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我在大唐能签到 > 第四百零四章 长孙皇后的重要性

第四百零四章 长孙皇后的重要性


  史书上都说李世民虚心纳谏,事实上李世民性格非常易怒。

  长孙皇后利用自身对丈夫的影响力来护慰朝廷贤良,匡正丈夫的过失。长孙皇后一方面欣赏“庇护”着魏徵那些敢于直言的忠臣,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提醒着李世民要行仁政。她以女性特有的力量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辅佐皇帝丈夫,使得初唐出现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君明臣贤,文治武功,春风和睦,亲切包容。

  大唐初期令后世魂萦梦绕的理想境界“贞观之治”,可以说长孙皇后有很大的功劳。

  长孙皇后不仅在民间有很高的声望,也非常受百官的敬重。

  听闻长孙皇后病重,不仅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秦琼、程咬金等朝中文武重臣,都来到立政殿外等候消息,就连李道宗等宗室也都来了。

  就连很少出门的李孝恭,也难得的进宫,在大殿外候着。

  见孙思邈出来,李承乾连忙迎上去,问道:“孙神医,我母后的情况怎么样?”

  “见过太子殿下、诸位王爷、公主、国公大人。”

  人太多了,孙思邈也没办法挨个行礼。

  “孙神医,现在就别管这些虚礼了,你快说皇后娘娘怎么样了?”程咬金说道。

  长孙无忌刚想开口,被程咬金强了先,就没有在开口,有些紧张的看着孙思邈。

  长孙家能有今天的权势,虽然有他苦心经营,但是最大的功劳却是因为长孙皇后。

  他是立过不少功劳,但是功劳比他多的,并不是没有。

  唯一的区别就是因为他和李世民认识的早,加上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喜欢,爱屋及乌,对长孙无忌愈发信任。

  长孙皇后是他妹妹,加上长孙皇后对长孙家的重要性,长孙无忌自然非常关心长孙皇后的病情。

  孙思邈说道:“皇后娘娘乃是旧疾,老夫也没办法,只能缓解。”

  按照他的估计,长孙皇后在发一两次病,估计就没救了。

  要是寻常人家,没有好的休养条件,可能这个冬天都过不去了。

  长孙皇后身份尊贵,有很好的休养条件,但是休养的再好,也不可能永不发作。

  按照现在的情况,长孙皇后最多也就还有一两年时间。

  孙思邈虽然不关心政事,但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白。

  皇后的生死,虽然没有皇帝的重要,但也不是能乱传的。

  李承乾和李丽质这些长孙皇后的子女,听到孙思邈的话,身体一颤,脸色苍白的没有一丝血色。

  虽然孙思邈说的很含糊,但是在场的都不是傻子。

  要是没问题,孙思邈就会直接说无碍了,既然孙思邈这样说,那么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众人心情非常沉重,当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他们很多人心里还有些忐忑,就连李世民也没有把握一定会成功。

  但是长孙皇后却毫无惧色,临行前亲自勉励他们,巾帼不让须眉让人敬重。

  后来李世民登基后,李渊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是长孙皇后不顾李渊的冷眼,每天侍奉在前,大大的缓和了李世民父子之间的隔阂。

  统领后宫,又有李世民的宠爱,不仅从不干涉政事,还能常常劝诫李世民。

  凡此种种,长孙皇后完全可以称得上一代贤后。

  魏征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神色落寞中带着一些悲伤。

  这些年他常常犯言直谏,惹得李世民大怒。

  要不是有长孙皇后在其中斡旋,不说人头落地,怕也早被罢官丢爵了。

  他比任何人都了解李世民,看似能听谏言,心胸宽广。实则非常易怒,且固执己见。

  而长孙皇后就是那个能让李世民冷静下来的人,如果长孙皇后逝去,那么以后谁能劝的住李世民?

