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勒胡马 > 第二十一章、龙套的漂流奇遇(二)

第二十一章、龙套的漂流奇遇(二)


陶德要在裴该北渡前不久才始跟随,对于此前裴该的经历,自然只能“耳闻”了。然而这“耳闻”么,就是裴该自己说的,还把所有可能引发他人怀疑的细节全数抹去了,光留下些光辉灿烂的英雄事迹。当下通过陶德之口向卢志父备悉道来,倒不禁听得卢志父热血澎湃,连声称赞:“裴使君真烈士也!”

        他就没注意到,陶德原本并不擅长言谈,说话常打磕巴,但一提起裴该的事迹来,却词锋甚健,而且条理清晰,修辞准确,就仿佛瞬间有位演说家上了身一般……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这一套全都是裴该逐字逐句教他说的。

        裴该非常关注自身形象的塑造,所以对外交流设定了统一口径。对于自己身边的部曲、奴仆,日常就不断洗脑,等到放出去办事,还必须经过反复训导,以防旁人问起——对其奴而问其主,那是很常见的事情啊。

        因而在陶德口中,裴该的形象光辉异常,不但具备了儒家传统的仁厚、忠诚、谦逊,以及以天下为己任,“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崇高品德,而且还具备这年月高品士并人不常见的爱护下人、体恤属吏、抚安百姓,等等诸般特质。加上裴该智比诸葛,陷身胡营,把石勒、张宾都玩弄于股掌之上,设计搞死了“屠伯”苟郗和石勒心腹曲彬;南逃建康,硬生生从毫无合作之意的王导、庾亮手中抠出北渡的名位和兵柄来;与祖逖一起中流击楫,建议本是裴该出的;三言两语说服卞壸相助,最近又收揽了江南名将陶侃……

        还有,蒋集岗以寡击众,几乎获胜,惜乎天意不与,马惊而走,被迫设“空城计”,吓得支屈六落荒而逃……

        卢志父越听就越是心惊。

        裴该使“空城计”,你若是说给明朝以后的人听,大多数情况下,对方不会太当一回事儿——这都是照抄的诸葛孔明嘛,就算没读过《三国演义》,也应该听人说过“三分”哪,实在是胡人太过愚蠢,才会上你的当。但在这年月就不同了,虽然史有所载,文聘就耍过“空城计”,但知道的人很少,故此乍闻之下,难免惊叹:

        我靠,这也可以啊!这都能想出来啊……这人的胆量得有多大,智谋得有多深哪!

        关键在于,士人必修的功课主要是儒家经籍,历史、故典虽然也往往兼及,但越是年深日久,反倒越会上心去记忆乃至研究,近现代史则少有理会——再加上《三国志》流传得也还不广。儒家“六经”中倒是也有史,那就是《春秋》和《左传》,你若模仿什么“一鼓作气”、“退避三舍”,估计对方马上就听出来本源了。这设“空城计”,在卢志父看来,就是天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想法诡异到让人难以致信,偏偏又达成了不错的效果,怎可能不吃惊呢?

        所以等顺利通过冀州,进入幽州地界的时候,卢志父就已经对裴该崇拜得不得了啦,每常慨叹:“惜乎未能亲见此等人杰!若有裴使君在,再加上刘并州、祖豫州,难道说我晋有救了吗?!”

        王浚虽为幽州刺史,但他的势力已然深入了冀州,冀州北部多个郡国的守相都是王彭祖所署——南部已经基本上被石勒所吞并了,冀州刺史邵举被迫把治所从安平国的信都迁移到了博陵国的高阳,就只剩下一个邵续仍然固守厌次。等迈入王浚的统辖区域,卢志父就不便出面啦,而且把为了通过石勒辖地而领取的令牌也贴身藏了起来,得要陶德手持给裴宪的书信去开路。

        不日抵达幽州州治、范阳国都涿县,守兵再次盘查,这回陶德直接把信封上的印泥给撕了,抽出其中暗藏给王浚的书信,呈递过去。幽州兵不敢怠慢,急忙引他前往州署,时候不大,王浚传唤,陶德大着胆子,躬身而入——卢志父就冒充向导,留在了门外。

