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家祖左宗棠 > 第276章:东洋

第276章:东洋


1927年9月,第2次华盛顿会议落幕,这场持续时间不到两周的会议并没有取得太多的决定性成果。
日子过得好好的,没有人愿意朝自己身上套层枷锁,尽管中美两国本身并不在乎这层枷锁。
作为这次会议的主要倡导者,英国提出了多个议案,其中主要包括战列舰、潜艇和驱逐舰3个方面。
关于终止战列舰更新的提案,美国并无太大的触动,现在的经济形势毕竟摆在那里,1片大好的经济让美国难以认同英国的提案。
同样的,关于英国力主各与会国建造排水量25000吨、装备12英寸主炮的小型化战列舰和28000吨、装备14英寸主炮的中型战列舰的提案也被各国扔的远远的了。
而限制超级驱逐舰和超级潜艇的发展则遭到了中法等国拒绝,这与上面的提案1样,都是为了最大化英国的巡洋舰优势,这显然是绝无可能同意的,除非英国也付出对等的代价。
不过,关于将主炮口径限制在14英寸的提案,却得到了各国的认可,继1928年后,中国新造战列舰都要等到36年了,在此期间英美都造了多少艘战列舰了,限制口径对中国来说百利而无1害。
除此之外,这次会议还带来了1些意想不到的收获,由于俄国与各国在会上重订了《斯瓦尔巴条约》的相关内容,继而引发了关于南北极的讨论,并在会后签署了《南极探险协定》。
南北极的争夺也是相当的激烈,北极由于开发时间较长,在当地已经形成了1些既有的规则,因而表现上并没有那般的激烈,各国张口闭口皆是“主义”与“原则”,至少还有着1定的明文规定。
但南极就不1样了,早在世纪初,南极的勘探已经有了1定的成果,各国纷纷开始了这方面的争夺。
在殖民时代,殖民地与国家实力相挂钩,没有殖民地的国家很难被称为1个强国,很多国家贴钱也要搞殖民地正是这个道理。
英法等老牌列强自然不可能放弃这片全新的土地,而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亚等南半球国家近水楼台先得月,也纷纷在南极大6建立科考站,提出领土和主权诉求。
中国的极地科考起步较晚,自1920年签署《斯瓦尔巴条约》后方才组建第1支北极科考队,而南极探险远征队更是到1925年方才组建,由两百多人与两艘船只组成的团队向着这片遥远的冻土前进。
其中天絮号测量船负责远洋海考察,另1艘破冰船进行海岸考察,并准备建立科考站。
1直到《南极探险协定》签署,中国依然没有在南极建立科考站,但仍享有诸多权利,而这其中目前来说最关键的也就是保留了对其的领土宣称的权利和远洋的捕捞等经济权利。
《南极探险协定》被1些媒体渲染为“南极瓜分计划”,并且煞有介事的给出了各国的势力范围,但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
这个协定内容皆是语焉不详,既没有明确的领土或势力范围的划分,也没有相关经济权益的排他性的限制,法律效力实际上约等于0,但这个协定却引起了1个国家的应激反应。
澳大利亚在会后得知中国也加入到南极洲的“瓜分”,国内群情激愤,表现的异常激动。
自从中国的势力范围进入太平洋深处之后,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表现也就越来越积极。
而这也恰好对上了英国的心思,澳大利亚的财力潜力还是很大的。
欧战后,本位面的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也相当不错,在1920年至1927年间有超过20万人移居澳大利亚,耕地面积翻了1倍,工业产值翻了两倍多,尤其是采矿行业,对华的铁矿和小麦出口占据了澳大利亚外贸的半壁江山。
不过,这些经济都依然是殖民地经济,工业化进展迅速,但机器制造等核心产业几乎没有什么发展,主要依然提供原材料。
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财政情况相对来说要好于宗主国,而带英之所以能忍住没有动手盘剥,也是因为澳大利亚的位置特殊。
