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抗战之浴血大兵李卫东 > 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京

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京


视线在回到十二月初。

        苏联空军已经被迫放弃南京机场,南京上空满天飞着的都是日机,而蒋光头也被迫搬离南京陵园官邸。

        离开之前,他再次用一天的时间,检查了紫金山防御阵地。

        在“励志演讲”中,唐生智告诉大家,蒋光头要他在南京守三个月,其实是自行拔高了。

        蒋光头从没奢望过南京能守这么长时间。他对唐生智说的是:如果能支持两周是最好的。

        可是当这位“委员长”一次次视察阵地,环视眼前起伏的山峦时,又不住喟叹:首都锦带江山,实天然要塞,守一两个月应该可以吧。

        如果说有奇迹,这时候的蒋光头应该是真心期盼奇迹能够发生的。一两个月,得到喘息的华夏军队定然可以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南京或许可保无虞。

        虽然朝中文武百官都已陆续撤离南京,但他还迟迟不愿离去。

        到12月6日,想不走也不行了,因为日军已*近南京外围的第一道防御线,远战开始。

        在确定必须离开后,蒋光头一大早就驱车晋谒中山陵,作最后一次告别。

        中山陵是国民D的圣地,也称得上是蒋光头个人的福地。

        他曾经在这里发起二次北伐,曾经在这里完成“奉安大典”,也曾经在这里削平一座又一座山头,从而登上事业和权力的顶峰。

        可是如今只能挥手自兹去——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将意味着的是暂时,还是永远。

        一边“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另一边却“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岁月披离,人与人之间可以作为不同,可以性格迥异,然而到了那一刻,境遇和心情却多有相似之处。

        正值秋冬之交,梧桐落叶铺满过道,一座紫金山显得那么凄清,面对此情此景,他已无法完全掩饰自己的心情,开始神情怅惘,满面郁悒。

        一级级台阶走上去,又一级级台阶走下来,回过头去,所有的景物都那么熟悉,可即使是一草一木,如今也都在深深刺痛人的心灵。

        岁月如同梦境,成功恰似虚幻,而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比人更强悍的始终是命运。

        除了南京,除了中山陵,蒋光头需要郑重告别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过去的死敌,如今的臣子——唐生智。

        没有这个人慷慨赴任,最后恐怕真的要由自己这个统帅来守城了。

        患难见真情,你必须感谢他,不是以“主公”的名义。

        蒋光头带着蒋夫人来到唐生智公馆,当着面对他道:孟潇兄,我知道你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却要有劳你来守南京,我心里很难过。

        这句话颇令唐生智感动。

        我是军人,守卫城池本来就是军人分内之责。现在,我还是要重复曾对你说过的那句话,就是“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没有你的命令,我绝不撤退!

        临别时,蒋光头告诉唐生智,云南龙云已答应出动滇军抗日,那是一支很强的地方部队,眼下已沿浙赣铁路东进浙江。如果南京能多支撑一段时间,等滇军到达后,必能先行缓解南京外围的压力。

        我走了,你千万保重身体。

        12月7日凌晨,蒋氏夫妇驾机飞离南京。

        南京保卫战最早在句容打响。12月5日拂晓,当日军第十六师团沿京杭国道,前进到句容至汤山镇之间,遭到华夏军队的猛烈抗击。在此守卫阵地的是两支广东部队,一支是叶肇的第六十六军,另一支是邓龙光的第八十三军。这两个军一共四个师的兵力,其中三个师是刚从淞沪战场撤到这里的,实际人员伤亡过半。另一个师刚从武汉调来,地形不熟,他们放下背包,工事还没来得及挖,敌人就上来了,他们只好仓促迎战。

        那天拂晓,枪声响后,军长叶肇在望远镜中见日军的先头部队人数不太多,稍稍地松了一口气。他设想在句容附近布置一个“口袋阵”以全歼这股敌人。于是,他命令第四七八旅旅长喻英带两个团上去,包围敌人。但是,战斗进行到中午,包围的兵力不足,一批敌军突破了包围圈,喻英下令士兵们同这股敌人拼刺刀。战斗继续,敌人却越来越多,大批日军蜂拥而至,守军且战且退。

        傍晚,第四七八旅的两个团被敌人反包围,敌人将他们围得水泄不通,任凭他们左冲右突也冲不出敌人的包围圈。第二天中午,叶肇本想叫这个团向西南方向突围,可是,命令无法传递。

