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和平巡游(八)纳尔逊与新加坡…
6月22日晚,在胡德舰队的陪护下,舰队泊入皇家海军的朴次茅斯港,鹿半夏等人在此下船,准备乘火车前往伦敦。
而在港口内,第1海务大臣贝蒂伯爵已经出现在了港口,这无疑是足够严肃且重视的迎接。
“欢迎您,司令阁下。”贝蒂稍带微笑,向着鹿半夏伸出了手。
两人简单的握了握手,这位伯爵的手劲确实不小,但相比于当年抱着120mm炮弹满船跑的鹿半夏来说还是差了点。
两人的年纪相仿,而鹿半夏尚是中将衔,但这位伯爵先生如今已是海军元帅,这在皇家海军中是难以想象的,足见其才情。
当然,中国的将军很稀罕,中将衔已经是非常高的了,中国的军衔并没有什么职务、铨叙的划分,总共包括上中少准4级,在和平时期,海6空3军的上将人数屈指可数,不超过十人能够到这1步,而将军总数也不过2百人左右,基本上是每万余人1位将军。
贝蒂并未与鹿半夏等人有过多的交流,主要是因为天色已晚,明日还要前往伦敦面见英王,不易过多叨扰。
英国这1趟“旅行”的前半截必然是无聊的,各种外交礼节在这个国家中体现的尤为繁杂,这也是君主立宪国家的通病。
在抵达英国之后的第2日、第3日,鹿半夏几乎没有干什么事,就是见了英王乔治5世,在白金汉宫举行了1次盛大的宴会,与会名流不计其数,包括现任财政达成温斯顿·丘吉尔。
这位财政大臣对于中国的敌视不是1般的大,在他呼吁“英、法、意、俄联合起来共同复兴欧洲,反对全人类最危险的敌人”的演讲中,将中国与苏维埃德国并列,视之为洪水猛兽。
在他担任财政大臣的这段时间内,大刀阔斧的削减了政府支出,尤其是海军经费,但唯独对东方舰队的支持不减反增,在他的运作下,铁公爵号战列舰才得以出现在远东,不过,这并不是1个好方案,只是各方妥协的结果,无论是贝蒂,抑或是丘吉尔,还是其他什么人,其实都不满意。
不过,值得1提的是,由于中英同盟天然不可能续约,新西兰号和澳大利亚号目前都在太平洋地区,并没有随着条约而被拆解,甚至于澳大利亚在战后还打算继续向英国订购战列巡洋舰,只不过已经被条约毙掉了。
否则,国防军在河南号之后必然还要继续建造4~6艘战列巡洋舰,以应对澳大利亚的4艘战列巡洋舰、十艘巡洋舰的计划。
同时他也推动了马来亚殖民地的去中国化,只不过效果不佳,排华政策从来只在中国海军贫弱的时候奏效。
相比之下,皇家海军的各位将领对于这些问题就没有那么关注了,他们显然更关心河南号战列舰的状态。
因此,皇家海军在第3天下午就迫不及待的邀请远航舰队1同进行演习,并伺机观察。
在条约的框架下,皇家海军实际上对河南号还是比较有了解的,河南号现阶段还没有进行大的改造,主要是扩展了1下她的火控系统,至于防雷纵深部等内容在建造中就已经进行了强化了。
在火力方面,表面上来看,老纳扛着9门炮,但就设计上的问题和火炮的问题,双方之间的对比很难说谁能够占据上风,不过,皇家海军目前还是比较自信的,全前置的问题尚未真正展现出来,而高速轻弹的恶果同样没有展现,包括国防军在内的所有人依然十分重视这艘战舰。
至于说航速方面,反而不算皇家海军内部非常关注的事情,国防军并没有掩盖河南级的航速,公布了其26节(实际略高)的航速,皇家海军对中国的中速舰保持了警惕,但皇家海军本身没有任何意愿去造这个级别的战列舰。
就1战后的技术水平来说,26节属于中速舰,向上是战列巡洋舰,向下是战列舰,这1点在英国战后问题委员会的报告中便有所体现,1920年3月提交的该报告里认为未来理想的战列舰将拥有10~12门主炮,航速23节,战列巡洋舰则是8门主炮,33节。
而中速舰在皇家海军看来并没有什么推销的价值,伊丽莎白女王级灾难性的超重与随之而来的不达标的航速断绝了中速设计的任何可能性。
早在1915年底,海军部便获得了财政部的批准,可以建造1艘试验型战列舰,其部分设计方案拥有25~26.5节的设计航速,而杰里科与贝蒂反馈的意见都是并不需要这种中速设计。
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当时他们正在担心德国人的新战列巡洋舰,情报中声称其航速30节,配备385mm主炮。若以此为目标,则rn当时手头不具备能与之对抗的主力舰,这1位置本应由挤占了战列巡洋舰位置的qe级承担,即按英国战列巡洋舰的正常发展路线,虎号之后的战列巡洋舰将拥有15吋主炮,至少30节航速和强于虎号的防护,也就是所谓的super tiger,足以对抗情报中的德国战列巡洋舰。
