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大明元辅 > 第1981章 宫里宫外(十四)孟古哲哲之智

第1981章 宫里宫外(十四)孟古哲哲之智


第1981章  宫里宫外(十四)孟古哲哲之智

        看来但凡懂军事的人都知道,大明的汉军主力远征西域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这当然也是事实,毕竟汉人大军是典型的农耕民族之军,别说大军主力通常都是步兵,就算是其中的骑兵也非常依赖后勤,他们可并不善于游牧那套千里奔袭就地给养的搞法。

        当然,不是说汉军骑兵连在草原上找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喂马都不会,这个问题其实有别的缘故。

        就拿蒙古人来说,他们之所以能够进行超长距离的高速远征,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蒙古军队作为牧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整个蒙古大军军队的结构。

        比如说在蒙古西征的过程中,蒙古帝国牲畜往往大规模随军前进。这些牲畜无论是马匹、骆驼亦或是牛羊,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工具。尤其是其中马匹和骆驼,不仅可以用来作战和运载货物,最为重要的是,这两者也往往是蒙古士兵一些生活必需品的来源。

        在蒙古士兵出征时,他们往往会一人携带多马,这些马的作用不仅是作战时换骑,同时母马的奶水所制成的奶制品,也是蒙古士兵重要的食物来源。而且马尾和马鬃毛一类,还可以用来制作绳子。而牲畜的粪便,则是非常重要的燃料来源。

        牧民的牲畜本身就是他们的生产资料,因此军队携带大量牲畜远征,就等于已经保证了他们的生活许多生活必需品的供给。

        当然,光是携带牲畜,自然并不足以解决全部的问题。尤其是伴随蒙古军队前进的大量马群、骆驼牛羊等牲畜,他们所需要的草料和淡水,自然同样相当庞大。

        因此,蒙古军队的行军和征服,往往必须依赖于丰盛的草场才能给予支撑。作战方式非常简单明了:骑兵部队先行,如果对方没有强弓劲弩或者重甲步兵,那就直接进行重骑冲杀,将对方快速赶进城内;

        如果对方有强弓劲弩或者重甲步兵大军,那就斜切射击或者曼古歹放风筝,将敌军严重削弱之后再冲阵击溃,将对方赶进城内。

        此时就可以进行围城,并等待己方后续补给部队和攻城部队了。一旦补给部队到达,立刻安营进行补给。然后在攻城部队几轮攻势下打破城门,骑兵再次攻击并突破城门,破城进行屠杀。

        完成侵略后,骑兵部队进行短时间休整,等待前方兵哨归来,立马赶往下一个城池,而后方大部队就留下收拾战利品和人口。

        也正因如此,蒙古大军在开拔之前,一般都会派出小股骑兵,或者是依靠商人收集情报,以确保军队的牲畜不至于因为没有充足的食物和饮水而出现严重损失。

        如果将蒙古西征,和其他历代游牧民族的迁徙路线相对比,就会发现两者有着惊人的重合。由此可见,蒙古人行军对于草场的依赖可见一斑,也并非是哪条路都能瞎走。

        顺便一说,蒙古在对中东地区的征服过程中中,常常出现的一个现象是,蒙古人会有意识的对当地农田灌溉系统进行破坏。

        这一方面是为了瓦解当地的反抗能力,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为了迫使农田荒废,从而被蒙古人改为草场方便行军使用。

        不过这种十分缺德的做法并不是每次都能奏效。在约旦河谷地区,旭烈兀将主力撤离仅留怯的不花一支偏师,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约旦河谷地区的牧场不足以维持蒙古军队庞大的牧群。

        同样,这一问题也发生在欧洲,东欧茂密的森林使得蒙古人即使征服了罗斯诸部,也难以在当地维持长期驻军,并借此为基地扩大战果。也正因如此,莫斯科人才最终能够囤积力量,最后反噬金帐汗国,导致金帐汗国最终没落。

        不仅数百年前的蒙古人是通过这样的办法长途奔袭,即便只是三十多年前,俺答汗派切尽黄台吉进行的西征同样也是如此——他走的可不是河湟那条丝绸之路故地,而是横跨大草原直击瓦剌诸部。

        高务实当然也知道这些情况,大致总结就是:汉军西出只能走丝绸之路,依托强大的国力,硬生生拿银子“开路”打进西域,因为汉军没有规模巨大的牲畜群作为给养来源;

