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
蔡涣,字子安,荆州蔡氏人也。原为蔡县一小吏,司文书誊抄之职。因蔡县地处豫州、荆州、冀州三地边境,九州末年多战乱,涣辞其官职,往青州学府拜师于闻子门下,习帝王之术、得其要……雍孝主九年,涣自豫州入雍州,本意欲投于雍州令门下,适逢孝主病逝,州之大丧。涣暂歇于雍州城馆驿,幸得贵人赏识引荐于雍州主胥,涣展其志、献策于州主前,州主以为其善,拜其为雍州客卿一职……
——《九州史·蔡涣传》(节选)
曾有一世,邦国邻立,其数量之最时多达千城各自为政,后世称为“千邦之世”。数千邦国虽然各自为政,但皆尊北地之神。北海以北有一城,城门素来紧闭,不予行人进出,不知其建城时代与来历,只见得其城门匾额上书“神畿”。神畿要求各邦国每十年上贡,所求贡品数量不多,但若哪一邦国未上贡,神畿将派人视察,视其情形作决断。既然神畿并非苛重敛财,又却有报应降于不贡之城,因此各邦国皆不愿得罪于神畿,数百年来各邦国按时上贡,并未产生冲突。
神畿外之地,各邦国随着事态变迁、各自居心叵测,意欲吞并其他邦国而富自己之库房。各邦国之间摩擦不断,各自兴国人入军、谋天下之良策,以完成统一王业。在四百年间,有九个邦国互相制衡,形成较为稳定的割据形态,史称“九州”时代。
关于我们主人公的故事,就要从九州时代的末期讲起。蔡涣出身贫寒,原本可能只会在蔡县的官署里,从青丝到白头都干一份誊写文书的工作,领着微薄的官禄,上要供养父母,下要养妻养子,果腹而已。好在蔡涣和所有名垂青史的功臣一样,心里总估摸着要有点鸿鹄之志、到都城州主的眼皮底下讨个官做,就算还是抄写文书,也比在小县城强。但我们的主人公转念一想,觉得自己虽然上过学堂,又在官府里蹭着看了不少诸子著作、各国例律,但自觉才疏学浅,无师指教终会误入歧途,自己一人要是误入歧途还算好,要真讨到一官半职、在朝堂上那就是误国误民了。
蔡涣一拍脑袋,拎了两罐酒跑到这两天借住在蔡县官驿的青州使臣那里,说听闻贵州设有九州第一学府,不知愿不愿意收自己这般愚钝之徒。青州使臣本是出使徐州回道借住在蔡地,有人来访很是诧异,见竟是前日接待自己的蔡涣,问小兄弟怎么生了拜师于青州学府的想法。蔡涣正张了张嘴准备说点什么,只见青州使臣微微一笑,说“鸿鹄之志”这番话他听门客学子已经听厌了,青州自然欢迎天才有志之人入青州,但若要入学府,还要看小兄弟你能否打动学府祭酒。
日后蔡涣入青州,在学府祭酒和座下众多学子的面前一番阔论,引得坐在首席的师兄第一个拍手称快,原本嫌他灰头土脸的众学子对他刮目相看,那便是后话了。
蔡涣后来助雍王扫荡八方、一统天下,官至相国、爵至最上等,可谓是位极人臣。但蔡子安青史存名,却不能算好名声。旧王崩逝,新王登基,暗流中的势力在朝内外攒动,王上却一纸诏书便能剥夺他的一切:
“君何功于雍,得先王赐官赏爵?”
权势如同风云,顷刻即变。他昔日在青州学府便早知道这点,赴刑场无半点惊慌,甚至足下比前两日关在狱中还要利索——既已为天下开天平,他的老胳膊老腿倒也不足为惜,只是——蔡涣看了看身侧的儿子——牵连了自己的家人终究是有些不忍;而党争之下,朝中动荡似乎也就在眼前。
他的头颅与四肢将要分崩离析,他与他的王上一同建立的时代,也奏响起终章、走向凋零。
后人所著《九州史》根据《雍记》所载,蔡涣以死间之名被判以车裂,但史书笔者以为可能是莫须有之罪,蔡涣其人虽手段狠决、善用间谍为策、又年少游遍八方,但雍王多疑、善辩人,涣又不结党朋,故涣万不可能以雍相国之位,施助八方复国之实。笔者以为,涣是为新雍王时朝争的牺牲品,大抵是有派系向王上进佞言,又王上本就忌惮相邦的权势,故去其官爵,杀之。
一代卿相,落得个尸首难觅的下场——可悲可叹。
正午的鼓声响了起来,不知道是阳光照在刀上反了光、还是这雍州的风沙太大,蔡涣觉得自己也可能是老眼昏花,突然眼前就恍了起来——
(https://www.skjvvx.cc/a/66617/66617781/10118090.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