        第八十三军得知友军被围,赶来增援,打了半天,引来了大批日军。叶肇决定派两个营去传达命令,可是,两个营无法插入敌人的包围圈内。第八十三军在西南方向攻击,敌人便掉转枪口向第八十三军攻击。八十三军渐感不支,只得向土桥方向且战且退。这时,在敌人包围圈内的第四七八旅的两个团寻机向西突围,直到日落西山时,终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两支广东军且战且退,敌人紧追不舍。退到汤山后,他们见机向敌人发起攻击,双方在路中间迎头相撞,很快绞杀在一起。喊杀声、惨叫声、枪械撞击声响成一片,杀得天昏地暗。双方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一场白刃战持续了一个小时后,敌人的坦克、骑兵上来了,叶肇在不撤退要吃大亏的情况下,命令部队迅速撤退。于是,华夏军队一下子退到了中山门外的孝陵卫。

        孝陵卫距南京城只有五里路。叶肇考虑到距城太近,敌人一个冲锋就能攻入城内,就派出一支工兵队隐蔽在孝陵卫前面的其林门,一方面阻击迟缓敌人攻城,另一方面给退到孝陵卫的部队报信。黑暗中,一支10人组成的工兵队伍出发不久,就碰到了一支人马。他们不知对方是谁,便问了一声:“什么人?”

        “自己人!”对方回答,一口流利的华夏话。

        华夏的工兵队伍信以为真,又问:“哪部分的,口令?”

        “啪!”一声清脆的枪声划破天空,对方开枪击倒了华夏军队的一个工兵。这时,华夏军队才明白和日本鬼子遭遇上了。这是一支日军的侦察小队,他们是怕华夏军队夜间偷营,才派出一支小分队出来侦察的。

        华夏工兵小分队迅速散开,同时向对方开枪。一阵枪响后,华夏军队倒下四人,剩下的六人端起刺刀,向敌人扑去。这时,日本士兵用的是匕首,在华夏人的刺刀面前,他们显然是吃亏的,两个回合后,日本兵倒下了七人。这时,在剩下的13个日本兵对四个华夏兵的情况下,日本兵望着闪着寒光的刺刀,不敢贸然攻击。四个华夏兵出其不意,向日本兵开枪射击,最后,13个日本兵全部中弹。

        以少胜多,四个华夏兵见敌人被全部消灭了,便准备休息一下,谁知他们刚刚躺到地下,后面上来了七八个日本兵,四个华夏兵有三个人被他们手中的匕首刺中。剩下的一个华夏兵见状,一个翻身站了起来,端起刺刀向日本兵刺去,一刀接着一刀,他一连刺中了好几个日本兵,其余的日本兵向他围过来。但是,英勇的华夏兵一边退一边开枪,最后的五个日本兵都倒在他的枪口下。

        小小的战斗结束了,这个华夏兵见敌人全部倒下了,自己也筋疲力尽了,他躺下来想喘一口气,谁知从地上突然冒出一个黑影,对着他的胸膛就是一刀,他一声惨叫,昏死了过去。那个黑影原来是躺在地上装死的日本兵,他拔出匕首,坐在地上,掏出一支香烟抽了起来。黑夜里,香烟的火光一闪一闪。过了一会儿,被刺昏过去的华夏兵慢慢地苏醒了,他看到了一闪一闪的火星,咬着牙忍着剧痛爬了起来,猛地扑向那个正在悠闲地抽着香烟的日本兵,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死死地卡住他的脖子,直到那个日本见了阎王,他再一次昏死过去。

        这个勇敢的华夏兵名叫李茂林,直到天亮时,华夏军队的巡逻人员发现了他,将他抬回城里抢救。

        在句容战斗打响的第二天上午,第七十四军五十一师在南京的通济门外淳化、上坊一线,与日军的第九师团接上了火。

        第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是山东人,黄埔三期生。他是国民D军队中一向受重用的“少壮派”,是蒋光头一手提拔和栽培的爱将。他与蒋光头第一次见面,是在1933年夏天。这一年的5月,王耀武所在的独立三十二旅由江西的临川进驻宜黄。刚进城即为H军包围。突围不成,只有加强工事,固守待援。H军用围点打援的办法,一面紧紧缩小包围圈,一面在通往各地的要道设伏。虽然H军的攻势十分顽强,但王耀武的指挥却有条不紊。由于H军缺少攻城火炮,使得该旅得以守城22天。王耀武在守城中多次打退了H军的攻势,并进行夜袭,显露了他的指挥才能,战后受到蒋光头的召见,那年他才30岁。不久,王耀武因守宜黄有功,升任补充第一旅旅长。

