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效率,效率,还是TM的效率
第144章 效率,效率,还是TM的效率
张玉这句话,狂得没边!
在刘基已经认输的情况下,他未免显得咄咄逼人。
孔讷和邓仲修听到这话,头皮发麻。
孔家子更是拼命给张异使眼色,劝他得饶人处且饶人。
刘伯温闻言不能不喜,不过看张异认真的眼神,似乎不会退缩。
张异的坚持,有他自己的道理,也有他的自信。
他所谓的课本,其实并不是他写的,而是抄了未来自己曾经学过的教材。
这可是经历了多少人的心血编撰,又不知有多少人卷出来的东西,这种荣誉感,并非张异一个人的。
刘伯温也许是天才,可张异背后代表的是未来的人民群众。
如果今天刘伯温的认输,只是承认因为他大意了才会失败,那就太瞧不起编纂教材的那些人了。
刘伯温再厉害,如果他说只凭借他的学识和聪明,就能胜过千万人一代代努力的结晶,那张异绝对不答应。
老刘:……
这个孩子是一点都不给别人台阶下呀,不但如此,他还是在台下挖坑那种!
娘的!
若不是他也有几十年读书修出来的修养,他说不定还真会骂娘!
不过转念一想,老刘却不得不承认。
就算是他认真去编撰,他也绝对编不出一本比张异更好的教材。
不是时间不够,也不是他刘伯温不够聪明。
而是张异那些教材的底层逻辑,也许才是真正的教育……
插图、文字,思考、练习,还有那奇怪的符号和标点……
这些后世习以为常的东西,放在这个时代,其实都算是降维打击。
古人也传道授业解惑,但现代教育创造出来的教育学,并且以教育学去指点,实践的事物,其实已经是另一种层面的东西。
如果不是张异去坚持,刘伯温大概还要很久之后,才会明白那十几本《算学》课本的珍贵之处。
但此时,他彻底领悟了。
“老夫同意你的看法,就算让我重新出一份教材,可比不上你手中那份!”
刘伯温很坦荡,一旦他认同张异的观点,认错这种他并不会觉得丢人。
确认了老刘输得心服口服。
张异收起自己倔强的态度,变得笑嘻嘻。
“好了,大家都坐下来喝茶嘛,何必搞得紧张兮兮的!”
刘基:……
孔讷:……
邓仲修:……
也不知道谁才是罪魁祸首。
“您老还有事?”
张异刚坐下来,就准备送客。
在他看来,反正大家事情都解决了,也不太可能成为朋友,不如早点散了?
老刘表情不变,他需要脸皮厚的时候,可以完全无视张异的暗示!
“有几个问题,我不懂!
这些是什么?“
刘伯温在纸上留下一些符号,张异看着笑:
“这是标点符号呀!”
“标点符号,似乎古书上也有?”
“先秦的时候就有,而且《说文解字》里也有收录,只是你们这些读书人不用而已!
一个个装神弄鬼,沉迷断句,自以为牛逼,其实就是扯几把蛋的事!
其实就是不想说人话,
明明是可以提升效率的事,却放着不用,现在还跑来问我是什么意思?”
张异口中嘟囔,手里却将逗号,句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教给刘伯温。
刘伯温听他抱怨,觉得颇为刺耳。
但他一想,好像也是这个道理。
断句这种事,有时候在文人的圈子里,却当成一种技巧去炫耀。
因为古书没有标点,不同的人去断句,其实可以衍生出许多意思。
许多人还会因为断句不同,争吵个好几年。
以前刘伯温对于这件事习以为常,可张异骂出来之后,他也觉得这种事似乎……
没有太大的意义。
“著书立作是为了什么,为了讲清楚自己的道理,可是因为断句不同,他的话可能会被曲解成好多意思。
这真的就是作者本意吗?
贫道文化浅薄,所以发现有标点符号之后,可是觉得太香了!
至少我想说什么就表达清楚,不用让学生去猜,去学断句
人生苦短,读书已经够痛苦了,为师者不想着去减轻后人的负担,却要制造他们阅读的成本!
这不是教书育人,这分明是吃饱没事干!”
张异吐槽起来就没完没了了,刘伯温频频皱起眉头。
虽然他承认张异说的有道理,但这家伙说话太难听了。
皇帝对张异的未来有期许,但从张异的话语中,他完全没有站在读书人的立场之上,而更像是一个旁观者。
这种态度,并不让刘伯温喜欢。
那本算学课本上的“易先生”的名号,是他和宋濂等人对张异未来的期许。
现在的他是道士,未来如果他成为读书人,取了功名。
就算《算学十二册》的真正作者未来被曝光,已经是儒家中人的张异也会留下一段美名。
可如果这家伙就是个摆明车马看不上儒家的道士,那画面刘伯温都不敢想。
所以他就算再怎么认可张异的吐槽,却忍不住反驳:
“伱说得虽然有几分道理,但历代先贤更加注重的经学本身的传承,而不是那些盘根末节!