        ——————————

        幽州之主王浚王彭祖,此前在“永嘉之乱”的时候,曾经创建行台,立藩王为皇太子,打算挟天子以令诸侯。只可惜他距离中原腹地太过遥远,手底下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宝货,别说荀氏所拥戴的司马邺了,就算苟晞所扶持的司马端,也比幽州预设的皇太子来得名正言顺,因而事行一半,便被迫偃旗息鼓,王浚心里极不痛快。

        司马邺继位后,当即遣人策拜王浚为大司马、博陵公,都督幽、冀诸军事。但是因为路途遥远,中间还横着刘聪、石勒等敌对势力,使臣反复绕路,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抵达涿县,而这会儿长安朝廷任命刘琨为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的消息,都早已经传入了王浚的耳中了。所以王彭祖那就更不高兴啦——大司马、大将军,名位相若,特么的我跟刘琨不和,怎可以跟他相提并论,不分轩轾哪?!

        在要怎么对待长安小朝廷的问题上,王浚见天儿与臣僚商议,潜台词就是:我不打算承认,但没有理由,你们赶紧给我找个理由出来!这一日,他正在与女婿、散骑常侍枣嵩开小会呢,门上来报,徐州裴该遣使致意——先把书信呈上来,王浚一边拆看,同时召唤陶德报名而入。

        裴该在信上写得很客气,先恭维了一番王浚,然后说我听闻叔父裴景思在王公麾下,希望王公好好地看顾他;最后委婉地提了提石勒的问题,说此獠豺狼之性,既然已经率军入冀,就在王公隔邻,您可千万谨慎,莫要中了他的奸计啊。

        裴该知道倘若上来就直言劝说王浚不要相信石勒,不但难起效果,反倒容易引发王彭祖的反感——那家伙可是骄傲、刚愎得很哪——故此这第一封信主要是打个招呼,联络一下感情,具体该怎么应对石勒,还得靠自家叔父裴宪去敲边鼓。可即便如此,王浚也已经很不满了,随手把书信递给枣嵩,冷笑道:“区区孺子,竟也敢来教训我!”

        裴该你家门再烜赫又如何?你本人才不过二十出头啊,我听说你就带着几百人渡江而北,然后顿足淮阴不敢北上,手里只有两三个郡国,竟然得拜徐州刺史、青徐都督——特么的这小朝廷的官位也太廉价了吧!你我相隔千里,八杆子打不着,你要跟你叔父联络,先给我来封信拜问一下,本是人情世故;但冀州是我本属,冀州的事情还轮不到你一个毛都没长全的小孩子来插嘴!

        枣嵩双手接过信来,读了一遍,微微而笑:“裴文约也是好意,书中并无不恭之辞,丈人不必动怒。”

        正说着话呢,陶德进来了。王浚一瞧这送信人,又是气不打一处来——你堂堂名门之后、三品大员,我又官居二品,你怎么着得派名士人过来送信吧?就派了一个部曲大老粗过来吗,据说还是先问刘演借了路?难道你就如此轻视我不成么?!

        当下强按怒火,随便问了几句,便吩咐陶德退下了——“贵主好意,我已心领,书便不回了。汝且去拜问裴景思吧。”吩咐枣嵩,贤婿去给他指指路。

        枣嵩的态度倒并不如他岳丈一般倨傲,不但把陶德送出来,还专门派人领引他们去见裴宪。正巧赶上从事祁弘来找王浚奏事,枣嵩也就撇下陶德他们,与祁弘并肩而归。

        祁弘三言两语,把事情跟王浚说清楚了,随即便问:“适才署外那些,是什么人?”

        王浚随口答道:“徐州裴文约所遣,特来拜问裴景思。”

        祁弘一皱眉头:“我见行中一人,身短而黑,塌鼻阔口,得无为范阳卢简鞅乎?向闻他在临漳刘演处,如何也跟随到此?”

        枣嵩忙道:“徐州来使先至临漳,想是临时招募的向导。”

        祁弘摇摇头:“刘演何以使一吏员为向导?而彼至我处,可有向明公剖露身份?若然不曾,恐有别谋——得无与裴景思有所联络么?”

        王浚一皱眉头:“果然如此么?卿可看清楚了此人?”

