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281章 并州的现状

第281章 并州的现状


众人闻言,都选择默不作声,而是看向坐在主位上的并州刺史宋果。
宋果连连摇头说:“吴侍读有此想法,实乃并州百姓之福。按理说我应该支持才是,但吴侍读有所不知,我并州实在供养不起铁骑的支出费用。”
接着,宋果又为吴咏介绍了并州的一些实际情况。
总的来说,并州不仅土地贫瘠,人口也不多。
并地区合计九郡及九十八城,户口十一万又五千,人口六十九万有七千,也就是平均每个城池只有七千人。
“不瞒吴侍读,并州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
“西州边鄙,土地塉埆,鞍马为居,射猎为业,男寡耕稼之利,女乏机杼之饶。”
吴咏听罢,却是轻松一笑,“我打算在并州屯田种植甜菜和棉花,之后更是要与匈奴、乌桓、鲜卑等族互市,所得钱财,皆用来供养并州的勇士。”
说出心中想法,吴咏便看向众人询问道:“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他知道,真正要把这些想法付诸实施,其实并不简单。
比如屯田的人从哪里来?又在哪里实行屯田?要知道并州经常受到鲜卑的劫掠,还有考虑到当地的地头蛇、豪强之类的看到有利可图,会不会强占,别辛苦一场,给别人当了嫁衣。
还有招募骑兵勇士,必须要有朝廷的授权,有个名目才行。再则招兵需要军饷,更需要粮食
作支撑,没有朝廷的许可,不可能成功实行。
至于马匹更是无从谈起,在吴咏看来,那些战马简直就相当于后世的坦克飞机等技术兵器,不花大价钱,根本弄不到。
宋果闻言,却是哭笑不得,“吴侍读这是给我往火坑带啊!屯田还好说,互市和招兵岂是我能说得算的,一个弄不好,我肯定会被朝廷诸公弹劾,轻则下狱,重则以谋逆处斩。”
“没这么严重吧,宋刺史不要吓唬我。”吴咏有些不自信。
宋果叹息道:“吴侍读还是过于理想了,你虽有治世安民之心,却不明白权力斗争之残酷。无论你的出发点是否出自善意,但是危及到朝廷的根基,都是不被允许的。”
吴咏额头上有些冒汗,但他内心很清楚,屯田是肯定要做的,否则他以后的很多计划都不能实施。乱世来临,最怕这些异族趁机进入中原,祸害百姓。
宋果最后说,“于朝廷而言,并州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控制住南匈奴,以免他们反叛,危害其他郡县。”
吴咏一愣,这才想起朝廷对匈奴的一些政策。
提起匈奴,后世人都会认为,匈奴是处在中原王朝北部的强大游牧民族,他们战斗力强,曾一度威胁着中原政权。对于匈奴,我们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印象,凶悍又野蛮,感觉不太友好的样子!
其实,匈奴和华夏民族原本同宗,有着相同的起源。
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也就是说,匈奴也是炎黄子孙,他们在夏朝末年前往中国北部居住,因为他们居住当时北部的蛮荒之地,又以放牧为生,所以称他们为“匈奴”。
这里再提一句,历史上北方崛起的所有异族,归根到底都是在中原地区生活不下去的汉人,跑到塞外苦寒之地与当地人结合,形成的新民族。
其实,秦朝以前,匈奴只是北方蛮荒之地的一个游牧民族,当时的他们还没有能力介入中原地区诸侯争霸的局面。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边匈奴才得以发展,并逐渐壮大起来。
然而,对于匈奴的壮大,秦始皇是看在眼里的,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便派大将蒙恬带领三十万秦朝精锐戍边,蒙恬修建长城,成功地把匈奴拒之门外。
等到汉初,也是匈奴之患最为严重的时期,西汉前期,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匈奴空前强大,曾一度将汉高祖刘邦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围困于白登山。
当时匈奴首领口出狂言要抢走刘邦的老婆吕雉,而汉朝开国诸位将领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表示,只有樊哙一人声称愿提十万兵去攻打匈奴,不过樊哙也只是说说,并没有与匈奴发生任何冲突。
随后,汉朝派出一些贵族女子嫁给匈奴单于,与匈奴建立一个非常不牢靠
的契约关系。此时,汉朝同匈奴的关系一直处于下风,直到汉武帝时期名将辈出,中原王朝也让匈奴体会到什么叫做“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匈奴不再是处处压着中原王朝的游牧民族。
汉武帝时期大兴北伐,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对匈奴屡战屡胜,彻底将匈奴主力击溃,肃清了漠南地区的匈奴势力。汉元帝时,匈奴内乱,分裂为呼韩邪单于部和郅支单于部。呼韩邪单于被郅支单于击败,南下依附汉朝,向汉朝称臣。
这样一来,汉朝同匈奴之间的关系便发生了天大的转变,原来是汉朝积极同匈奴和亲,希望匈奴不要骚扰中原王朝。此时此刻,反而成了匈奴求着跟汉朝和亲,并希望通过和亲拉进两家之间的关系。
东汉初立之时,中原混战,群龙无首,无暇北顾,塞外的匈奴乘机发动了相当猛烈的攻势,边塞地区损失惨重。
