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277章 博士卢植

第277章 博士卢植


涿郡,汉高祖置,属幽州,治所在涿县,是连通冀州与幽州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侯太守家的女儿结婚,前来祝贺的宾客,皆是位高权重,身份尊贵之人。
尤其是陶刺史在幽州地身份地位特殊,德高望重。
当他出现在涿县太守府门前地一刹那,候太守立刻带领亲眷前来拜见。
“陶刺史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失礼,失礼。”
陶谦哈哈一笑:“候太守,别来无恙。”
随即,又招呼众人起身。
这时吴咏刚好下车,来到陶谦身边。
候太守疑惑问道:“陶刺史,您身边这位是?”
陶谦面色一肃,介绍说:“我来为诸位引见一番,这位乃是当今天子侍读吴咏。”
众人闻言立刻炸开了锅,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他就是吴咏吗!真的好年轻啊!”
“吴侍读怎么会来这里,难道朝廷出了什么事情?”
“上天怎会如此不公,这人比公孙瓒还要俊美……”
候太守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吴侍读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
“不请自来,多有打扰,还请候太守海涵。”吴咏拱手拜道。
候太守急忙将他扶起,正色道:“吴侍读太客气了!还请屋内上座。”
他可是给足了吴咏面子,吴咏虽然官不大,可代表的是当今天子,怠慢不得。
但吴咏却并不这么想,他从陶刺史的眼神中看出一丝落寞,忙让至一旁,道:“侯太守,上座之位,我可担待
不起,一定需要德高望重之人,陶刺史在幽州颇有威望,况且今日新人结婚,岂有小子上座地份,还是请陶刺史上座最合适不过。”
“天下皆言吴侍读德才兼备,又心怀仁义,今日一见,实至名归。”
候太守感慨一句,随即对陶谦道:“陶刺史,请屋内上座!”
“侯太守,请。”陶刺史闻言,朝吴咏点点头,也不推辞。
很快,一行人来到大厅。候太守不免又为诸多宾客引见一番。
众人重新坐下,候太守坐在主位,安排陶刺史坐在他左手边地上位。
“今日麻烦吴侍读屈尊坐在某的右手上位,可好?”
候太守一脸笑意询问吴咏道。
正当吴咏准备开口回答可以时,大厅内突然有人喊道:“让吴侍读坐在我身边,某正好有些事情问他。”
众人闻言,都不禁暗道:“何人如此大胆,敢这样跟候太守说话。”
不过等众人循声望去,见到是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儒生时,立刻便哑然了。
候太守也是尴尬笑笑,“既是卢博士吩咐,那吴侍读就坐那里吧。”
吴咏一头雾水,但还是径直走了过去,恭敬问道:“敢问长者尊姓大名?”
“你不认识我?”中年儒生面色有些难堪。
吴咏摇摇头,实话实说道:“有些面熟,但是小子记不起来在哪里见过长者。”
中年儒生盯着吴咏看了许久,确认他没有说谎,才冷冷道:“吾名卢植,马伦是我师妹,袁
眉喊我师伯。”
“啊!”吴咏惊呼一声,随即施礼拜道:“见过卢师伯。”
他没想到面前的高大儒生竟然是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卢植!
话说这卢植也太高了吧,大厅内就是他个头最高,他坐在那里,比有些人站在都要高。
卢植见吴咏如此知礼,面色稍霁,温声说:“坐下吧,今日竟是些趋炎附势之徒,我作为长辈,不想你现在就沾染他们的习性,省得你过早接触权力,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你坐在我身边,也能省却许多不必要的应酬。”
吴咏闻言,立刻开口说:“多谢师伯!”
卢植点点头,便不再理会吴咏,然后捧着一本书,静悠悠地坐在位置上,安静地读着,仿佛身边的嘈杂与自己毫无关系。
吴咏坐在他身边,不敢发出声响,生怕打扰到他。心中却在暗暗回忆后世关于卢植的一些记载。
按照东汉、三国时期的道德标准,卢植的人品可谓是接近于完人。在《后汉书·卢植传》中,范晔评价他“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
卢植是东汉时期河北涿郡人,他的祖上是大名鼎鼎的范阳卢氏,属于绝对的名门望族。
拥有着良好基因的卢植,天生就是一表人才——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
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孔孟之道”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整个华夏天下的第一显学;
像卢氏这样的高门望族,为了保持后辈人才济济、家
族兴盛不衰,自然会开辟绿色通道、让最优秀的子侄接受最好的教育。
天资聪颖且好学不倦的的卢植,便顺理成章地拜到了当世大儒马融的门下。
