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 第31章 李义山影射

第31章 李义山影射


  周云汀兀自怒骂不止,奈何官帽已被扯掉,人也被吊在了用以处绞刑的木架上,来往官吏将校见状都惊愕不已,看到周判官将要被吊死,一个个吓得面无血色。

  “升起来!”

  监斩旗牌官大喝一声,两名武士便抽动绳索将周云汀升起,一切就绪,只须把绳子把周云汀脖子上一套,半炷香之内就能要了周云汀的命。

  周云汀心里暗暗叫苦,只道自己中了杨守亮排除异己的圈套,没想到杨守亮是这么个人,不过他并没有求饶,回过神来只是忧心在京城的妻儿老小该怎么办。

  罢了,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自己为朝廷而死,想来杜相公他们定然不会袖手旁观。

  如是一想,周云汀便交代遗言般高声嚷道:“杨郡公,您老大人在天有灵,就睁开眼看看吧,周云汀死不足惜,只是可怜山南军民将士都要随杨守亮这匹夫遭殃了,唉!”

  奉杨守亮命令监斩的旗牌官见周云汀如此强项,不由得恼怒,当即下令武士动手套绳子。

  “我命休矣!”

  周云汀哀叹一声,闭上眼睛默默等死,接着就感觉绳子套到了脖子上,周云汀打了个冷战,竟然不由自主的害怕起来,不过眼下也没有后悔的余地了,一绞两断算了!

  可不知道怎么回事,绳子在脖子上半天,也不见武士砍断悬空绳,周云汀抱着必死之心上的法场,哪里忍得住如此折辱,不禁厉声怒骂道:“混账东西,要杀就杀,犹豫作甚!”

  周云汀声音不小,围观的将校官吏正为他伤心,听到这话也忍不住笑了出来,可马上又意识到这是杀周判官的头,于是收起了笑容。

  监斩官听到这话,不但不下令动手,反而折身返回了节帅府,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自周云汀被架走,节帅府变得雅雀无声,无论是幕府佐官还是朝廷任命的文武官吏,都不敢说一句话,武人少有懂得君臣大义的,对朝廷也无所谓。

  文人不是和周云汀穿一条裤子,就是让周云汀被处死一事吓得噤若寒蝉,连对杨守亮的称呼都从大人变为了节度大人。

  杨守亮对此很满意,和陈彻交换了一个眼神后,接下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在问过众人有没有异议之后,很快就对接下的事情做出了部署。

  思来想去,杨守亮决定不反。

  事已至此,再无对抗朝廷的必要,如周云汀所言,山南一道绝非朝廷敌手,但必须先得到朝廷的保证,然后才能入朝,对他落井下石的李茂贞、韩建人等,朝廷也必须惩罚。

  否则到时候没了兵权,某岂不是任人拿捏?

  至于朝廷的保证,一道轻飘飘的免罪诏书当然没用,要拿出实际的东西才行。

  想了一会儿,杨守亮命刘志安起草认罪入朝的进奏章,决定明天就派人发往进奏院,让杨枢转达朝廷,只要朝廷加官进爵免罪,再遣使山南,他杨守亮立刻走人。

  杨守亮让刘志安来写进奏章,文才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刘志安与刘崇望有旧,可以充当中间人与朝廷谈条件,比他自己出面要好得多。

  心里正乱成一团的时候,旗牌官走了进来,杨守亮沉声道:“让你监斩,何故折反,莫非周云汀那老匹夫求饶了?”

  “回大人,周云汀并没有求饶,反而……”

  “反而什么?”

  旗牌官一身冷汗,咬牙道:“反而嫌绳子在颈窝上磨来磨去,催促刽子手快些动手,因此属下特来大人,是快些动手还是慢些动手!”

  咦,大帅不是要杀周云汀吗?

  怎么受死的人嫌慢,动手的人却磨蹭,绳子一砍直接吊死得了,还来请示作甚?不少人都奇怪起来,刘志安则露出了明悟的神情,这是杀鸡儆猴!

