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征北都督
裴该朝着裴嶷、卞壸二人浅浅一揖,那意思:你们还是先别争论了吧。随即面向卞壸,表情严肃,言辞恳切地说道:“卞君,昔韩信背楚而归汉,无失君臣之义,为项羽不重用,且非可安天下之君也。乱世君择其臣,臣亦择其君,难道夫妇之伦,反不如君臣之道么?为该此前未见荀氏女,是以聘于杜氏,而既见之,岂忍舍弃?若正式婚娶,自当生死一体,绝不相负,然止下定,且未见其人,即便毁约,也不违礼法……”
这年月对于毁弃婚约,普遍看得并不怎么严重,而且对男方要求较低,对女方要求较高——因为一般情况下,男方毁约,女方不会有什么损失,若女方毁约,则怕是想要贪没聘礼。
卞壸想要说什么,裴该摆摆手,示意他稍安毋躁,然后继续说道:“另聘不违礼,然如卞君所言,恐有失信之讥。只是信亦有大小,尾生之事,该不为也。所虑者,蹉跎数岁,恐耽误杜氏青春,是以求问卞君,可有解决之策么?”
卞壸轻轻叹了口气,对裴该说:“使君之意,我已明白,除非……使君能为杜氏女择得良配,使杜氏先绝使君,始可另谋于荀氏。虽亦不妥,聊为补偿而已。”
裴该表情沉重地点一点头,心说这倒是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对于裴嶷的建议他是不考虑的,既然灵魂来自于两千年后,受到一夫一妻现代婚姻制度的影响,裴该对于纳妾之事都觉得不大自在,遑论两妻并重呢?那样只有对杜氏女更不负责任,同时对荀氏女也不公平。因而最终他只得赞成卞壸之议,说我还是先写信给姑母,向她谢罪,再请她帮忙想想办法吧——若是不能先敲定了杜氏女别嫁之事,我也只有去向荀崧致歉了……不过荀氏女还是不想放弃的,到时候再想别的办法好了。
——————————
暂时解决了婚姻问题之后,裴该又与裴、卞二人商议了一会儿政务,接下来便即召见卢志父,与之恳谈少顷,暂命之为吏曹从事——这人是不是有能力,还得慢慢考察——随即就开始了繁忙的秋收工作。一个多月后,谢风领着荀崧一家也抵达了淮阴,裴该当即跑去向荀崧致歉,但并不敢明言,只说我的婚事尚须姑母点头,已经写信到建康去了,下聘之事,您请再多等几天吧。
可是还没等来裴氏的回信,却突然间接到了建康的令旨:以东海王司马裒都督徐、兖、豫、荆、司五州军事,克日兴师北伐!
诏令到手,裴该当场就蒙了——原本历史上有这一出吗?我怎么不记得了?
历史上倒也真有这一出,不过要延后数年。长安司马邺多次请求建康政权北伐,司马睿和王导等人都当是耳旁风,最终只是下令给祖逖,要他自己瞧着办。可是等到长安城破,愍帝被俘,司马睿在建康自称晋王,随即就传檄天下,讨伐石勒——不是刘聪——命车骑将军、琅邪王司马裒统督九军,以祖逖为帅,总共三万兵马,浩荡北伐。
很明显这是趁着皇帝没了,赶紧扩充自家地盘儿。所以不打刘聪,因为人还在平阳窝着呢;也不打刘曜,因为关中太远,鞭长莫及;专打石勒,因为石勒遣石虎南下攻击谯城,有向兖州伸手之意。
兖州是祖逖的,也就是我建康的,怎么能让羯贼轻易给占了去?
然而历史终究已经有所改变,所以裴该在蒙了几息之后,便即释然,忙召诸将吏前来商议。看卞壸的表情,貌似深受鼓舞,说:“琅琊大王终于起意北伐了,则我徐、豫合兵,必能扫除凶逆,救护天子,立不世之伟绩!”
裴嶷却笑一笑,对裴该使个眼色:“此皆使君昔日寻阳之行的功劳啊。”言下之意,就是你跑到长江北岸去一耀兵,吓着了江东,王导等人深知徐、豫合纵,难以制约,与其对着干,还不如从中捞一票好处,所以才假意北伐——反正你们迟早也要北伐,这个功劳,起码勤王救驾这杆光辉灿烂的大旗,还必须抓在建康政权手中。
别人都没有他那么多花花肠子,尤其刘夜堂等武将,听说能够上阵打仗,是个个欢欣,人人鼓舞。裴该当即下令,整备粮秣物资——反正原本为伐青州,就打算这么办了——只等东海王北渡,便即前往会合。
等到屏退众人后,他单独召见裴嶷,低声问道:“叔父以为,建康此举,是真心,是假意?若为假意,可会特意掣肘,牵绊我等?”