        蒙古人西征则偏偏不能走近乎荒漠化的古丝绸之路,而要再靠北一些走大草原,这样才能确保牲畜群不至于在途中因为食物和饮水不足而遭受重大损失。

        回看前些年察哈尔人的西逃也会发现,他们选择的路线是戈壁与草原相交的地区。这个主要就是担心太深入草原可能被土默特人追上拖住,然后被明军赶到,明蒙联军对其进行围剿。所以他们不能离开草原,不能真往戈壁上跑。

        高务实之前和朱翊钧说起对西域察哈尔作战的规划时,朱翊钧就提到过叶尔羌地区太远了,“除非你能说动土默特再来一次西征,否则这仗不好打。”

        不过当时高务实没有接茬,反而把话题岔开了。这并非是高务实认为皇帝的话不对,恰恰相反,说服土默特和鄂尔多斯——甚至还可以包括科尔沁部在内的蒙古人随征,那绝对是最好的办法。

        之所以高务实当时不愿意接茬,主要还是因为这些蒙古部落的首领并非寻常朝臣,要想说动他们出兵,那肯定要拿出相应的利益,并且最好能让他们相信这样的举动不会给本部落带来多大的损失。

        简而言之就是要有得赚,至少确保不能亏本。当年能控制他们靠的是利益,那么显然,现在要驱使他们也需要利益。

        高务实当时之所以不接茬,就是因为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实在是事发突然,他还没想好用什么利益去和土默特他们做交易,那当然不能随便接茬。

        不过现在他有了点想法,可以在家里讨论一番了。当他说出可以利用土默特、鄂尔多斯和科尔沁等部蒙古人力量时,黄芷汀和刘馨都深表赞同,但一说到要以利益交换,她们二人也不由得皱眉。

        倒不是说不愿意给利益,而是在于给什么。按照高务实所言,朝廷为此需要准备“白银两千万两,军粮三百万石,骆驼至少三万峰”。即便她们不是户部尚书,也知道这对于朝廷而言绝非易事。既然朝廷自己都很困难了,那还拿什么给蒙古人呢?

        “蒙古人以前似乎很喜欢大明的奢侈品,妾身没记错的话,像是丝绸、瓷器、金玉器这些,一直都是京华卖给他们的商品里很重要的一环。”刘馨到底是秘书长,虽然她并不主管商贸,但还是有些了解。

        黄芷汀却皱眉道:“这或许是事实,但如果事关千里远征,需要动员的兵力动辄数万甚至更多,恐怕单单是加大对他们供应奢侈品并不足够吧?”

        高务实想了想,忽然转头朝孟古哲哲道:“孟古,叶赫是女真诸部中与蒙古渊源最深的一部,领地也紧邻蒙古,又和科尔沁关系密切。以你之见,蒙古人除了喜欢大明的奢侈品之外,还有什么喜好?亦或者说,还有什么可望而不可得的?”

        孟古哲哲历来是高务实一妻三妾之中最少在政务、军务中插话的那个,平时比甲斐姬更少在这些事情上表态。除非高务实直接开口询问,她几乎很少主动表达看法,往往显得最为人畜无害。

        这很符合她在原历史上作为努尔哈赤四位大妃之一的死后评价:“后庄敬聪慧,词气婉顺,得誉不喜,闻恶言,愉悦不改其常。不好谄谀,不信谗佞,耳无妄听,口无妄言。不预外事,殚诚毕虑以事上。”

        不过,高务实并不认为孟古哲哲是没有主见、没有能耐——笑话,她没能耐还能培养出远比努尔哈赤更厉害的皇太极?