        第七十四军是蒋光头的嫡系,也是一支王牌军,蒋光头为了保护嫡系部队,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叫他们干苦差事的。这次保卫战,蒋光头认为杂牌军是一堆豆腐渣,保卫南京是一场特殊的战斗,如果只让“豆腐渣”部队去打头阵,很快败下阵来,“豆腐渣”也会很快被打光了。到时,他的ZY军就会孤军作战了。他想让ZY军在杂牌军中当骨干,就把第七十四军留下了。蒋光头临离开南京时,他曾对王耀武说:“ZY军要为全国.军队作出表率,在南京打出个榜样来,要真正起到硬核桃的作用!”

        王耀武拍着胸脯说:“校长尽管放心,我们七十四军决不给校长丢脸。”

        王耀武率领全师来到淳化镇构筑工事时,听说有一个小队的鬼子到了前面的土桥。他决定偷袭这股敌人,露一手给还没来得及离开南京的蒋光头看看。于是,他派出一个营兵力,黑夜摸到土桥敌营,突然发起战斗,日军措手不及,15个鬼子当场被击毙,他们缴获一面旗帜、15枝枪、俘虏了三个鬼子。蒋光头果然竖起了大拇指,并叫王耀武将俘虏押到城里。俘虏被押到蒋光头面前,蒋围着俘虏转了一圈,对唐生智说:“这些家伙并不是刀枪不入的神仙,只要都像王耀武那么尽心尽职指挥战斗,南京是完全能够守住的。”

        日军第九师团十八旅团突然少了一个小队,团长井出宣时十分恼火,他命令部队向淳化追来。不一会儿,就飞来了15架飞机为他助战。第五十一师以猛烈炮火还击敌人,战斗异常激烈,整整打了两个昼夜,打退了敌人数十次进攻。唐生智调来20辆坦克助战。坦克兵带着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驾驶坦克上了阵地。他们对着敌群横冲直撞,连撞带碾,所过之处,血肉横飞,一百多个鬼子被坦克碾成肉饼。日本鬼子被激怒了,他们集中三十门大炮,炮轰华夏的坦克,三辆坦克被大炮击中,在大火中,三名坦克驾驶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淳化战斗持续到12月8日,敌人也调来了30辆坦克。王耀武命令反坦克炮开火,半小时后,击毁敌坦克15辆。

        8日这天,战斗异常激烈。第五十一师的三○一团伤亡过半,九名连长战死沙场,其余两个团也伤亡很大。傍晚,寡不敌众,唐生智命令第五十一师放弃淳化、方山阵地,向河定桥、麻田一线转移。王耀武奉命后撤时,敌人死死咬住他们,第五十一师退到哪里,敌人就跟到哪里。打头阵的扛太阳旗的鬼子发出一声吼,后面的鬼子就跟着一声吼,旷野为之震动。这时,天空下起了小雨,渐渐地越下越大。鬼子并没有因为大雨而放弃追击,第三○五团团长李卫国见摆脱不了鬼子,便跑到王耀武面前,向他建议道:“我们不能让敌人这样穷追下去,我建议由一支主力顶住敌人,掩护大家撤退。”

        王耀武觉得他的建议有道理,正在思考由谁来担任这个任务,李卫国主动提出说:“如果信得过我们团,就让我们担负这个掩护任务吧。”

        李卫国,李卫东的弟弟,这从锦州去南京之后,就去了黄埔。

        这几年,因为李卫东的关系,做了团长。

        王耀武望着李卫国,心情十分激动,他拍拍李卫国的双肩道:“危难时候你能主动请缨挑重担,我很感激你。不过,敌人来势很猛,你们团的担子很重啊!”