从汉光武二十二年起,匈奴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化。与此同时,匈奴境内又连年大旱,赤地千里,瘟疫流行,乌桓、鲜卑等部也乘机起来反抗,随着匈奴内部矛盾的尖锐化,至建武十四年,南边八部大人共议立呼韩邪比为单于,遣使请求内附。并表示“愿水为藩蔽,捍御北虏’。
匈奴由此分为南、北两大部,故又称为——“北匈奴”与“南匈奴”,匈奴大联盟从此——宣告分裂。
边塞形势发生了戏剧
性的变化。
南边八部匈奴族众拥立首领——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为名号,此为第二个呼韩邪单于),这个呼韩邪单于是西汉末年呼韩邪单于之孙,向往祖父朝汉和亲的故事,与东汉关系十分亲近,主动要求——归款东汉的五原塞,拉开了汉匈关系的新篇章,也由此引发了匈奴族众大规模的内迁运动。
对于这样一个变化,刘秀为首的东汉朝廷真是喜出望外。
东汉官府不仅允许南单于入居云中地区,而且设置匈奴中郎将之职,其责任就是率领官军,护卫入居的匈奴部众。
这也是南匈奴部众第一次大规模向长城以南地区迁徙。
其迁徙的规模与稳定性,都是前所未有的。
南单于迁至西河郡美稷县之后,南匈奴部被分散至凉州北地郡,并州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雁门郡、定襄郡,幽州代郡。再加上南单于本部在西河郡,一共八郡。
南单于——屯西河郡。
韩氏骨都侯——屯北地。
右贤王——屯朔方。
当于骨都侯——屯五原。
呼衍骨都侯——屯云中。
郎氏骨都侯——屯定襄。
左南将军——屯雁门。
要籍骨都侯——屯代郡。
这八郡位于东汉中北部边疆,是防御北匈奴侵扰的前线。光武帝令南匈奴各部散居八郡之中,同时又命这八郡之中南匈奴各部军队协助本郡和护匈奴中郎将属下军队防卫北匈奴。
为了回报东汉朝廷的厚遇,南
匈奴单于主动要求与东汉边防军队一起,共同担负起抗击北匈奴的重任。
公元八八年,趁北匈奴内外交困,实力大为削弱之际,南单于上书东汉朝廷,有意借助东汉的力量,吞并北匈奴。
在这份上书中,他表达了对东汉朝廷的感激之情:臣累世蒙恩,不可胜数……臣伏念先父归汉以来,被蒙覆载,严塞明候,大兵拥护,积四十年。臣等生长汉地,开口仰食,岁时赏赐,动辄亿万……
真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无疑,“生长于汉地”的匈奴贵族与生长于塞外的匈奴酋长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别。
东汉朝廷给予南匈奴上层人物十分丰厚的待遇,并允许匈奴贵族子弟前往京师洛阳太学读书,享有与汉族贵族同等的就学机会,这对于培养他们亲汉的感情以及提高汉化水平是相当关键的。
到东汉永平年间,南匈奴在反击北匈奴的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北匈奴在东汉与南匈奴的联合攻击下,陷于土崩瓦解的状态。大批北匈奴部众也南迁加入到南匈奴之中,部族势力也趋于强盛。
如永平二年(公元九零年),“是时,南部连克获纳降,党众最盛,领户三万四千,口二十三万七千三百,胜兵五万一百七十。”
可以说,此时南匈奴部众的数量已毫不逊色于塞外时期匈奴联盟的户口规模。
然而,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尽管南匈奴日趋强大,但他
们自上而上却没有因此产生回归塞外的愿望,相反,南匈奴内迁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了。
后来,中原王朝经历了五胡乱华,此时的南匈奴称得上最后的辉煌,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南匈奴也彻底融入到汉民族之中,与此同时,有关匈奴的历史也彻底宣告结束。
顺便一提,众所周知,北匈奴共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以和亲为由,归顺了大汉王朝,成为汉族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的北匈奴,渐渐向西发展,途径欧洲,到达哈萨克斯坦附近,也就是说,这一部分匈奴很有可能成为了欧洲人的先祖。
不过这时的匈奴还是比较强盛的,虽依附汉朝,却时有反叛发生。
如永元六年,时单于与中郎将杜崇不相平,与度辽将军朱徽上书奏南匈奴单于安国欲谋反,安国夜闻汉军至,大惊,弃帐而去。后安国为部下所杀,匈奴内乱,新降胡遂相惊动,十五部二十余万人皆反叛,立新单于,欲度漠北,为东汉大军败,前后凡斩万七千余级。
说到南匈奴就不得不提到使匈奴中郎。
建武二十六年冬,南匈奴与北匈奴交战不利。光武帝下诏将南单于从云中郡徙至西河郡美稷县,并设置使匈奴中郎将府,带领营兵护卫并监视南单于。
使匈奴中郎将正式确立,从此,它不仅有自己固定的驻地,且开府,置从事,因而它与西域都护、护羌校尉等一样,是东汉
设在边塞地区的一个重要机构。它一方面保护南匈奴不受北匈奴的侵袭,另一方面则是监视和防备南匈奴各部内讧。
使匈奴中郎将可以说是并州最重要的军队,手下约有骑兵两千人,驰刑士五百人,总数两千五百人。
总之,并州九郡有五郡是安置南匈奴的部众所在,又有使匈奴中郎将监视,吴咏想要在这里屯田募兵,可谓是有点难度。


  (https://www.skjvvx.cc/a/68904/68904232/64860673.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