        祁弘笑笑,说我就是范阳人啊,跟那卢志父本是同乡。不过他大户人家出身,估计不认得我,但此人长相非常丑怪,所以我一眼就能认出他来,那是断然不会认错的。

        王浚一拍几案:“此必刘演使其为间无疑!”就要下令派人捕拿。枣嵩赶紧拦阻:“不管此人是否身负使命,裴氏部曲都未必知晓,若急于捕拿,恐坏幽、徐之好。且若裴景思并无恶意,丈人如此操切,反易启其疑窦,弱其忠心。不如小婿也前去拜会裴景思,察其心意,窥其所谋,若真与临漳有所苟且,丈人再下令捕拿不迟。”

        王浚说好吧,你去,但是——“先密遣人将裴景思宅邸围了,以免走脱!”特么的刘演你竟敢派人来我幽州挖墙角,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必要砍下那个姓卢的脑袋送回给你!

        ——————————

        这个时候,裴宪正闭门家中坐,在与好友荀绰商讨近一段时间来的幽州政局呢。

        荀绰字彦舒,颍川人,乃是名臣荀勖之孙,虽然才只刚三十出头,但是文名很盛,也曾经担任过下邳太守和司空从事中郎,故此在投靠了王浚之后,王彭祖便待以宾客之礼,与裴宪一同担任尚书。

        要说当时王浚辖区内家门最烜赫,贤名最响亮的,那就非裴宪、荀绰,以及燕国名贤霍原三人莫属了,然而霍原几天前才刚掉了脑袋……裴宪、荀绰难免兔死狐悲,因此才会聚在一起商议。

        荀绰一见面就问裴宪:“霍休明(霍原)究竟因为何故而罹难?按其罪状,是辽东囚徒三百人依山为贼,欲劫之以为主事,而既云‘劫’,可见休明并未通谋,既然如此,何可以不实之罪而擅杀之?”

        裴宪苦笑着反问道:“大司马欲杀人,还用理由么?”

        荀绰凑近一些,压低声音说:“得无为前日流传之谶言么?”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范阳一带突然流传起了一则童谣,说:“天子在何许?近在豆田中。”有人说这“豆”嘛,就是指的“霍”——霍通藿,指豆叶。

        裴宪一撇嘴:“霍休明一书生耳,即便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又安能有天子之份?不过欲加之罪罢了。”

        “那么因何欲加其罪?”荀绰把面孔凑得更近,声音压得更低,“有传言,大司马有篡意,前日乃密问霍休明以制度,休明不应,乃罹此祸……”

        裴宪赶紧把身体一缩,连连摆手:“彦舒,慎勿妄加揣测!”

        荀绰双手一摊:“非是我妄加揣测,实是大司马之心,城中无人不知。倘若异日再征询我等,该当如何应对?若从之,是为叛逆,恐将遗臭万年;若不肯从,或许会落得霍休明一般下场啊!岂可不预作防备?”

        裴宪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随即答道:“彦舒,身可死,而大节不可亏,倘若大司马真欲杀我……数年前我与王车骑(车骑将军王堪)率众讨伐石勒,一时不慎,为贼烧毁营帐、粮秣,次又于黄牛垒战败,魏郡太守刘矩降贼,我则被迫弃军而逃淮南……当日便应殉国,一时苟且,北附大司马,大司马对我,不可谓不厚矣。倘若大司马果有僭妄之心,我便当切谏之,即便因此而罹难……早便该死了,又何惜此残生呢?”

        荀绰紧盯着裴宪的眼睛:“既然如此,裴公因何不谏?”

        裴宪扭过头去,躲避对方咄咄逼人的目光:“如今胡贼肆虐,天子被掳,国家丧败,幽州之平安,全赖大司马……倘若他果有纂意,我自当劝谏,但恐都是些流言罢了……则此时直言,不但触大司马之怒,且本无意,也怕变成了有心……还是等他问起我来,再……”

        正琢磨着该怎样找合适理由呢,门外突然有人禀报,说有信使从徐州过来求见,裴宪抹了一把额头冷汗,赶紧连声招呼:“请,快请进来!”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https://www.skjvvx.cc/a/55/55665/16504354.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