        李卫国接受了任务后,将部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机枪掩护,另一部分在路边、田野埋地雷。担任掩护的官兵们刚后撤不远,后面的鬼子就踩上了他们掩埋的地雷,鬼子被炸死炸伤大片,吓得不敢贸然穷追了。因此,第五十一师才撤到了雨花台、华夏门一线。

        第七十四军的五十八师在牛首山阻击敌人。牛首山在华夏门外15公里处,这里山高约440米,双.峰角立,形如牛首,古称牛头山,又名天阙山,地形十分险要。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侵占建康(今南京市),岳飞在此设立营垒,埋伏重兵,抗击了一批又一批金兵。当年抗金兵的营垒一直保存完好。

        第五十八师师长冯圣法指挥部队,利用营垒抵抗日军。他指挥官兵们在营垒前300米左右埋设地雷,利用敌人踩响地雷时发起冲锋。果然,敌人中计,地雷爆炸,炸死了不少敌人,他们消灭了大批敌人。碰了壁的敌人气急败坏,派来了20架飞机,在华夏军队里轮番轰炸。营垒被炸,损坏不少,官兵们也被炸死炸伤不少。

        飞机过后,敌人的坦克又上来了,只是因为山高坡陡,行驶不便,坦克只好在山下向华夏军队守地开炮。炮击过后,又组织步兵集团冲锋。官兵们在敌人强大的攻势下,顽强抵抗。冯圣法沉着指挥,等敌人就要接近营垒时,命令官兵们扔手榴弹。手榴弹爆炸,浓烟滚滚,敌人暂时被压了下去。

        敌人接着在此进攻三天,唐生智见五十八师损失惨重,下令他们撤到江宁镇。12月9日傍晚,日军占领了牛首山,10日向江宁镇扑来。

        日军攻势凌厉,步步紧*。华夏军队损失惨重,只好再向后撤。12月8日,东线主力部队已撤进城内。他们以城墙为依托,继续抵抗。这天下午,日军第九师团趁淳化守军第五十一师转移阵地之际,利用坦克作掩护,一口气占领了公路线上的高桥门、七桥瓮、中和桥,9日拂晓到达光华门城下。在此担任阻击任务的第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和教导总队及机动作战的第一五六师、宪兵部队居高临下,用机枪封锁道路,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来。敌人见攻城不成,便派出飞机在城门上丢炸弹,飞机下蛋似地仍下一批批炸弹后,华夏军队官兵死伤很大。飞机过后,敌人又使用18辆坦克朝城门上开炮。官兵在敌人的炮击下,压得抬不起头。唐生智紧急调来迫击炮,朝敌人的坦克炮击。才压制了敌人坦克的火力。可是,迫击炮的炮弹有限,仅有的29发炮弹转眼间就打光了。

        12月10日,第一五六师接替第八十七师、八十八师阵地,上午打退敌人七次冲锋。中午,发生了一件怪事,城门前不见一个敌人,而城门上的哨兵却突然被飞来的子弹击倒。子弹从何而来?官兵们寻找了半个小时,不仅不知子弹发出的方向,还被击倒了三个士兵。敌人究竟躲在何处?官兵们想了一个引蛇出洞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扎了一个半身高的草人,给草人披上服装,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哨兵。一个士兵举着草人向城墙边移动,果然草人出现不久,敌人的机枪便发射了,躲在暗处的官兵们这才发现子弹发出的方向。

        原来是有敌人躲在城门洞圈里,敌人不时地偷偷从里面出来,发现哨兵便发射子弹。他们立马扔下一捆手榴弹,想消灭躲在这里的敌人。可是,由于下面的城门洞深,他们从城墙上扔下的手榴弹方向垂直,手榴弹爆炸炸不到躲在深处的敌人。

        怎么办?刘团长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决定组织敢死队完成消除隐患的任务。后半夜,月亮躲进了厚厚的云层,稀疏的星星无力地眨着眼睛,天空暗暗的。这时,一根绳子从城墙上垂直而下,敢死队的勇士们悄悄地从绳子上向下滑。寂静的夜间突然传来几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原来是滑到城门外的勇士们朝里面扔进的一捆捆手榴弹爆炸了。接着,他们又扔进了燃烧汽油弹。刹那间,大火熊熊,日本鬼子没想到这一着,被从天而降的大火烧得嗷嗷地叫,叫声停止时,躲在那里的鬼子全被烧死。熊熊的火光惊动了不远处的日军,他们以为华夏守军出城反击,吼叫着冲出营房。勇士们没来得及爬上城墙上,便和冲来的敌人交战,打得敌人四处逃窜。但是,敢死队的勇士们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孤军奋战一小时,最后全部就义。

        有位诗人为勇士们的事迹所感动,挥笔为他们作诗,以纪念他们的英勇精神。诗是这样写的:

        清平乐

        守光华门的勇士

        高墙壁垒

        攻城敌被歼。

        城门洞圈有敌情

        勇士设法攻歼。

        筹措汽油粗绳

        敏捷缒悬迎战。

        与敌同归于尽

        英名长存人间。

        素有“蒋光头之剑”的教导总队,在紫金山巅坚守着。他们这个称号的来源是因为他们这支部队是由特种兵组成的,有炮兵团、骑兵团、工兵团和辎重团,共计5万余人。而且,这些人都是经过德国.军事顾问团长期调教出来的,是一支能攻善守的精锐之师。蒋光头为何把他们摆在山巅之上?原因就是,他的官邸就位于紫金山脚下。他本不打算离开南京的,所以,他在考虑如何使用这支精锐之师时,将他们放在这里,一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安全;二是这支队伍在山上可以兼顾来自两个方向的敌人,一是防止从梅花山方向攻城的敌人,又可防止从栖霞山、岗子村方向进攻太平门的敌人。

        蒋光头将教导队这颗棋子放在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依据,他曾听说,当年曾国藩进攻南京,就是从紫金山的天堡城进城的,天堡城一丢,太平门就无法保住。

        开始,进攻太平门的日军第十六师团还不知道苍松翠柏的紫金山有华夏守军在等着他们。他们离太平门不到两里路时,突遭猛烈炮火的阻击,经仔细观察,发现了炮火来自紫金山,便集中大炮、坦克,齐轰紫金山。炮击之后,步兵蜂拥而上。紫金山下有个不太高的红毛山,华夏守军的机枪阵地正是隐蔽在此。开始,敌人没有发现这个阵地,他们冲到红毛山,遭到守军几十挺机枪的猛烈扫射,顿时倒下一大片。敌军官气得嗷嗷大叫,立即指挥大炮还击,炮击之后,又派出一支装甲部队为后面大批的步兵开道。敌人的这一举措早在红毛山守军长官周营长的预料之中,他不慌不忙地指挥狙击手们出击。狙击手听到命令,他们携带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奋不顾身地跃出阵地,箭也似地射向敌人的坦克。有的跳上了坦克的车顶,把炸药包塞进了驾驶仓内,有的将炸药包拴在坦克的履带下,然后纵身跳下坦克,他们刚刚滚下路边隐蔽,敌人的一辆辆坦克便发出猛烈的爆炸声,坦克飞上了天。

        唐生智得到敌人进攻紫金山的报告后,迅及派出一个营的军工和反坦克炮,使守在紫金山的华夏军队兵力大增,援兵的到来,士气为之一振。日军在此连续进攻三天未果,只得望山兴叹,再想攻城良策。

        第四天早上,敌人的一架飞机在紫金山的上空丢下了一个彩色大气球。气球下载着一名日军军官。守军不知敌人又玩什么花招,正在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议论这件事。谁知就在守军麻痹之时,不知从何处飞来几发炮弹。这时,守军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悬在气球下的军官是敌人的探子,他在高空中将看到华夏阵地上的情况用报话机通报给炮兵,炮兵便瞄准目标,向华夏守军阵地开炮。守军知道上当,吃一堑长一智,士兵们不再从工事里跳出来,暴露自己的目标。

        日军从岗子村方向攻不上紫金山后,改变了策略,开始由梅花山方向进攻。当日军攻到山坡时,被守在老虎洞的华夏军队反击回去。敌人便用重炮轰击老虎洞,接着步兵攻击。守军以猛烈炮火阻击敌人,成群的日本兵被击毙在山坡上,尸积如山。下午,日军继续攻击,他们在炮兵的掩护下,不要命地向山上冲。守军依托阵地,沉着勇敢地阻击这股敌人,只要敌人爬到离阵地50米,就一跃而出阵地,与敌人短兵相接拼刺刀。

        12月10日,敌人集中了两个师团兵力,要与华夏军队决一雌雄。他们调来了85辆坦克,兵分两路,向紫金山猛攻。左路由孝陵卫街的公路向西山进攻,右路由灵谷寺向中山陵、陵园新村进攻。宏伟美丽的中山陵陵墓和九层八面螺旋式的灵谷寺塔,顿时淹没在冲天大火之中。教导总队坚守到12日晚,伤亡大部,敌众我寡,不得不撤出阵地,整个紫金山终于落入日军手中。