裴嶷点点头:“真假不论,牵绊必也。”建康方面肯定不希望看到你们真把天子给救出来,而且估计即便救出来了,也一定要你们把天子“护送”到建康去,所以各种耍心眼儿、使诡计,那都是免不了的——“此番若是战败,建康必归咎于文约与祖士稚;若然战胜,则必分功劳——然文约亲冒矢石之功,又岂是坐镇建康之琅琊王,与黄口孺子东海王所能轻易攫取的?”
你不必想那么多,只要多提防对方从中作梗,破坏军事行动就成,咱们该怎么打,还是怎么打,只是——“不能再往攻曹嶷了。”
——————————
十月中旬,裴该亲率一营兵马,离开淮阴,南下到临淮国的堂邑县境内,在这里迎候东海王司马裒。他随身还带了四个人,一是裴嶷,又授予他青徐都督府长史之职;二是陶侃,裴该特意把他从下邳叫来,授予青徐都督府司马之职——身边儿能为帅的,就只有陶士行了,怎么可能弃置不用,由得他继续窝在下邳种地呢?
好在陶侃对此任命倒并不推辞。他才刚北渡的时候,确实满心的懊丧,甚至有些厌世,跟裴该对面就光论民生了,压根儿不提军事的碴儿,而且到了下邳以后,也只安心种地,不招一人,不购一马——当然也有身在矮檐下,怕引起裴该猜忌的想法在。但是真正的英雄人物必不会长久沉沦下去,等到农忙期过去,陶士行就开始“运甓”啦。
这原本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典故,说是陶侃受王敦排挤,被赶去担任广州刺史,他闲来无事,就每天早上把一百块瓦砖搬到屋外,等晚上再搬回来。别人问他为啥这么做,陶侃回答说:“吾方致力于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必须得每天锻炼,将来才好重上战场。
在这条时间线上,陶侃继续搬砖,只不过地点换到了下邳国。裴该派人探听他的举止,听说了此事,就知道老先生仍然壮心不已,他不禁想起来一句“老话”: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儿搬……于是临将北伐,便召陶侃来入幕。
裴该身边另外两人,则是荀崧父女。裴氏的书信也在建康令旨抵达后不久送来了,说我打算往江北一行——一是为了送孙子,二是为了再见文约你一面。对于裴该打算悔婚之事,裴氏狠狠地责骂了他一番,随即又说,那荀氏女究竟有多好啊,你竟然铁了心要娶她为妻?趁着我到江北去,你把她也带过来,让我瞧上一眼再说吧。
长辈要见,裴该不敢不答应,况且对方也是女人,想见个闺阁,于礼数上也无不合之处,所以跟荀崧一商量,荀景猷就带着闺女跟过来了。
裴该南下之际,临淮内史再次换了人,由庾冰改成了谢裒。谢裒字幼儒,出自次一流的名门陈郡谢氏,乃谢鲲之弟、谢广之兄——同时他也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东晋名相谢安、名将谢石之父。不过谢裒始终被笼罩在其兄谢鲲的阴影之下,此时名望并不甚显,原任司马睿的参军;建康政权用他来接替庾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对裴该释放了一定的善意。
因为裴该南下,所以谢裒就不必要再到淮阴去拜谒刺史了,就在临淮境内相见。裴该知道,谢鲲是当代清谈名士,颇有“竹林七贤”之风,为人往好了说是洒脱倜傥,往遭了说是脱略形迹、肆意妄为——脱光了衣服,披头散发、赤身裸体地跟家里宴客乃是常事——而眼前这个谢裒看上去却与乃兄性情大异,服装、发型一丝不乱,进退趋避极合礼法,算是名正常的士家子弟。
裴该勉励了谢裒几句,命他好生治理临淮,二人便分手了。裴该没打算跟对方多打交道,关键在于:他记不清谢安、谢石究竟是谢家哪一人的子嗣了,而且即便知道也没用,那二位尚未出生,可能连液体都还不是呢,肯定帮不上自己的忙啊。
辞别谢裒后继续南下,暂驻堂邑。某日有快马前来禀报,说东海王一行翌晨便要渡江,于是裴该便率领属吏——也包括荀氏父女——亲往江边迎候。
约摸巳初时分,就见江面上浮起了无数巨大的船帆,随即三条高大的四层楼船和数十条艨艟大舰便从晨雾中展现出了伟岸的身姿,乘风破浪而来——瞧得裴嶷、荀崧等北人无不目眩神摇,挢舌不下。他们多咱见过那么大的船啊,而且恐怕此前根本意识不到,这世上还能有如此巨大的船只!
(https://www.skjvvx.cc/a/55/55665/16777914.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