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回看宜昌人创造的那些令人惊叹的数字(上)
抗美援朝:回看宜昌人创造的那些令人惊叹的数字(上)
文|王念时
本文由三峡广电公众号首发
中国的参战
那首由麻扶摇作词、周巍峙谱曲,原名叫《打败美帝野心狼》的铿锵有力、脍炙人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唱得多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据《志愿军战史》记载,在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正式赴朝参战之前,开赴鸭绿江边整装待命的部队指战员的决心书上就写着"保卫和平,保卫祖国,就是保卫家乡"之类的话语。
不论新中国在建国初期就不得不派兵参加朝鲜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韩国、南越等政权,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这是事实;不论朝鲜战争是以援朝的中国军队付出了牺牲、阻止了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派兵参战的"联合国军"的进攻,最终在三八线以停战协定的形式宣告结束,新中国第一次向世人展示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决心和中国军队打出了国威、军威是不容置疑的。
虽然,刚成立的新中国如同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可是溃败台湾的国民政府留给新政权的除了八年抗战和接踵而来的内战带来的满目创伤,还有一穷二白的家底和局势动荡引起的经济萧条,以及那些由原国军的散兵游勇、地方武装、土匪流寇和潜伏特务组成的势力。从1949年到抗美援朝开始期间的宜昌史料记载的情况中可见一斑。
其实在解放宜昌的战役打响以前,胜负就已经一目了然:1949年5月武汉解放以后,湖北仅有从岳阳至巴东的长江沿线被华中"剿总"副司令兼湘鄂边区绥靖司令官宋希濂以宜昌为中心统率的15个师、5个保安旅共14万人苦苦维系着,反观我军却是由四野第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率领的38、39、47、49军和一些地方部队,每个军四个师,平均一个师一万多人,共计有25万人参加战斗。因此在1949年7月9日,被《解放战争史》称为"宜沙战役"正式打响之后,从一开始就没有一点悬念:7月15日49军拿下荆州和沙市;7月16日47军宜昌城。
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解放前就是军队的江防重地,又是的军政重地,还是长江沿线重要的转运码头,于是这座城市在解放前就有了好几个"三多":首先是散兵多、机关多、特务多;第二是烟馆多、娼妓多、乞丐多;第三则是教会组织多、道门派系多、黑人黑户多。据《宜昌解放》一书介绍,1949年8月25日,即宜昌解放后第25天,市公安局就以第一号布告明令禁毒,可是直到1951年底调查底的时候,全市贩毒、吸毒者还有约5000人,暗地贩卖、制作、吸毒者仍大有人在,甚至有因毒债纠纷闹到公安派出所的笑话。
更为严重的是,解放前夕,小小的宜昌市仅有7万人,却驻有党政军机关数十个,部队1万多人,警察、特务1000多人。刚解放的那段时候,军统、中统特务被陆续秘密派来潜伏宜昌,由他们煽动操纵的武装匪徒、逃亡地主恶霸纠集在一起组成了一股股人数不等的武装团伙。
与此同时,宜昌城区内当时还聚集了不少原军队掉队、逃跑和起义返乡的官兵;加上1950年西南解放以后很多宜昌籍的逃难人员回到宜昌;大批散兵游勇充塞街市乞讨、偷、闹事;特务挑动失业工人游行向政府请愿;连续发生百余工人为争码头械斗;特务纵火、割电话线、张贴标语,散布"变天"谣言;西坝的土豪劣绅,策划暗杀农民代表,对抗土改等事件,甚至在下铁路坝(九码头一带)还有人从玉米地里向站岗放哨的我军战士枪。曾任宜昌第一任市长的刘真在自己的日记中也记载:刚进城的时候,当时的部队领导也提醒过他,为了防备敌人的反扑,要随时做好暂时撤退的准备。
据史料记载:1949年8月,市公安局一举侦破了由特务汤洞明、陈松林为首的武装集团案;9月,又破获了特务组织"青年铁血敢突队"武装暴动集团案。而1950年4月6日五峰由特务指挥的鄂西"反x救国军"第三纵队的大规模暴动,更是给新生的宜昌政权不小的压力:当时参与的兵匪、团练乡勇有上千人,在土匪的10天中,全区牺牲的解放军指战员、区干部和革命群众19人,被抓干部战士7人,被抢夺机枪1、手枪两支、步枪18支。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抗美援朝开始了,而作为转运码头的宜昌,从一开始就不得不全力投入到那场支援部队的活动中去。
宜昌的参战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正式开始。