你能发现标点符号的作用,虽然算是大功一件,可也不能以此来攻击其他人!”
“又是旁枝末节?”
张异笑了,有些不屑一顾。
“也许就是因为儒家的风气,都是这么好大喜功,不接地气,陛下才会接受我算学入科举之事!
别人这么想也就算了,您老可是刘伯温,也有这种想法?
道理就是道理放在那里千百年也不会变,一个个研究能研究出什么新东西?
您看不起的小术,在我看来恰恰是承载传承的关键,我就不抬杠说什么纸张,笔墨之类的东西了。
儒家也好,道家也罢,本质上都是希望更好的传承下去!
传承需要教化,教化一个人,需要成本!
别的小子不说,就桌子上这些小东西如果推广开来,可让知识的传承的成本容易几倍,甚至十倍百倍!
这不比那些整天忙着故弄玄虚却看不上这些小玩意的老东西们强?
所谓小术,质变之下,便是大道!
所谓大道,若不落在实处,便是空谈!
这就是贫道我领悟的道理!”
在这个重道轻术的时代,像张异这种赤裸裸将术提高到和道平起并坐的地步的言论,其实已经算得上叛经离道。
张异对黄和父子说过,却少有对外人说出如此的理论。
因为他也知道,自己这套道理肯定不受欢迎!
“你认为道是什么,术又是什么?”
“道是思想的话,术是工具、道是因的话,术是果!如果以道为真理,术便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以果推因,如果一门学说不能再推动世界的改变,而只是一味崇古的话,只能证明它已经逐渐被世界抛弃……”
刘伯温脸色大变,张异言语中的暗示,已经不能用叛经离道来形容。
他在暗示什么?
刘伯温觉得许存仁和皇帝错得很离谱,他们居然想要这个孩子入朝堂?
这孩子的浑身带着反骨,若是他真有一天掌握权力,这世界不给他掀翻了去?
不过好在,他是道士,似乎也无心功名。
刘伯温暗自擦了一把冷汗,亏他还想让皇帝见见张异,这家伙还是不要靠近圣上为好。
老朱也是个叛经离道的人,伺候了皇帝这么多年的刘伯温如何不知?
他对儒家的尊崇,对士子的善待,都只是出于统治需要。
那位君王心中,其实对儒家这套压根就看不上!
这两个人要是凑一块,那后果刘伯温根本不敢想。
不过,张异的这套理论,从某种程度上也不能说没错。
所谓术,就是工具!
就如人持刀,刀是工具,可人若无刀,便无力面对世界的艰险。
在科举改革之前,儒家人无限拔高了人的作用性,却忽略了工具对世界的改变。
“如果说知是大道,行是小术,知而行之,就是以前我们走过的路。
可是如果只知而不行,便如空中楼阁,流于空谈!
也难怪你跟许存仁那老家伙说知行合一……
也难怪你给皇帝提议的科举改革,是将算学并入科举!
陛下这是觉得如今儒家的风气,太过不接地气!”
虽然刘伯温没有全猜对,但张异也默认了他的说法。
朱元璋的心理其实很矛盾,他一方面想找听话的人,一方面又希望听话的人能力还高。
但如果难以两全其美,能力终究还是占据上风。
所以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中,他推动了八股文的诞生,却在科举之后又不满意科举的结果,愣是停了十年科举。
这种矛盾的心理,正是老朱在当皇帝的过程中,徘徊在新手村出不去的原因。
一直到胡惟庸案的爆发,皇帝才真正走出新手村,算得上一个成熟的帝王。
但以老朱的出身和性子,除去他多疑的心病,他对于务实这件事肯定比其他皇帝要重视,算学入科举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大概也就他能推行改革。
关于洪武皇帝的心态,张异没必要对刘伯温说。
老刘以为自己猜对了,又衍生出一个话题:
“可如果你想将科举落在实处,知行合一!
我认为算学入科举都不够彻底,既然要务实,考核的标准也要务实起来!
譬如,可以出一道题目,设置一个难题,让学生以自己的想法去解决……”
听着刘伯温侃侃而谈,张异也佩服眼前这老头。
不愧是未来民间被评为智慧最高的,传说最多的那批人之一的刘伯温。
他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还有对规则的洞见,绝不是他这个普通人能比。
他比刘伯温多的,还是站在前人肩膀上,他人所不具备的数百年的历史知识。
刘伯温说的,不就是未来的公考中的申论吗?
这确实也是考验考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之一,虽然只要考试,就免不了套路……
可这样的套路,也好过整天之乎者也。
当然张异也知道,刘伯温只是就事论事,以他的立场不太可能同意这种改革。
但跟老刘聊天,张异确实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其实张异也不是没有想过这种可能,但他自己也否决了他的想法。
只听刘伯温说完,张异笑着摇头。
“这方法不好?”
老刘一看张异的表情,就猜到这小子肯定没好话。
他有些不服气,就算他这个法子也是随口说的,可他相信应该比张异那个算学入科举要实用。
“因为不公平!”