        要知道,皇太极的厉害可不只是表现在他成为后金大汗之后,事实上在那之前,皇太极就已经很厉害了。这种厉害,仅从他能成为大汗一事上就能看出很多,因为当时他要成为大汗,至少面临六大不利。

        其一,幼年丧母。皇太极的生母就是叶赫纳拉氏孟古哲哲,原历史上她十四岁嫁给三十岁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十二岁时丧母,当时孟古哲哲年仅二十九岁,这是皇太极继承大位的第一个不利条件。

        其二,父亲太忙。努尔哈赤起兵前十年,内忧外患,强敌四逼,日理万机,无暇他顾,自然也没有时间照顾他,以至于皇太极少年生活有着极大困难。这是皇太极继承大位的第二个不利条件。

        其三,外公仇家。皇太极外公家叶赫部与建州部在联姻之后不久便开始长期为敌。叶赫贝勒布寨曾纠合九部联军进攻建州,结果兵败。有书记载:努尔哈赤下令将布寨尸体劈为两半,一半归还叶赫,一半留在建州。从此,叶赫与建州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这是皇太极继承大位的第三个不利条件。

        其四,排行居中。皇太极兄弟16人,还有两个堂兄弟(阿敏和济尔哈朗),他既不居长,也不居幼。按满洲受蒙古影响而形成的习俗,居长荣立军功,居幼则受到优待(如幼子继承制),皇太极偏偏是两边的好处都沾不到。这是皇太极继承大位的第四个不利条件。

        其五,没有同胞。皇太极的兄长们,褚英与代善是一母同胞;他的五兄莽古尔泰,有胞弟德格类、胞妹莽古济格格;他的十四弟多尔衮,既有胞兄阿济格,又有胞弟多铎。唯皇太极颇为孤单,没有同母兄弟拥戴他。这是皇太极继承大位的第五个不利条件。

        其六,母未封后。孟古哲哲生前虽然受宠,但却没有做到大福晋,那也就是没有皇后的名分。她的皇后位号是皇太极做了“大清皇帝”之后给追封的。所以皇太极不是长子也还罢了,又不是嫡子。这是皇太极继承大位的第六个不利条件。

        诚然,皇太极少年生活的六个不利因素,反过来也促使他养成了重要的品格:一是自立,既然失去一些依靠,只有靠自己励志奋斗;二是协调,他为了生存和发展,便要协调上下左右关系,争取同情者和支持者;三是心计,在家庭兄弟、内外群臣复杂关系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四是奋争,学文习武,多立战功,在父汗、兄弟和群臣中树立威信。

        但是,倘若没有孟古哲哲在世时给皇太极的基本品格、个性打下基础,凭什么只有皇太极能在后期锻炼出以上那些品格呢?所谓“三岁看老”,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一个孩子小时候受到的影响和熏陶往往特别重要。

        孟古哲哲自己的表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用“不争”来概括,但她的“不争”未必只是毫无主动性,而很可能是一种策略。

        叶赫与建州彼时已经是生死大仇,她若咄咄逼人,必遭建州各级将领反感,更不是努尔哈赤所能容忍。而偏偏建州大权全在努尔哈赤一人,因此孟古哲哲必须表现得无比顺从,绝无非分之想的模样。

        惟其如此,才能不做出头鸟,也让儿子皇太极显得弱势,反而不会遭到迫害,得以顺利长大。

        紧接着还有她临死时的表现,看似平常,实则很可能是她为皇太极留下了最后一笔政治遗产:她病重弥留之时,请求努尔哈赤能让她见一见自己的母亲,努尔哈赤立刻派人去请,但显然叶赫不会同意,因此她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为什么这是一笔政治遗产?她当然知道此时叶赫与建州早已势成水火,见叶赫家的人绝不容易,大概率是成不了的。

        如果她说要见自己的兄弟,努尔哈赤肯定心生怀疑,而她只是要见母亲,这就让努尔哈赤认为此举不过是人之常情,立刻予以支持,马上派人去请。

        但孟古哲哲恐怕早就算到母亲来不了,而这却正是她想要的——哦,她本人未必想要,但她知道自己的儿子需要这一点。

        因为,一旦宠爱她的努尔哈赤发现自己竟然不能满足她如此简单的临终心愿,必然心生愧疚,而这种愧疚因为失去了对象,必然会转移到她的儿子身上。

        这就是孟古哲哲明知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得到满足,还偏偏要明确对努尔哈赤提出的原因。

        这,就是她作为“仇敌之女”,能为儿子在丈夫面前留下的最后一笔余荫。由此可见,孟古哲哲绝不是没有高明手段之人,她在极其被动的条件下给儿子创造了最大的利益。

        那么在这一世,她在高家又为何如此内敛,甚至比出身日本的甲斐姬还要更加沉默、更加不掺和“正事”呢?

