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萧老太的年代之旅[综穿] > 第76章 五零之寡妇门前是非多76

第76章 五零之寡妇门前是非多76


因有军人队长的英明决策,  又集全村之力,努力奋战了半个月,  终于将近二百亩的玉米给保住了。

        玉米灌上浆了。

        村民们看着地里一个个的大玉米棒子,眼泪都流出来了,夏收已经绝了产,这要是秋收再没了收成,  他们村也要死人了。

        为了保护这来之不易的收成,  全村的青壮们都要轮流巡夜,现在他们村可是十里八村的“眼中钉”了,  全都盯着这块玉米地呢。

        隔壁几个村从去年腊月开始就有人饿死了,  大多数都是老人。

        有的是孤寡老人,  以前年成好的时候,村里还愿意照顾他们,  现在村里人自己都活不下去了,谁还管他们?

        死的第一批就是这些孤寡老人,  他们年纪大了,就是去挖野菜,  眼睛没人好使,也抢不过人家,最后多是邻居闻见味儿,才知道老人家已经去了。

        讲良心点儿的,还能挖个深点儿的坑给埋了,不讲究的,席子一卷,  随便盖点土就完事。

        也不能怪人狠心,都饿的没力气了,没事都在家躺着,起来解个手都嫌费劲,谁还有力气挖坑?

        再说地上干成那样挖不动啊!

        还有的是家里老人不愿拖累儿孙,自绝的!

        儿孙们孝顺的,老人舍不得孩子们饿肚子,自绝了。

        儿孙们不孝顺?想吃也没的办法,死了也就死了,大家自身难保,也没人会在这时候指责。

        还有一些小女孩,家里重男轻女,她们一出生,就吃的少干的多,每日辛勤劳作,身体都不大好,现在闹饥荒,她们年纪小,也不能换彩礼,就被牺牲掉了。

        这是个悲剧,但是没有办法!

        总之,隔三差五,就有嫁到王家村的外村小媳妇、老媳妇们回娘家奔丧,大家在村口碰上了,都会苦着一张脸问“你家谁没熬住?”“这次又是谁?”“你怎么又回去?”

        开始还会伤心,时间一长,都麻木了,报纸上不是南方发大水,就是北方闹大旱,到处都在死人,他们村起码还口吃的。

        到了八月底,眼见着玉米快成熟了,整个村子都紧张了起来,军人队长开动员大会,誓必要保住这片玉米。

        作为军人,他本心也不想将自己

        的同胞当贼防着,可,谁让周边几个村子有枪粮食的前科?虽情有可原,但抢劫的风气不可长。

        而且,现在粮食的事情太敏感了,要是他稍不谨慎,去年的事情难保不会再犯,去年发生那样的事儿,县里还能花血本抚恤,稳住局势,如今县里可再拿不出粮食了。

        到时候矛盾激化,死伤的人会更多,而且连缓和的余地都没有。

        军人队长紧锁着眉头,思索再三,拨通了公社的电话。

        全村青壮分成了三班,日夜守着地里的玉米,家里的女人们负责送饭,确保玉米地每隔十米都有人把守,全天二十四小时不离人。

        公社的民兵很快派来了,各个村口都有人把守,嫁过来的媳妇们都不再被允许回娘家了,就怕她们又不小心说秃噜嘴。

        林北山作为村里的青壮,也得跟着排班,有时候轮到他值晚班,就得在地里守夜。

        相比其他人的清瘦,林北山还算有些肉,他们两口子没有亲戚借粮,日子比村里绝大部分人要好过许多。

        现如今,村里除了翠英他们这种去年得了“巨额”粮食赔偿的人家,就数萧圆这样的外来户最殷实了。

        每次林北山下地干活,都会被一起干活的人实名羡慕,连王会计都没少说酸话。

        别人都饿的脸颊凹陷,裤腰带勒紧了,人家一家脸上还能有些肉,看着跟平时没两样,你说羡慕不羡慕?

        但,这次村里人羡慕归羡慕,还没有像去年那样去借粮。

        一个是因为人家北山家的不好惹,就是去借也借不到,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自己家原本是不缺粮食的,只是家里的粮食都被亲娘,亲媳妇借出去了。

        粮食多的借出去,哪有脸再借别人的?

        这种家中明明有粮,却没粮吃的痛苦,只有王姓人才懂。

        婆婆要周济娘家,儿媳妇要周济娘家,外嫁的大姑子小姑子们要周济,男人们还有穷亲戚要周济,这么多人来求,一家就只给个十斤八斤红薯,也是笔不小的数目。

        林北山之前还想跟媳妇说,他少吃些也没关系,但媳妇一句话就把堵回来了,“吃你的,人家忙着打发亲戚,谁有空管你!”

