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印象宜昌 > 回眸中书街(81)

回眸中书街(81)


回眸中书街(81)

        八十一、府衙大堂

        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八月的一天清晨,虽然同样是五更天,天却已经大亮,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已经斜斜的越过南阳府衙大门外那道砖上刻有“南阳府”字样的照壁,照进了大堂铺着青砖的地面上。有了些给人清凉的微风夹杂着一缕不沾染世俗的清香穿堂而去,虽然整座城市还没有完全的从夏季的睡梦中苏醒,可是在那座面阔五间,包括堂前挡雨防晒的卷棚在内进深十六米多的到达大堂内,早已是皂隶齐集,等待着举行“排衙”仪式。

        南阳府衙的最前面有一方高五米、宽二十二米、呈凹形,用青砖砌成的照壁,厚厚的砖上有着“南阳府城”、“南阳府”的砖铭。在照壁前的左右两侧有着召父、杜母两座牌坊,是为了纪念两汉时,在南阳政绩卓著的两位贤太守召信臣和杜诗而建的。那位西汉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在任时开发了湍水(汉水支流,今唐白河流域)的水利,“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躬劝耕农,所以深受百姓爱戴,有“召父”之誉。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内富庶起来,故有“杜母”之称。后世人称他们两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属于“治民”名臣之表率。

        府衙大门前筑有女儿墙,两侧是八字墙;进入面阔3间、进深2间、拱券式的大门,便是仪门。仪门形制同府衙真正的大门,也是礼仪之门,凡新官到任,至仪门前下马,由负责迎接的官员迎入仪门内。一般来说,遇到皇帝登基、皇帝临幸,宣读圣旨或是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才会大开仪门。仪门之后便是南阳府衙的中心建筑大堂,大堂面阔5间,进深3间,檐下置斗拱,斗拱疏朗,梁架奇巧,明亮宽敞,是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

        排衙仪式是京官最羡慕外任官的地方。官场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京官与外任官相遇,外任官说:“我爱京官有牙牌”(牙牌就是象牙腰牌。宋元以后为官员身份证。因多系象牙兽骨制成,故名。其上书写有官员官衔、履历。那块长三寸、挂在腰间的牙牌,只有京官可用)。京官则羡慕地回答:“我爱外任有排衙。”(排衙就是典籍中所描写的“大陈执事,役吏叫头,皂隶吆喝”,是地方官署装门面、耍威风的礼仪。)

        排衙分两种,一种在戏曲舞台和古典小说里出现最多的是老爷坐堂审案。衙役两边排列,极力铺张威严、助长声势;到把人犯(现在叫嫌犯)五花大绑的带到堂上的时候,那些府役会板着脸横眉冷对,还会整齐划一的喊堂威。那个时候的人大多没有见过世面,加上人又老实,只要不是汪洋大盗和绿林好汉,多数早就被这个架势吓个半死,还怕你不从实招来?

        另一种就是衙署下属依次参谒长官的仪式。古往今来,大人们都爱讲排场。比如康熙木兰狩猎,那是多大的排场,队伍浩浩荡荡;乾隆皇帝下江南,大运河里一眼望不到边的船帆遮天蔽日;就是最爱排场的慈禧太后出殡,光是仪仗队伍就走了一个时辰。官员的排场与官职高低、权力大小密不可分,国级的可以清道,省部级的地方官吏要到所辖区域最前面的路边恭候,地市级的到下面视察,也要从莅临到离开都要全程陪同,那种排场当然是尽力安排好、打理好一个最秩序、最气派、最威仪的场面。

        官员的排场当然是其下属营造出来的,都是为一个人而扩张气场、体现威严的。而下属依次参谒长官的仪式首先就是衙役站好位,老爷要坐堂了。那种“天高皇帝远”的极尽威风,以及“在这里,老子说了算”的豪迈情感是那些天子脚下连把伞盖也不允许打的京官所无法享受到的,自然羡慕的要命。更况且,经过多次改造的南阳府衙大堂,是一座规格高,体量大,屋顶举折、屋面出翘,轻便又精巧的运用了斗拱木框架结构,在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的大型硬山顶厅堂建筑,甚至比保定直隶总督署(比南阳府衙要高二三级)都要显得轩敞大气。

        自然更值得其他官员羡慕嫉妒恨。


  (https://www.skjvvx.cc/a/87480/87480889/10091727.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