        如果说黄芷汀的正室地位稳如泰山,她自知不能与之相比;刘馨与高务实是多年知交,更是整个京华的大总管,也不能与之争锋。那么,难道出身叶赫的她连出身日本一个小大名之家的成田甲斐也不能比吗?

        叶赫部好歹也是女真四强之一,名义上甚至还是当前女真最强的一部,常备实力就有两万余兵马,其中还有大量骑兵。

        成田家呢?忍城之战时,成田甲斐手里只有五百正规军,其父成田氏长带着八百人去支援小田原城了。换句话说,成田家当时的正规军总兵力只有一千三百人。忍城之战中成田长亲、成田甲斐又凑出的两千农兵,只能勉强算是二线预备役。

        所以从兵力角度来看,叶赫的实力可谓远强于成田。

        那么再看领地。叶赫的领地面积大概相当于三分之一个辽东镇,而成田一开始就只有一个忍城,现在被转封到了玉绳城,但还是只有一个城,叶赫的领地面积至少十倍于成田。

        当然,光看领地面积不够科学,至少还得看人口。

        叶赫控制多少领民?在孟古哲哲嫁给高务实前后,叶赫部因为已经抢了哈达部不少领地和人口,彼时控制下的人口大概在十万左右,堪称女真第一。后来跟着高务实又吃了几波红利,从蒙古人手里又抢了不少,现在整个部落大概有十四万人上下。

        成田家呢?玉绳城所在的相模国,太阁检地的石高为22万石,人口大概十七万。然而这是相模全国,其中人口大城是小田原城,剩下诸城的实力就差多了。比如京华所据的三崎城、成田家的玉绳城,其实都只有三四万人口。

        如果一定要说孟古哲哲有明显比不过成田甲斐的地方,那大概就是成田甲斐过去是有军功的,也就是说有军事才能,而孟古哲哲显然没有表现出这一能力。

        这一点之所以要被算起来,是因为高务实这一妻三妾,居然只有孟古哲哲不曾带过兵!黄芷汀、刘馨、甲斐姬三人,竟然个个都是曾经带兵打仗的人,尤其是黄芷汀这位正室夫人,还曾经指挥大军打过灭国之战。

        所以,虽然高务实自己不曾说起,但在孟古哲哲看来,这肯定是自己面对她们的劣势。然而她现在显然也不可能回叶赫去带兵,因此这个劣势她无法扳平,那就只能从别处想办法找补。

        既然你们的优点是能打仗,那我只好让自己显得更有女子的本分,万事不逾矩、不多言、不插手,乖乖做好自己,妥帖地服侍好老爷。

        这个策略颇为成功,不仅高务实认为她很知分寸,黄芷汀、刘馨甚至甲斐姬,三女都和孟古哲哲关系不错。尤其是甲斐姬,她认为孟古哲哲在高府的地位和自己最为相似,不仅没有将孟古哲哲看做竞争对手,反而与之最为亲密。

        面对高务实的问话,孟古哲哲的回答也很简单:“回老爷的话,似叶赫这般,所求无非人丁殷实,生意好做,遇黑白之灾能得朝廷相助。而蒙古与叶赫虽有相似,但多少也有些区别,妾身以为蒙古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还有一项需求或许不曾为朝廷格外重视。”

        她先为叶赫抹去了任何可以被联想到“野心”的东西,又勾起了高务实对蒙古人那项“特殊需求”的好奇。高务实果然问道:“什么需求?”

        孟古哲哲道:“东蒙古自命蒙古正统,土默特又一直对察哈尔的‘正统’地位觊觎不已,因此若问土默特人眼下还有什么特别需要的……那恐怕就是大明作为宗主国对其蒙古正统的承认。”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元舟”、“曹面子”、“猛牛”、“书友20190724085311580”的月票支持,谢谢!

        PS:本章5K,多的1K算我预存充值……咳,说正事,写这章的时候废了一稿,因为我忽然想起应该不忘初心——我本意是主角身边的女角色不能有花瓶,然后回头审视了一下,觉得黄芷汀、刘馨、甲斐姬多少还算达到了心目中的要求,但是孟古哲哲和永宁长公主的刻画还显单薄,应该要给些笔墨才对。因此这章先从孟古哲哲的刻画做起,长公主那边因为剧情结构原因,可能还要等等。


  (https://www.skjvvx.cc/a/89425/89425510/111205975.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