  杨守亮显然没料到这个情况,整个人一下子呆住了。

  如刘志安所料,杨守亮此举固然有愤恨周云汀口出狂言的缘故,但更多是想籍此震慑山南企图唱反调的高官,倒没有真想杀了周云汀的意思。

  在这个礼崩乐坏流行以下克上、杀帅逐官的时代,属下驱逐杀死节度使暴力夺权的例子并不少,但杨守亮并不属于这一类,乃是朝廷拜授,名正言顺。

  随意处死朝廷命官,无论是道义上还是法理上都说不过去,而且他杨守亮也不是好杀滥杀的人,如无必要,勿要夺人性命,这是杨守亮的一贯原则。

  可不杀人,就镇不住场子。

  他杨守亮尚未跟李茂贞开打,手下的判官就开始劝降了,这还了得?

  要是跟朝廷谈崩了,真李茂贞干起来,他周云汀肯定第一个投降,要是开了这个先河,一旦形势不对,山南上下就是人人言降的情况。

  考虑到这一点,杨守亮才设计了假杀周云汀这出戏,让刽子手行刑的时候在周云汀脖子上反复磨,只要周云汀开口求饶,就立马放了他。

  这样一来,既镇住了场子,也能保住不妄杀的名声,可哪里知道周云汀如此强项,不但不求饶,反而催促刽子手快些动手,不但杨守亮呆住,堂下群官也愣住了。

  到底杀不杀周云汀?

  堂下二十几双眼睛看着,不管杀不杀,名声都没了,想到这里,杨守亮牙一咬,决定先杀了再说,周云汀啊周云汀,本帅只能对不住你了!

  “大帅且慢!”

  杨守亮刚要张口让监斩官出去行刑,面前突然站出一人,定睛一视,正是刘志安。

  刘志安拱手道:“大帅,请听刘志安一言!”

  杨守亮怒道:“若是为周云汀这目无尊上的匹夫求情,那就不要说了,本帅心意已决!”

  刘志安对道:“志安非为周云汀求情,乃为大帅求德!”

  “何谓求德?”

  “周判官性急如火,一向心直口快,在座各位都知道,周判官本意,乃为大帅着想,为山南百姓着想,非是存心顶撞大人。”

  “我等私下常听周判官说起,他平素极是敬佩大人,说大人为山南大帅是山南之幸,今日必然是关心大人则切,这才口无遮拦冒犯了大人,并非存心顶撞。”

  “若不是关心大人,周判官大可以一走了之,不必冒性命之危说这些话,然而话又说回来,周判官目无大帅,口出狂言行以下犯上之举,理应处死,但还请大人念在周判官为国效力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法外开恩饶了他这一回。”

  “如此,山南上下必然感激大人仁义,传唱大人礼贤下士的高风亮节,大人素来强调以仁治镇,美名就是京城显贵也知道,大人若能宽免周判官死罪,山南文武必然上行下效!”

  刘志安左一个仁德礼义,右一个高风亮节,夸得杨守亮心中十分舒坦。

  当初刘志安得罪了宰相韦昭度,被韦昭度发配到山南一个穷县里做参军,杨守亮到任山南节度使后为了争取人心,把刘志安这些贬官都找了回来,对山南文武也故示宽厚。

  况且刘治安和刘崇望有旧,将来自己要入朝,还得让他从中谈判。

  退一步来说,即使入朝不行,实在要跟李茂贞等人交手,如果打败了凤翔等军,也好让刘志安传书刘崇望从中斡旋,让朝廷像当初赦免李克用一样降旨承认自己为凤翔节度使,如果没打过,也能让他从中帮忙,让朝廷保下自己的性命。

  多方缘故之下,杨守亮对山南的文武官员都格外客气。

  见杨守亮沉默不语,刘志安又发动其他官员为周云汀说情,杨守亮等到台阶下,立即顺水推舟道:“这个周云汀,真是个义士啊,叫本帅如何舍得杀他!”