因此,挤占战列巡洋舰资源的中速主力舰是对战列巡洋舰部队的削弱而非加强,同时对于战列舰舰队也是处于尴尬的地位。
而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了皇家海军在远东的防御战略——新加坡战略,由贝蒂主导制定的该计划的核心即是“让优势战列巡洋舰机动部队驻守新加坡,发挥高速舰队的牵制和威慑作用,直到战列舰队抵达远东。”,在此过程中,皇家海军需要在保存己方战列巡洋舰力量的前提下,对中国的战列巡洋舰尽可能的进行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26节的战列舰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若中速16英寸战舰与其他英国战列巡洋舰集中使用来对抗中国的前卫舰队,则限制了英国战列巡洋舰的航速,尽管对中国的战列巡洋舰构成兵力与火力上的优势,但若需追击就要甩开这两艘16英寸舰,等于它们发挥不出作用。
还不如建造1型防护更好、火力更强的战列舰,这样给予敌人的威慑毫无疑问会更大。
故而,在条约签订后,海军部先决定了华盛顿条约内的3艘3.5万吨主力舰将会是战列舰,而非战列巡洋舰,然后便有了o3系列设计,也即纳尔逊级的基础,至于16英寸炮则是贝蒂专门要求的。
也正因如此,当航速达25~26节的l系列方案被认为舰型过大时,新的m系列方案毫不犹豫地将航速削减到23节。
航速带来交战主动权,对于新加坡战略之下处于兵力劣势的英国高速主力舰队来说,主动权更是极端重要,绝非那点火炮口径差别带来的战术优势可以弥补的。
然而,对于中国来说,这型中速舰就有用了。
对于中国来说,为了在未来的可能出现的舰队决战中取得优势,自然要尽可能地削弱英国战列巡洋舰部队,因此国防军最初准备建造6艘高速重型战列巡洋舰,以此来对皇家海军的战列巡洋舰舰队保持1定优势。
实际上,在最初制定的“5十万吨计划”时候,海军部曾提出十艘战列舰、十2艘战列巡洋舰的超级大舰队计划。
而这正是为了应对1911年的rn为ran制定的海军计划,当时,皇家海军有10艘战列巡洋舰,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各有1艘,财力丰厚的澳大利亚还将继续建造7艘,届时整个太平洋上就会上演1场2十几艘战列巡洋舰满地跑的奇观。
而随着英国无力维持局面,国防军也就转向了高速战列舰的方向,尽管最初建造时的出发点是为了在战列舰决战中保持航速优势,但当国防军察觉到皇家海军的战略变化之后,1个新的计划也就此出现——
国防军将利用战列巡洋舰部队来诱使英国战列巡洋舰深入,为己方优势的主力舰兵力创造交战条件,航速介于战列巡洋舰与战列舰之间的河南级这1类的中速战列舰将发挥关键性作用。
简单来说,若国防军想发挥兵力优势,则战列巡洋舰舰队不能过分前出,否则前者会在战列舰队能投入交战之前就有可能遭到沉重打击,但发挥兵力优势的大前提是情报优势,又需要战列巡洋舰舰队尽可能前出,而河南级的航速与战斗力能有效地平衡这种互相矛盾的需求,充当2者之间的连接器。
再不济,也可以去逮澳大利亚号和新西兰号,虽然有点大炮打蚊子的嫌疑。
当然,这些计划都有两个前提,第1是皇家海军还有能力继续补充战列巡洋舰或者高速战列舰,第2是还能进行炮战。
然而,很显然,这两点皇家海军都不完全满足,尽管中国现在依然乐意保持条约,毕竟条约实际上对中国这种后发的6权国有利,但是英国的国家实力将会极大限制皇家海军的发展,而随着第5海务大臣的撤销以及海航向空军转移等1系列海航的削弱,皇家海军的航母绝无可能是中国的对手。
但是,对于目前正在参加演习的众官兵来说,他们只能感受到胡德号超绝的航速和完美的身姿,可惜又庆幸,浙江号战列巡洋舰目前并不在这里,否则对比会更加明显。
(https://www.skjvvx.cc/a/42812/42812257/15151252.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