马融是东汉末年的大儒,《后汉书·马融传》称他“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对其业务能力评价非常高。但马融的缺点也很明显,他的生活非常奢侈,经常举办各类宴会,并安排美貌歌姬表演。学生们自然也是宴会常客,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
卢植跟其他同学完全不一样——“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大致意思是说,卢植参加宴会,吃完饭就读书去了,不像其他同学老是盯着美女看,逐渐得到马融认可。
天子刘宏继位后,大将军窦武(窦太后的父亲)执政。一些人为了拍他马屁,劝他给自己加封。当时只是普通人的卢植,冒着得罪窦武甚至太后的风险,上书规劝。窦武的心胸较宽广,没有给他穿小鞋,而是听从了他的建议。
卢植在未做官前,就已名满天下,州郡数次征辟他做官,“植皆不就”。直到去年年,朝廷征他为博士,这才正式出仕。
吴咏猜想卢植任博士,应该是他出洛阳以后的事情了,所以他才没有认出。
时下,要成为博士可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博士须是“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
而且任博士还须经过考试,只
有精通《易》、《书》、《孝经》、《论语》的人,方能被荐为博士。
因此能成为博士的人,基本上都属于“当世大儒”。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陆续培养出一批在三国时叱咤风云的牛人。
卢植在学术方面贡献非常大,他独立创作了《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可惜这两本著作现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后人难一窥精髓。此外,他还参与修改完善了《汉记》,这是记述西汉历史的史书,其影响力堪比《汉书》。
卢植不仅学问高,在军事理念方面也超越了同时代的军阀——他带兵平叛不直接采取武力强行镇压,而是通过管理好城市和下属官员,力争做到不扰民,并解决群众困难,让叛乱自行消解。如熹平四年(一七五年),九江郡爆发叛乱。天子刘宏任命卢植为九江太守,在他的恩威并施下,很快实现“蛮寇宾服”。由于他对天子刘宏时期朝政混乱颇多不满,平定九江叛乱后,就称病辞官,回家著书立说和开办私学。
后来,南蛮地区发生叛乱,天子刘宏只能再次启用他,任命他为庐江太守。卢植上任后,实施不扰民政策,叛乱很快就停止了。
中平元年(一八四年),黄巾之乱爆发后,天子刘宏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持节,征讨张角。连续几个战役,把张角的主力打得落花流水,还斩获了万余人。张角逃到广宗,据城不出。
卢植就挖壕沟,造云梯,围而不攻,希望争取黄巾军投降,以减少杀戮。天子刘宏派小黄门(相当于皇帝秘书)左丰到军队视察,下属劝卢植向左丰行贿,他自重身份,当然不肯做龌龊事。
索贿不成的左丰怀恨在心,就向天子刘宏进谗言,暗示卢植养寇自重。结果,卢植被天子刘宏派人用囚车抓回,并判处“减死罪一等”(相当于无期徒刑)。可笑的是,靠贿赂上位的董卓接替了卢植,负责剿灭黄巾军,结果被张角轻松击败。
刘宏亲政后,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用于享乐。卢植又冒着得罪皇帝的风险,上书规劝。
董卓控制朝廷时,想废掉汉少帝刘辩,另立刘协为帝。从西汉王莽起,权臣篡位,首要任务是树立自身威望,最常用的伎俩就是擅自废立皇帝。董卓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在朝廷上召开会议讨论此事时,面对飞扬跋扈、大权在握的董卓,百官没有人敢说话,只有卢植一人站出来反对,维护汉室的体面。
董卓大怒,想杀卢植。还好有人劝住了他:“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
不久,卢植以年老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返回家乡涿县。后来又被袁绍拜为军师。
初平三年(一九二年),卢植逝世。临终前,他让儿子挖土穴薄葬,不用棺木,仅留贴身单衣而已。
卢植
高尚的道德和杰出的儒学成就,获得后世高度肯定。唐太宗时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卢植。宋真宗时追封卢植为良乡伯,仍从祀孔庙。
纵观卢植一生,他在道德上堪称完人,忠心汉室,且文武兼备。
套用曹操的一句话: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当然现在的卢植还没有那么的名气,只是刚被朝廷征辟的博士而已,但这也让许多人想要拜其为师。
这不,吴咏还在回忆卢植的生平。
这时一位长臂少年走了过来,恭恭敬敬站在卢植面前,作揖道:“晚辈刘备,见过卢博士。”


  (https://www.skjvvx.cc/a/68904/68904232/64888516.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