  在法场被吊得半昏不死的周云汀看到监斩官又走了出来,又是不耐烦催促动手,不料监斩官驱散围观人士,拱手弯腰朝周云汀道:“幸得刘大人和诸位大人为判官说情,大帅宽宏大量,已经免了判官的死罪,大人请随在下进去罢。”

  说完又直起身来朝行刑武士喝道:“还杵着作甚?快给大人松绑!”

  一出绞死闹剧最终以周云汀被贬壁州参军而收场,壁州就是后世的四川省通江县,在唐代可谓是彻彻底底的穷山恶水,周云汀被贬到这来,惩罚不可谓不重。

  回到家的刘志安越想越乐,随即撰写进奏章,连夜写完又给杨守亮过目,杨守亮觉得没问题,于次日即七月十一这天早上派人发往山南进奏院。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含元殿内,三老一少四道身影对坐,案几上堆着几沓书本和奏折,笔架上摆着几只毫笔,墨香夹着一股莫名清香,使大殿多了些许幽静和禅意。

  “杜相公才高八斗,可知李义山此诗暗喻何意?”

  被问话的是一个穿朱戴紫的老人,面上遍布褐斑,双眼暗含锋芒,颌下胡须长而白,双手覆于膝上,人虽端坐,气势如渊似海,透着难以言明的味道。

  在他左右两边还坐有两人,一人相貌英武,略显局促,一人神情和蔼,古井无波。

  与三人对坐的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少年,着深红圆领袍,衣裳上绣着张牙舞爪的五爪龙,虽然年岁尚小,但已然具备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

  比如,稳,狠,绝。

  比如,不动如山,动如雷霆。比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或者,礼贤下士,宽宏仁德,操纵人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寡人之疾。

  少年自三月份登基为帝,气势愈发深沉,性情举止愈发稳重,历朝故事、各道州文武士宦、民间奇人异士、州县地理,无不信手拈来,即使鲜有人知的异氏人言,亦是随口道来。

  对于军国大事,常常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高深见解。

  数月时光以来的点点滴滴,三人看在眼里,对于这位年轻的君主,三人很欣慰,充满了期待。

  当此之时,中外混乱,朝野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稳则是抱薪救火,不但成不了事,反而会把风雨飘摇的国家推向更深的深渊。

  如今的大唐,需要一个沉稳的帝王来总揽全局,完成中兴大唐社稷的伟业。

  听到对面人影询问,中间老人拱手道:“陛下天人之姿,睿识绝人,老臣不敢卖弄。”

  “还请杜相公解惑。”

  老人颔首,随即娓娓道来。

  “李义山此诗乃是说的开元故事,时幽州乱起,贼军直逼长安,上幸蜀中避难,南北禁军多三辅子弟,驾临马嵬,逼迫陈玄礼举事,以谋反罪斩杨国忠,军中怨气仍然不解,原惧贵妃报复,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遂围驿迫上。”

  “陈玄礼入见,请杀贵妃平兵乱,上不获已,含泪与贵妃别,赐贵妃死,绞于佛堂,将士遂发蜀中,皇太子亨惧上问罪,趋奔灵武避难,朔方军众推之,乃登基为帝,主持平叛事宜,遥尊先帝为太上皇。”

  “李义山涉牛李党争,为朝廷排斥,仕途不顺,故事多行批判,对军国大政常怀挽救诚心,恨幽灵无道君王,遂作此诗影射先帝,攻讦朝廷,追其本意,盖为讽喻警钟。”

  少年皇帝点头,这些事他是知道的。

  自天宝八年安史乱平,河朔余孽方镇自此桀骜,二帝四王,淮西大乱,桩桩件件,不可胜数,朝廷难以制服,朝堂内乱也渐起成祸,弑君杀相,朋党相争,南北二司对立。

  这一切,年轻的皇帝十分明白。

  内信宦官,外赖外戚,大封诸使,偏用一面,都不足以平天下,更不能治天下。

  “杜相公以为,朕如何执政,方免李义山影射。”


  (https://www.skjvvx.cc/a/81661/81661884/690699006.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