那时刚解放的宜昌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爆发后,匪特乘机大肆造谣,社会秩序一度不安,新的宜昌市委、市政府一方面通过发展生产、搞活经济以及平抑物价稳定了民众的情绪,另一方面通过肃清全市的散兵游勇;限令党团分子、特务分子到公安机关申请悔过登记;动员群众开展反封建势力的斗争;迅速平定各地爆发的;枪毙分子;取缔会道门组织等方式,逐步在这座城市站住了脚跟。
那个时候的新生政权朝气蓬勃,宜昌各级党委、政府及时加强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大力展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运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响彻城乡、家喻户晓。据1951年4月的不完全统计,宜昌市先后召开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时事座谈会1998次,控诉侵略者罪行的会议346次,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127次,剧团编排演出节目、文化馆制作和放映幻灯片,各单位和街道组织运用黑板报、壁报、橱窗、宣传牌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
宜昌地处交通枢纽和水运转船码头,支前工作是整个抗美援朝运动中的重头戏,而对过境的志愿军部队的接待和运送又是支前工作的重中之重。1950年12月组建宜昌市支前委员会,成立支前供应站,支前供应站筹备有可容1。9万人的住房和3。8万公斤铺草,搭建有可拴600匹军马的厩棚,组建有40张病的临时医院。又在宜昌至沙洋途中设置供应站和马厩,为部队陆路去孝感转乘火车提供保障。
从组建起至1951年9月,据统计,市支前供应站接待与中转由西南经过宜昌东下、北上的志愿军指战员3271人,同时转运军马4385匹和大量军械、军需物资。其间,宜昌市支出支前经费7287558元,供给粮食639692公斤、马料10924公斤、马草39000余公斤;1953年3月24日至5月7日,还接待途经宜昌去武汉的57497名志愿军指战员,转运45名伤病员去西南。
在整个活动中,宜昌民众始终以极大的热情接待所有过境的志愿军指战员。每次除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欢迎、欢送和联欢、慰问之外,还组成众多的浆洗队、缝补队、借物组为子弟兵。据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各界人民群众赠送锦旗238面,仅通过支前机构转交的慰问信即有53175封,送慰问袋19858个和其他各种慰问品29595件,给志愿军指战员缝补衣服6000余件,拆洗衣被14。6万余件,为部队烧茶水所用木柴就达1。6万公斤。
1951年6月,根据"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的部署,宜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捐献热潮。到12月27日结束捐献止,共收到捐款4561290175元(为1955年3月1日前的旧制人民币,与此后的新制人民币的比例为10000:1,即新币的456129元)。按当时公布的购买武器价格中战斗机每架15亿元,宜昌市捐献的45亿元可购买战斗机3架。从全国捐款总额折合战斗机3710架来看,宜昌市各界民众是尽到了最大努力的。另外还捐献有银元1496枚和黄金15两、白银119两、金饰品10件、银饰品76件。
宜昌日报社1950年11月22日出版的《广播消息》上,就以"机关团体青年干部申请赴朝参战"为题刊载了"市委会先后接到市税务局九人、公安局二人、印刷厂四人、市委机关六人的参战申请书六份"的消息报道。据志愿军老兵郑昌回忆:当年12月3日,在乐安剧院(原址在致祥路)召开申请赴朝参战人员会议,翌日,在解放路的市文化馆(原址在现在的文化广场处)会场举行志愿参战人员誓师大会,会后还在各主要街道进行了游行。
在那样热火朝天的背景下,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时止,宜昌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广大青年毅然踊跃报名参军参战,共有工人、农民、学生和社会各界青年404人光荣入伍。在先后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宜昌籍战士达8000多人;在志愿军作战减员的36.6万人中,有1900名宜昌籍战士献出生命;而根据2010年民政部门的最新统计,宜昌市抗美援朝烈士共计1039人(含失踪144人)。
(https://www.skjvvx.cc/a/87480/87480889/10091645.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