张异道:“刘大人这个想法,起码超越了时代数百年,如果您生活在一个信息流通便捷,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方法倒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考核的手段,
可是咱们这是大明!
九成百姓,一辈子不曾离家十里。
如今天下有多少人都不知道皇帝是谁?
这这个知识垄断在少数人的世道,去考核一个人的执政能力,应对能力,是对穷人的不公平!
经验也是能力的一部分,勋贵,书香世家的在这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
按照刘大人的思路,如果考对事情的应变,这些人有优势,可如果考种田等下里巴人的东西,又是穷人有优势!
所以说来说去,出题的方向,却可以决定阶层的录取率,所以不公平!
算学不完美,可它足够公平,
而且他考的是一个人的逻辑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学习起其他大致不会差!”
张异的话,让刘伯温多了一些思考,他想了许久,终于认同他的想法。
“我知道刘大人,或者朝堂中那些大人们,看不上算学入科举,更警戒我一个道士去插手科举改革,
其实你们大可不必,贫道传的是术,不是道!
术能载道,若是说你儒家的东西连这些小改变都经不起折腾,那它也活该被湮灭在时光之中!”
聊到后来,张异干脆直接点出刘伯温的心病。
刘伯温神色坦然,他也从不否认自己对张异的警戒。
不过经过于张异这一番交谈,他心中的疑虑去了许多,再看张异,这孩子也变得顺眼。
“今天前来,倒是不虚此行!”
刘伯温没有继续在“道与术”上纠缠,而是将目光再次落在那些标点符号之上。
文以载道,文是工具……
只要道是不变的,工具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
“你再给我说说标点符号,我去跟皇帝建议一下……”
老刘开始认真询问张异关于标点符号的用法,张异也悉心教导。
不多时,老刘掌握了这些内容,张异又趁机提示:
“要不,在学习算学的时候,加上阿拉伯数字?”
“这又是为了什么?”
刘伯温疑惑不解,当张异将阿拉伯数字写出来的时候,他马上认得这些数字,其实阿拉伯数字早就传入华夏多年,
只是主流上,并不被接受。
华夏受天朝上国的思想影响,加上儒家傲娇的德行,自然不会看得上阿拉伯数字。
“效率,效率,还是TM的效率!”
张异以半开玩笑的语气,回答了刘伯温的问题:
“其实刘大人你试着书写这些数字就明白了!
其实无论是标点符号也好,阿拉伯数字也罢,都是为了提高效率。
譬如标点符号,如果读书人在读书的时候,少了一些断句的争论,将更多的时间用在领悟道理之上,那是不是对教化更为有利?
这种数字也是如此,它是工具,无关大道。
这么说吧,只要它能让官员书写的速度快了一息,我大明官员上万,那就等于一天快了一万息,放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是三百六十万息……
积沙成塔,这些不经意的改变,只要时间积累,这变化就非常可怕了
最关键的是,这种改变的成本很低!
这不比去说什么大道理,去想什么各种不切实际的东西来得有效?”
刘伯温默然,旋即他盯着张异,沉默许久。
“效率……
老夫明白了,这大概就是你为什么要推行算学的原因!
受教!”
刘伯温站起来,将张异在纸上写的东西收入袖口中。
此时,孔克坚沉睡的房间传来响动,打断了二人的交流。
“既然衍圣公醒了,我就不打扰!”
刘伯温起身,转身就走。
他来得突然,走得也干脆。
孔讷跑进去的时候,孔克坚正呆呆地坐在床榻之上。
“你爷爷怎么样?”
“没事了,看起来很好!”
孔讷总觉得孔克坚似乎有了什么不同了,张异在外边喊,孔讷赶紧回答。
他却没看到,孔克坚眼中的迷茫。
“道……术……”
“你爷爷的情况应该差不多了,只是他在那个环境的话,他永远好不了!”
孔克坚在张异这里被催眠,也有十天以上了。
张异给孔克坚检查了一下,发现对方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好转。
不过精神病这种事,放到后世一样是个难题。
就算他自己摸索出一套方法,那也是实验性质的,并不能当成成功经验。
“爷爷最近在家里,状态也好了许多!
不过依然没有在你这里好吗!
张异,谢谢,我先送爷爷回去!”
张异点头,孔讷带着孔克坚离开。
孔家的马车从城外,一路朝着孔府去。
进了城,孔克坚第一次伸出手,拉开马车上的帘子望向外边。
这个小变化,让孔讷十分欢喜。
“爷爷,你要不要下去看看?”
孔克坚呆呆点头。
“爷爷我扶着你!”
只要孔克坚愿意接触外界,他就是开心的。
孔福将马车停好,爷孙俩在闹市中穿行。
孔讷给他介绍这,介绍那……
孔老爷子也能产生反应。
孔讷却没注意到,有人在人群中慢慢靠近孔克坚,轻声在他耳边叫了一声:
“尚书大人,陛下想你了……”
(https://www.skjvvx.cc/a/73783/73783363/111776971.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