        今年的情形跟去年不一样,他们的粮食

        是过了明路的,她该吃还是吃,不说多好,吃饱就行,饿肚子实在太难受了。

        就这么正常吃着,她家明面上的粮食也吃的差不多了,她现在都是搭着红薯淀粉、以前晒的野菜干,才能吃饱。

        村里的境况只有比她家更差,红薯干,野菜干差不多都见底了,全村老少都眼巴巴的等着那片玉米成熟。

        这次要是隔壁几个村还来抢,那绝对是一场殊死搏斗,不会有人再后退。

        村里的气氛越加紧张,大家没事也不在家躺了,都扛着扁担、拿着镰刀去玉米地看着,万一有人来抢,他们不会客气。

        军人队长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家伙去守护玉米地,忧心忡忡,他怕隔壁几个村饿急了真来抢,到时候他拦都拦不住。

        他考虑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将情况反映到了上面,不管有没有人来抢,防患于未然是很有必要的,现在形势这么紧张,万一真来了呢,那后果,不堪设想。

        谁也承担不了那个后果,他不能,社长不能,包括县长在内都不能!

        当天中午,县里武装部派的人就到了,来了两个排六十人,都配置了枪械,和军人队长简短沟通后,就进驻到了玉米地,他们人少,每人负责五百米的巡逻范围。

        战士们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是很震惊的,一方面是为这么难得的一片玉米地,另一个就是村民的防守程度。

        早上他们接到命令,说是怕隔壁几个村过来抢粮食,引发剧烈冲突,让他们来维持秩序,他们得知来的是这个村子的时候,原本就很重视。

        这地方他们熟啊,去年就为了抢粮食,死了那么多人,今年更加严重,说有人抢,他们是一点都不怀疑。

        等来到了地方,看到玉米地边上十米一岗的青壮,再看玉米地外围,围着的一圈圈拿着锄头、镰刀、铲子、扁担的老人、妇女、孩子,他们才真正的意识到了严重性。

        他们不仅是捍卫这块玉米地,也是捍卫自己生的权利!

        不管怎么防范,该来的还是得来,这次盯着王家村这片玉米地的可不止隔壁几个村,就是更远地方的村子也早就盯上了。

        哪怕抢来一个玉米棒子,当个饿死鬼也好啊

        军人队长看着这么

        多民兵,还有配枪的战士,没有感到放松,他觉得这是暴动前的短暂安宁,他眼睛跳的厉害,总觉得要有大事发生。

        他的感觉从没有错过,凭着这感觉,他活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这一次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他平生最痛苦的一场战争。

        但,是战争,他一定要赢!

        先是公社的民兵,再有县里武装部的战士,这么多大卡车来往王家村,附近村民们肯定知道玉米要熟了,这是一个明晃晃的信号。

        他觉得不能等了,再等,说不准会出大事。

        他立刻大喇叭喊话,召集所有乡亲们抢收玉米。

        虽然玉米还有几天才成熟,但现在没有一个人反对,现在周边村子都在死人,这块玉米地就是他们救命粮,他们估计都在等着。

        大家伙儿一路小跑着回家拿东西来收玉米,家里孩子只要能走的动路的,家里老人只要不瘫着的,全都出来抢收玉米。

        萧圆家离的远,还是王会计的大儿子跑过来叫的她。

        这收玉米是大事,她最近一直心不宁,觉得早晚要出事,如今一听队长要收玉米,忙不迭的带着家伙什去收玉米了。

        大妞二妞都带上,人家小屁孩说了,小孩能干活的,也得去帮忙,这次萧圆不拦着,她也觉得玉米早收心早安,不然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儿呢。

        路上碰上来家拿家伙的里林北山,两口子一会和,林北山抱起二妞,一家子就往地里跑。

        萧圆他们到了的时候,地里已经忙活开了,她找了个地方,让二妞待着,就带着大妞和林北山掰玉米去了。

        大家都在拼命的掰玉米,地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全是掰玉米的唰唰声,就连平时淘气的小孩子们,这时候也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不喊饿不喊累,一个一个的掰着玉米。

        自己的麻袋装的差不多,就送到前面,会有车把式过来把玉米倒出,拿回自己的空麻袋,继续掰玉米就行。

        车把式收齐一车玉米,就赶紧送回库房,几辆大车来回跑,要是没车在,村民把玉米倒在路边就行。

        忙碌起来,时间过的飞快,天不知不觉就黑了,就是天黑了,也没人回去,全都在地里掰玉米。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突然就听到玉米外传出一声枪响,寂静的晚上,这一声枪响,将所有埋头掰玉米的人都惊醒了。

        果然来了


  (https://www.skjvvx.cc/a/73068/73068526/9833575.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