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章 你爹被撤职了
“万俟卨,你指的是御史万俟卨吗?”
“是啊,就是他。”
“不就是个御史吗,有什么好怕的?”
“你别看御史只是个七品官,可万俟卨是秦桧的人啊。”
“那可不妙了……”
万俟(mò qí)姓 ,复姓,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姓氏,源出敕勒族的一个分支氏族。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409位。
北魏献皇帝拓跋邻继位后,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自摄领之。其三弟公族,号为万俟氏,成为敕勒族部落,居住于西北地区与山西地区一带,支持鲜卑族拓跋部建立代国政权。
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后,进入中原(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地),逐渐汉化,遂以部落名为姓氏,逐渐形成万俟姓,并在山东形成万俟氏聚集地,以兰陵郡、开封府为郡望。
政和二年(1112年),万俟卨(Mò qí xiè)考中举人,成为太学上舍生员。后历任相州、颍昌府教授,太学录,枢密院编修官,尚书比部员外郎。
绍兴元年(1131年),盗匪曹成在荆湖一带作乱,大肆抢掠。当时万俟卨避乱于沅、湘一带,执掌湖南军务的程昌寓让万俟卨暂时主持沅州事务,及至曹匪攻至沅州城下,万俟卨召集城中有钱有势的人,把年轻力壮的人组织起来守护城池,曹成久攻不下,因粮草短缺退走。
因为护城有功,万俟卨被任命为湖北转运判官,又改任为提点湖北刑狱。
后来,岳飞担任荆湖宣抚使,奉旨出兵沅、湘一带,见到了已升任提点湖北刑狱(警察厅长)的万俟卨。
万俟卨任提点湖北刑狱,而岳飞当时的官职是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所以万俟卨算是岳飞的部下。
万俟卨向岳飞面陈“足兵”、“足财”、“树威”、“树人”四条所谓的大计,要岳飞利用手中大权,搜刮财富,扩充实力,成为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军阀,结果被岳飞臭骂一顿。
而岳飞也从此知道他人品很坏,就看不起他,万俟卨也感觉到岳飞对自己不尊,从此对岳飞心存不满,结下了芥蒂。
但是要想打压岳飞,万俟卨自身实力不够,于是他攀上了秦桧。
当时秦桧谋夺众大将兵权,万俟卨极力帮助他,说众大将出身行伍,知道谋利不讲道义,怕死不怕法,高官要职,子女玉帛,已达到他们私欲的顶点,何不让他们知道逗留军期者罚,战败者诛,不听命令者斩,使他们有所惧怕。
后来万俟卨朝见宋高宗赵构时,被调任湖南转运判官,辞别赵构出都时,他秉承秦桧的意志,在朝中诬陷岳飞。赵构见他口才非凡,于是留他担任监察御史,擢升为右正言。
万俟卨在朝堂上与秦桧沆瀣一气,要不是出了李寺这档子事,以后他还要继续污蔑岳飞,“莫须有”这个罪名就是他发明的,害死岳飞后他会升官到副宰相。
但现在,万俟卨的官运打止了,赋闲在家,而且万贯家财也充了公,他儿子却还在狐假虎威。
万俟甘见李寺没有下跪的意思,又见围观的人多,不自觉的嚣张起来,指着李寺的鼻子骂道:“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和本公子作对,你信不信我让父亲在朝堂上告你一状?”
李寺哈哈大笑道:“万俟小儿,你当朝堂是你家开的,你想告状就告状?”
“我爹是御史!”
“你放屁,你爹已经被革职啦,怎么你不知道吗?”
李寺终于决定不再给万俟甘面子了,说到底这是万俟甘自取其辱。
“你……你胡说!”
万俟甘有些害怕了,万俟卨被削掉官职的事情,知道的人还很少,李寺却了解的清清楚楚,万俟甘怀疑李寺的背景不简单。
而李寺的话语一出,周围的吃瓜群众沸腾了。
“万俟卨被撤职了?怎么没听说啊?”
“是啊,这可是大新闻。”
住在临安城的人,对朝廷的消息都挺关心的,平时坐在一起喝茶饮酒,就喜欢讨论一些国事天下事,所以对政治特别敏感。
万俟卨被撤职,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
马上就有人猜测起李寺这个消息的真实程度。
“诶,我听说,上次朝廷出台的财产申报制度,就是在秦桧坐牢之后颁布的。”
“是啊,据说秦桧本人被抄家抄了几十套豪宅呢。”
“这么说来,秦桧本人都是这个下场,那依附他的万俟卨被撤职也不奇怪了。”
“我估计不会是撤职这么简单吧?”
“最多就是撤职了,秦桧进去坐一圈牢,不也没事吗?就降了半级。”
“哎,秦桧还在位,这万俟卨以后肯定还有翻身的时候。”
宋朝的官职,官位和职位是分开的。
这就像后世的官职,有一个职级,还有一个职位,比如七品县令。
宋朝的官员组成复杂,分别由差遣、本官阶、散官阶、勋官、爵位,贴职等组成。
官称与实际职务渐脱离,员外郎、尚书、仆射等,非有特殊诏令不担任与其官称相应职务。
官名用于表示官位、俸禄高低,故又称寄禄官。
唐末、五代以来,因事而设,事后即撤,称使职差遣。至宋使职差遣固定为职事官系统,即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简称职。
职又分馆职和贴职。
馆职指官员在三馆秘阁中所任职务。他官兼馆职,称贴职。贴职或称职名,一般为文官荣誉头衔。
元丰改制后,原寄禄官恢复职事。使名实相符,差遣取消,另高阶官表示官位、俸禄。文官带贴职制度,中经废复,延续至宋亡。
所以宋朝的官职听起来相当复杂,一个人做了官,至少有官阶(品级)、官职(职务)、差遣(承担任务)三个官名,再加上各种虚衔,官名一长串,确实很难让人看懂。
宋神宗元丰三年到五年之间,进行了官制改革,使宋代官制进入了新时代。这就是历史上我们称为-元丰改制。
改制后的最大特点:“官”与“职事”不再分离,文臣专门定了“寄禄官”来代替前期的“官”。这是元丰改制后一直承袭的最大特点。
改之前,宋代官职授任分三类:官、职、差遣。官,仅是俸禄、等级的标志;职,是对文学之士的职称;差遣,是治理朝廷内外各事的实职。
一般官吏大多都有这三个头衔,例如真宗朝寇准曾为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判吏部东铨。郎中是官,直学士是职,判吏部东铨是差遣,才是实际职务。
“官”就是把以前的职位变成了虚衔,也就是级别。即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等官司之正官,如尚书左仆射、右仆射、尚书、侍郎、寺卿等。元丰改制后,什么尚书、仆射、郎中、舍人,都只是个级别,尚书也就是三品官的意思。
“职”相对来说简单些,可以粗浅地理解为一些文官的“虚衔”,用来增加一点资历和俸禄。既殿学士、诸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三馆秘阁官等,用作内外差遣所带荣衔。
“差遣”就是实际担任的职务,常常带有“判”、“知”、“勾当”、“管勾”、“权”、“直”、“提举”、“提辖”、“签书”、“监”等限定词,差遣也就是实际上从事的工作。
差遣本身无品级,需要用你的官阶定级别,所以,宋代的各州一把手,一般都在前面缀上一个“知”字,如知州,知府。
(https://www.skjvvx.cc/a/76336/76336809/31203436.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