        12月8日,南京外围的第一道防御线被击破,远战失利,唐生智转而组织第二道防御,展开近战。

        由于完全失去制空权,日机得以对南京实施密集轰炸,被作为指挥所的唐生智公馆也屡屡挨炸,玻璃被震得粉碎,桌上物品在空中乱飞。

        幕僚们十分担心,都要求转移地点,唐生智却摇了摇头。

        大敌当前,我要在这里进行指挥,不能为几颗炸弹就搬走,你们走吧,我和两位副长官留在这里就可以了。

        最后,其他人都搬到了地下室,唐生智则仍在地面进行指挥。

        近代历史上,南京迭遭兵燹。离得最近的两次,一次是太平军攻城,一次是湘军攻城,但两次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先行占领紫金山。

        紫金山是南京的最高点,占领这里,就等于把握了主动。

        无论是太平军还是湘军,都是凭紫金山之高,用火力压制住对方,然后再顺势炸塌城墙,从太平门攻进城去的。

        紫金山一旦有失,太平门则危,而南京两次被攻陷的历史将原地复制。

        对紫金山发起冲击的日军主力,为京都第16师团。这个师团既是老师团,登陆以来又未受到什么损失,因此特别张狂。

        然而他们碰到的是一支同样训练有素、斗志顽强的钢铁部队——教导总队。

        战前,湘军某师指名要调教导总队的一名排长去湖南就职,这回不是当排长,而是直接升任连长。

        “铁卫队”的嘛,谁还信不过。连长只是起步,以后还会升营长、团长,甚至可能是旅长、师长。

        上级都点了头,同意这名排长可以立即启程,然而他本人却说,不打完这一仗绝不会走。

        没等仗打完,英勇的军官就牺牲在了紫金山上。

        以强对强,以猛对猛,防守紫金山的“铁卫队”层层设防,在南京保卫战中发挥出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直到南京即将失陷,京都师团都未能从他们身上敲开缺口。

        如果唐生智指挥的全是这样的部队,那就好办了,守三个月乃至六个月都绝对没有问题。

        然而不是。

        东面的紫金山和太平门虽然无恙,南面的雨花台防线却被突破了。

        日军以坦克战车为掩护,组织敢死队对光华门进行猛冲。城上迫击炮和机枪齐发,但仍有许多敢死队队员钻进了门洞。

        一进门洞,便进入了射击死角,守军枪弹再密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这些鬼子可不是来跟你躲猫猫的,这次窜进来一批,下次窜进来一批,城门无论多厚,不过是两块门板而已,长此以往,难保不被攻破。

        守军先用火攻,在半夜里将汽油桶一桶一桶地丢在城门口,然后点火,利用火墙将护城河外和城门洞里的日军完全隔开,让里面的出不来,外面的进不去。

        之后突然打开门,机枪扫过,门洞内的日军敢死队队员被立毙当场。

        门砸不开,日军开始集中平射炮,朝城墙进行高密度连续轰击。

        12月10日,光华门城墙终于被炸开多个口子,金泽第9师团在飞机的掩护下,用竹梯爬城,从缺口处蜂拥而入。

        百余日军冲进城内,并突入城门纵深达200米。他们以沿街房屋为据点,企图掩护后续大部队继续开进。

        闻知城破,唐生智严令附近部队以两侧围堵的方式发动反攻,终于将其全部歼灭,但在松井石根的指挥下,金泽师团随后又用山野炮将城门轰塌。

        城门一破,日军像潮水一样涌进来。

        守军赶紧堵门,随堵随破,随破随堵,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城门堵住,然而这次进来的日军却十分凶猛,怎么都无法将之完全消灭。

        一转眼的工夫,守城已变成了巷战。

        城中进入了极其紧张的时期,遍布火药和硫磺的味道,唐生智派参谋长到光华门现场,规定每十分钟双方通话一次,以报告那里的战况。

        长官部的空气压抑到要使人爆炸,因为谁都知道,要是电话打不通,就什么都完了。

        即使情势如此险恶,唐生智并未表现得惊慌失措,颇有守城大将的风范。

        因为身体不好,又日夜不得休息,他在发号施令时,必须每隔几分钟就用热毛巾擦一下脸,喝一口茶,以保持清醒状态。

        除此之外,他的样子真的跟他的绰号“唐和尚”一样镇定平和,无论前线情况多么吓人,从不失态,只是一支接一支地抽香烟。到了傍晚,趁日机停止轰炸,他甚至还会捧着小茶壶,在院子里散散步。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太原保卫战时,以善于守城著称的傅作义都急到了两眼通红,可想而知,如果唐生智这时候就红了眼,长官部的其他人会作何感想。要知道,傅作义毕竟还有自己一手带出来的绥军可作依靠,唐生智却无湘军为保证,他指挥调遣的,全是跟他没丁点历史关系的各路部队。

