下正是唐国公府李世民,师傅找在下有何事?”
那僧人又宣了一声“阿弥陀佛”答道,
“主持闻听李二郎君光临敝寺,恭请施主到方丈叙话。”
所谓方丈即为寺院主持的清修之处。
------
李世民、观音婢等人随中年僧人来到方丈室。
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僧已站在方丈室门前等候。
此僧身材魁伟,白眉白髯,双耳垂轮,面容慈和,法象庄严,身着一身白布僧衣,一看就是位得道高僧。
老僧双手合十,微微含笑,立于阶前,口中宣罢“阿弥陀佛”,然后自我介绍,
“老衲道绰,恭候各位施主来临。”
------
此僧便是本寺主侍道绰法师,被人称为西河禅师。
他向信众传习昙鸾所创的净土思想,提倡掐珠念佛,劝道俗信众称念“阿弥陀佛”。
道绰法师经常自制念珠,送给信众,教他们称念佛号。
他自己每日称念佛号,最低不少于七万遍。
------
道绰法师将李世民、观音婢、刘弘基让入方丈之内,陆峥、覃兰和侍琴在外面等候。
室内摆放数只蒲团,道绰法师让三人就坐,然后自己端坐于中间蒲团之上。
几人坐定,李世民、观音婢、刘弘基各自作了自我介绍。
李世民拱手问道,“不知法师唤我等过来,有何见教?”
道绰法师宣了一声“阿弥陀佛”,对李世民道,
“方才知客僧来禀,说唐国公府二郎君来访,并且施了功德,老衲怕怠慢了各位施主,请各位前来用茶,并有心讨教一下佛法。”
李世民连忙谦谢,“世民不才,对佛法一知半解,法师乃得道高僧,还望能够加以点化。”
------
观音婢刚才见此寺之中信众,与它处信众不同,尽皆掐珠念佛,便有心请教。
她坐直身子,肃容问道,“小女有一事请教法师,寺中信众为何个个手捻佛珠,口中不停唱念‘阿弥陀佛’?”
道绰法师为观音婢解惑,“此是昙鸾法师开创的净土修习之法,手捻佛珠,口宣佛号,心中笃信佛法无边。则可摒除心中一切杂念,六根清静,一心向佛,日久则显佛法无上威力。”
“此修习之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昙鸾法师看到,信众多不识字,而经义晦涩难懂,普通信众难以理解经义,难受无上佛法引渡。”
“此法简便宜修,只要笃信佛法有无上威力,不时口颂佛号提醒自己即可。”
------
观音婢向道绰法师求教,“是否颂一声佛号,即是提醒自己一次‘佛法无边’?”
道绰法师含笑颔首,“就是如此,这样信众就不会,为难明的经义所扰而分了心神。”
观音婢又问道绰法师,“何谓六根清净?”
道绰法师言道,“六根者,眼、耳、鼻、舌、身、意也。”
“眼、耳、鼻、舌这四根,人们都清楚所指为何,‘身’指身体各处的感受,‘意’是指心中所想。”
“六根清静,则可无欲无求,抛却尘世的一切忧愁与烦恼。”
------
观音婢向来思虑深沉,对不懂之事便会刨根问底,她问道绰法师,
“如若世人皆无欲无求,这世上再无你争我夺,也从此再无征战。”
“只是人人都无了进取之心,谁还会去建功立业、保家卫国?谁会日日劳作,从事生产?没有了辛苦经营产业的动力,我辈的衣食从何而来?”
观音婢的连连发问,李世民怕她对道绰法师不敬,忙向她递了一个眼神,示意她不要太过认真。
------
道绰法师依然慈颜含笑,对道,“佛渡有缘人,却难渡芸芸众生。”
观音婢问道,“何谓有缘人?”
道绰法师答道,“一切有心凭佛法威力,摒除心中烦恼之人,皆与我佛有缘。”
观音婢接着问道绰法师,“与佛无缘之人,难道无法可渡?”
道绰法师脸上露出笑意,“芸芸众生则要,二位施主这样的人来渡。”
------
李世民听道绰法师如此说有此诧异,“我们如何渡人?”
道绰法师看了一眼李世民和观音婢,又看了看刘弘基,“我观音二位施主龙威凤仪,相貌不似凡人,刘施主也有将相威仪,来日定可成就功业,渡天下可渡之人。”
李世民疑惑道,“我等怎可渡人?”
道绰法师庄重肃然答道,“二位施主如以天下苍生为念,拯万民于水火,还天下于太平,亦是渡人之道,最终也可修身成佛。”
李世民已了然道绰法师话中之意,但又不便点明,拱手谢道,“世民心中已然明了,谢法师点化。”
道绰法师最后寄望,“二位施主如能令天下之人,有才者以德配位,农人耕织以时,匠人以手艺谋生,商人食流通之利,天下各安其业,这与我佛一样也是渡人。”
------
李世民、观音婢和刘弘基都是绝顶聪明之人,怎会不明道绰法师话中之意?
李世民向道绰法师拱手道,“世民今日受教,获益匪浅,定会记住法师之言,不负法师所望。”
道绰法师含笑点头,心中暗想,今日论道,也当是一项无上功德,虽未渡此三人,却可渡天下无数之人。
观音婢又向道绰法师请教了其它佛经教义方面的问题,道绰法师都一一作答,叙谈多时,三人决定告辞。
道绰法师口宣佛号,首先巍然站起,和李世民、观音婢和刘弘基相互施礼,然后将他们送出方丈室外。
------
李世民、观音婢和刘弘基三人再次施礼后,辞别道绰法师,离开石壁寺。
道绰法师看着三人离去,然后口宣佛号“阿弥陀佛”。
(https://www.skjvvx.cc/a/90785/90785562/68674552.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