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玄幻隋唐:我在江都种琼花二十年 > 第三百九十四章 封号之议

第三百九十四章 封号之议


  杨遇安本身对封爵并不感冒,毕竟封或不封,这里不也还都是他的地盘?

  但正如魏征所言,有“太上皇”这张牌在手,不用白不用。

  而且基于先前分析的同样原因,东西两边承认他封号的可能性极大。

  不过就算不承认也无所谓,还能派兵来打他不成?

  那就各论各的呗!

  总之三家谁也不比谁低一头就是了。

  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江都朝堂除了统一口径改尊杨广为“太上皇”之外,众人议论最多的便是关于杨遇安新的封号问题。

  大体上分出两种声音。

  其中一种认为可以根据杨遇安的实控地盘确定封号,名符其实,譬如淮南公,楚公,吴公。

  淮南公这个封号被第一时间否掉。

  因为历来两字封号逼格就比单字的低一等。

  楚、吴二字倒是大封号,远的不说,之前李子通就曾先后自称楚王,吴帝,足见这两个字的份量是天下公认的。

  但不管楚还是吴,都有偏安一隅的意思,以陈棱为首的江淮本地士族举双手赞成,甚至丹阳那几个道门世家,所谓杨遇安琼花盟的嫡系人马,也乐见其成。

  但以骁果、江都投降官员为主体的北方士人却不能满意,于是提出另一种思路:不应局限于江南一隅之地,而应该放眼全天下,立下一个足以跟北方东西二都分庭抗礼的大号。

  杨遇安明白骁果们担心的是什么,也乐于满足他们这一点小小的“精神需求”,所以当即拍板采用他们的提议。

  但事情到这还没完。

  因为这第二种方案里依然包含很多选择。

  总的来说,秦,齐、晋、魏,是所有封号中公认逼格最高的四个字。

  皆因这四国都曾是先秦时期中原的强国,这种根深蒂固的印象传承到后世,渐渐成为一种传统。

  不少出身高贵的皇族子弟都会优先考虑采用这四字作为封号。

  而说到这里,杨遇安不得不感谢宇文兄弟帮他除掉了不少宗室子弟,而李子通又帮他除掉了余下的大批。

  所以现在他选用这四字封号,不会跟内部人有冲突。

  不过内部虽然没有阻碍,外部却有。

  譬如秦、齐二字,已经被李世民和李元吉兄弟用作封号,而魏字更是被东都的杨侗赐给了李密。

  杨遇安若不想跟两边发生冲突以至于带来额外麻烦,最好还是尽量避开。

  那就剩下一个“晋”字了。

  说来也巧,杨广和元德太子杨昭过去都成被册封过“晋王”,晋字对于东宫旧属而言有非同一般的传承意味。

  所以讨论到此处,不管是杜魏两位谋士还是尉迟等四将,全都一致赞成杨遇安进封“晋国公”,

  杨遇安本来对叫啥都无所谓,事情就这么定下来。

  封号定下以后,有人提议何不干脆继续假黄钺加九锡进封三公之位?

  理由跟魏征差不多,因为李渊跟王世充都干过这事了。

  杨遇安想了想,假黄钺加九锡……这个味太呛了,容易引起李渊不瞒,暂时搁置。

  但三公头衔可以搞一搞。

  三公之位发展到隋代,早就不是当年位高权重的百官之首,而是一种用来加封的荣誉头衔罢了。

  “隋代三公分别为司徒,太尉,司空。”

  “其中司徒是丞相别称,李渊已经占了。”

  “李密最近也被杨桐点为太尉。”

  “那我就把剩下的一个司空占了吧!”

  司空是御史之首的别称,不过正如先前所言,早就是有名无实的头衔,其实叫啥都一样,所以这件事也很快达成共识。

  杨遇安再次委派录事魏征负责起草册封诏书,安排加封仪典。

  ……

  魏征办事效率极高,很快就做好杨广的工作,相应事宜也迅速安排妥当。

  但在册封的前夜,魏征却匆匆忙忙跑来找杨遇安。

  杨遇安此时正与杜如晦议论淮南进军方略,见魏征神色郑重,疑惑道:“怎么,太上皇反悔了,不愿意配合?”

  “不是。”魏征摇头微微喘气,显然来得太急,“太上皇对明公进封国公,进位三公皆无异议。但对国公封号却有其他说法!”

  “哦,他给我想了个什么字?”杨遇安好奇问道。

  “太上皇建议封‘隋公’!”

  隋公?

  这不是杨坚当年的封号,大隋的国号?

  “这……合适吗?”杨遇安下意识看向杜、魏两人。

  “隋公,隋公……妙啊!”

  杜如晦细细品味,目光陡然大亮,当即对一脸懵逼的杨遇安讲解道:“昔年周武王早崩,其子周成王年幼不堪当国事,武王弟姬旦遂摄政辅国。”

  “其后姬旦诛灭管叔蔡叔等不臣之人,又讨伐蛮夷,分封诸侯,藩屏周室,制定礼制,摄政六年而天下大治。时人尊其为周公,与国同号,万世称贤。”

  “如今太上皇提议明公以国号自居,这分明是默认明公乃当世周公!”

  “这又是让我当韩信,又是让我当周公,没想到一个简单封号能捣鼓出这么多花样……”

  杨遇安微微腹诽,不过也理解杜如晦为何这般激动。

  因为周公历来是儒家公认的古代先贤,是无数儒士毕生追慕不及的完美偶像。

  若杨遇安能成为当世周公,这名望的加成,至少在儒生这里,可比什么皇叔国公厉害多了。

  而且退一万步说,就算达不到这个效果,杨遇安以隋公自居,不管对内对外,都比较能得到认可。

  厌恶隋室的,可以说杨遇安有拨乱反正,匡扶天下的志向。

  而忠于隋室的,也不会因此认为杨遇安有谋逆之心。

  毕竟史书记载,周公摄政六年后还政周成王,作为臣子品格无可挑剔,堪称完美。

  ……

  “他杨司空要做当世周公,那李某岂不是成了管叔、蔡叔之流的逆贼!”

  在已经更名“长安”的京师之中,李渊闻得江都使者传来的说法,当场怒摔酒杯,目露凶光。

  也得亏他没有当着使者的面发作,而是转回武德殿后堂方才爆发。

  否则两边就要彻底翻脸。

  他怒则怒矣,心底并未失去最后的冷静。

  不得不承认,江都那边很懂得拿捏分寸,索求的东西不多不少,正正卡在他李渊承受的底线之上,再多一分便要当场翻脸。

  但……

  正因为对自己心思揣摩如此透彻,拿捏得如此精准,反而杨李渊更加感觉气愤,更加感觉忌惮。


  (https://www.skjvvx.cc/a/71291/71291554/736390005.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