        这个时候唐生智确实已经准备与城同殉了,他甚至没有给自己留下一条救命的船。

        众人都屏住呼吸盯住电话机。

        电话铃响了,参谋们扑过去拿起一听,终于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巷战结束,城内日军被全部歼灭。

        当天唐生智收到了一大堆礼物。

        有歪把子轻机枪,有左轮手枪,有战刀,有三八式,还有钢盔和呢大衣,都是从日军身上缴到的。

        最新鲜的礼物,是粤军送来的,那是用菜篮子挑来的十几个鬼子脑袋!

        虽然侥幸涉险,但长年作战的直觉仍然告诉唐生智,迟早还会有下一座城门被攻破,而这一次倘若再被日军冲进来,恐怕就不会这么幸运了。

        除了紫金山上的教导总队外,他所能调动的其他部队,字面上看看是一个师或者一个军,其兵员其实大多只剩下了一个营,而且基本全为新兵,部队没有大炮,连步枪都不整齐。

        今天能堵住城门,靠的不是实力,而是士兵们的血肉之躯。

        与唐生智感觉相同的还有蒋光头。

        离京之后,虽然他已经想尽了一切办法,但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征调到强力援军,即如离得最近的云南滇军,此时也还刚刚到达浙江,对于缓解南京之围而言仍然是鞭长莫及。

        蒋光头一直通过无线电台与唐生智保持着联系,对南京保卫战的每一步状况都很了解。在获悉最新情况并研判形势后,他直接给唐生智发来电报:如果南京实在不能守,则相机撤退!

        12月11日,唐生智又接到了顾祝同打来的电话,后者转来蒋光头要唐生智个人撤退的命令:渡江北撤。

        顾祝同对唐生智说,你赶快过江来浦口,我让胡宗南到浦口接应。

        唐生智倒是已经做好了不走的准备,要不然他也不会那么气定神闲,乃至于连条救命船都不给自己留。

        前线如此危急,我不能走!

        顾祝同急了:你今晚一定要走,这是上面的命令。

        唐生智说,我有许多事情还没有向各部队交代清楚,这么一走,以后责任由谁来负?

        顾祝同缓和了一下口气:这个容易,你留参谋长交代一下不就行了。

        唐生智仍然不同意,一个参谋长如何能够主持大局,况且是在这样垂危的关头。

        他断然道:我就是走,最早也要明天晚上才能走,我不能只顾自己一个人的死活,扔下军队不管。

        事实上,顾祝同如此急迫,是有原因的。因为华华夏面军的二线部队——第13师团已从镇江北渡,下一步就是要封锁住长江北岸。

        顾祝同说要派胡宗南来浦口接应唐生智,也是出于这一顾虑。

        虽然明知如果照直说出这一情况,必然会对唐生智的心理产生影响,但事到如今,顾祝同也只好实话实道:日军占领了江北的六合,随时可以再攻下浦口,到那时即使想要北撤也来不及了。

        唐生智愣了愣,但他仍然坚持:今晚要我过江是绝对不行的。

        当晚,唐生智没有去找船渡江,而是沉下心来制订了突围计划。

        巨大险情果然再次袭来。

        12月12日,凌晨,熊本第6师团从华夏门附近入城,双方从巷战很快进入短接,守军再也无力将敌击退,城中局势眼看无法挽救。

        但在这之前,唐生智还要做最后一次努力。

        下午4点,他将师以上将领全部召至公馆开会,只问了一句:南京现已十分危急,各位尚有把握再守卫否?

        众人面面相觑,房间内的空气冰冷到能使人的血液凝固。

        唐生智再也不用问了,撤退显然已不可避免。

        对于如何突围,唐生智已进行过仔细研究,各支部队什么时候撤,谁先撤谁后撤,从哪里突围,到哪里集结,乃至于联络信号,都有明确规定。

        他把已油印好的突围计划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并且强调:战争不是在今天结束,而是在明天继续,我们以后还要再打下去。


  (https://www.skjvvx.cc/a/87559/87559197/116777272.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