  ……

  林轩虽然没有特意去关注长安的情况,但是长孙皇后身患重病的消息已经传遍了长安,他岂能不知。

  当知道孙思邈已经进宫了,林轩心里松了一口气。

  孙思邈在历史上有那么大的名气,被人尊为药王,就算治不好哮喘,缓解应该没问题。

  而且历史上长孙皇后是贞观十年才去世的,不说自己提的那些办法对她病情的缓解,现在也才贞观六年,这次应该不会有事。

  虽然这样想,但是林轩依然有些担忧。

  ‘蝴蝶效应’可不能小看,虽然他穿越来,对长孙皇后带来的影响,应该是好的,但是一切谁又能说的轻呢?

  按照历史的轨迹,长孙皇后是贞观十年死没错,但是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改变一点,整个人的轨迹都会出现偏差。

  谁知道长孙皇后会不会提前死了呢?

  倒不是他对长孙有多深的感情,但是长孙皇后毕竟是李丽质的母亲,长孙皇后去世,李丽质肯定会非常伤心,而李丽质也患有气疾,会不会因此引发气疾?

  另外,林轩非常明白长孙皇后的重要性。

  要说唐太宗近乎完美的“贞观之治”有什么最大缺憾的话,最大的缺憾就是贞观后期的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之间爆发的夺嫡之争,而李承乾太子地位出现动摇正是在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之后,这也并不是一种巧合。

  李世民正值壮年,李承乾成年,父子之间肯定会爆发大量的矛盾,而没有了长孙皇后这个润滑剂,父子之间的矛盾,没有人可以调和。

  因为矛盾的加剧,李承乾的位置受到了动摇,加上李泰给他带来的压力,逼的李承乾最终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很多人都知道李承乾非常喜爱一个名叫称心的男宠,李世民大怒,杀了称心,也是因为这个,李世民对李承乾非常失望。

  而李承乾也因为李世民杀了他最宠爱的称心,对李世民心怀怨恨,最终才造反的。

  但是事实上,真的是如此么?

  在现在看到同性恋,很多人觉得接受不了。

  龙阳之好这个成语很多人都听过,但是这个成语出自什么时候,很少有人关注。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也就是说在战国的时候,已经有同性恋这种情况出现了。

  养男宠,在古代虽然不被接受,但是并不少见。

  李承乾又不是傻子,如果养男宠要真的是禁忌,他岂会去养?也没人敢给他送。

  因此可以看出,养男宠,在当时根本不算什么。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杀称心呢?

  这就不得不说李世民对李承乾的教育方式了。

  李世民非常重视李承乾的教育,给他请了很多名师。

  而那些老师,在教导李承乾的时候,完全按照上古圣君来要求的。

  史书记载,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李承乾不过盖个房子,于志宁便上疏批评他过于奢华;李承乾和宦官玩乐,于志宁又上疏批评他,甚至将他比作秦二世。相比之下,孔颖达更是激烈,他只要觉得李承乾一有不对的地方就立马犯颜直谏,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劝说过孔颖达,认为太子年龄既长,不宜总是当着面痛加批评指责,而孔颖达却表示我这样做“死无所恨”,结果是“谏诤逾切,承乾不能纳”。至于张玄素,那更是无时无刻不谏,言语之急切恨不得李承乾立刻听他的,至于结果如何更是可想而知了。

  而李世民听到这些,哪里会去管其中的缘由,直接把李承乾训斥一遍。

  那个时候,李承乾只是叛逆的年龄,经常被这样训斥,岂能听的进去?

  加上于志宁、孔颖达这三人几乎是比着上疏,而且措辞是一个比一个凶狠,言语一句比一句锋利。

  李世民自然对李承乾更加失望,当得知李承乾迷恋称心,李世民直接把称心杀了。

  李世民杀称心并不是因为李承乾养男宠。

  这种行为,就跟后世家长因为孩子迷恋打游戏,摔掉游戏机差不多。

  


  (https://www.skjvvx.cc/a/71413/71413640/694331088.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