为了对付中国,英国早已下定决心武装澳大利亚,虽然条约限制英国不能为自治领建造战列巡洋舰,但重巡洋舰的空子却被英国钻到了。
在1924年,澳大利亚政府咬咬牙,直接向英国订购了4艘肯特级重巡洋舰,如今4舰皆已接近完工。
澳大利亚海军甚至还打算继续订购4艘,以达到8艘重巡洋舰的海军战略。
但受限于澳大利亚的财政情况,这1计划被暂时搁置。
实际上,澳大利亚自治领政府早在1925年就试图通过颁布《银行法》,改革税制的方式加强财政,但在英国的阻挠下最终收效甚微,大力发展军备依然需要向宗主国贷款。
但即便如此,澳大利亚依然建立起1支拥有4艘重巡洋舰、7艘轻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的海军,对于英国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助力。
但是,光有1个澳大利亚还是不够的,澳新的兵力确实不弱,但后劲显然不太够,而且澳大利亚距离东亚的核心区域还是远了1点。
因此,另1个国家再度进入到英国的视野中——
日本
从1880年代开始,日本就明确的将自己的目标和最主要列强的利益相绑定,并取得了1系列的现代化成绩。
虽然在甲午之后被中国打断了现代化进程,但其毕竟已经构筑出1个近代民族国家。
而后又因为国内外交困引起的“攘夷”事件,招致列国来伐,进入了1段崩溃期。
而后,明治驾崩,睦仁死后的当日,皇太子嘉仁行践祚仪式,接受臣下奉上的“3神器”草薙剑、8尺琼勾玉和8咫镜,即天皇位,年号大正。
脑子不太好的大正与他的藩阀6军政府1道在1913年的大起义被民军推翻,但大正本人却很幸运的留了条命,过上了虚君时光。
这段宪政时代与历时数年的世界大战相合,使得日本原已濒临崩溃的经济得到了转机,作为近代国家的日本反应的很快,迅速在跟上了英美的脚步,在战争期间博得了诸多利益。
而英美也存着制衡东亚的心思,不愿意看到1个统1的东亚出现,否则那样就太恐怖了,因此与日本多有亲近。
正如5十年前1样,美国又1次最先站出来与日本重定不平等条约,英法等国紧随其后,关税等内容得以改变,日本财政有了改善的希望。
然而,大正在位期间可不算风平浪静,人祸天灾接连发生,故而也被世人称为“不幸的大正”。
世界大战虽然能让那些远离战场的国家渔得暴利,但随着战争的终结,这些国家也不可避免的遭受战后萧条的波及,日本自然也深陷其中。
相比中国和美国,日本的体量太小,与意大利等国相比,底子又太薄,战争期间好不容易赚的3瓜两枣又被战后萧条抹得1干2净,至今仍未走出战后萧条,各种骚动也接2连3的出现。
在经济和社会1片纷乱之中,日本又遭遇了极为可怕的天灾,1923年9月1日中午,1场罕见的双震源型地震在关东地区爆发。
这场震级高达7.9级的地震,瞬间释放出相当于800万吨tnt当量的威力,在随后的几分钟内又连续发生了7.3级和7.2级的余震。
当地震波传到地面上后,以东京为中心的整个关东大平原起伏颠簸,无数的房屋建筑物像积木1样倒塌。
地震还引发了巨大的海啸,高达十米的巨浪冲上海岸,席卷了日本广大的滨海地区,产生了巨大的破坏。
地震发生时正值饭点,几百万个准备用来做午饭的火盆和炭炉被掀翻,随即引燃了焚天大火。
祸不单行的是,此时1场台风恰好在能登半岛登6,接着扫荡了整个关东地区。狂风与烈火互相借势,形成了恐怖的烈焰风暴,如“大修罗地狱”般的,整整在关东平原上烧了两天才被暴雨浇灭。
地震和大火过后,东京、横滨和横须贺的大部分地区被夷为平地,4百年江户文化的精华随烟而去,半个世纪的日本近代文明烧作了灰烬。
在这场天谴之中,就连日本皇族都有数人丧命,那些普通的百姓更是死伤无数。
仅东京1地便有3十万户房屋被毁,占全部房屋的6成以上,遭灾的民众近2百万人,死亡者超过十余万。
“关东大地震”彻底将日本的经济打倒,执政的宪政政府也面临着倒台的风险,军人政治再度抬头。
对于相对亲华的宪政政府,中国自然选择出手援助,但并不能真正解决日本的问题,再加上日本国内各种力量交错,没有1个国家能够真正解决日本的问题,无论是日本自己,亦或者中国、美国、英国,都不能,最终让日本的政治发展再度走上了歧路。
同时,大正天皇本身也是个脑残,尽管只是虚君,但其影响力依然是存在的。
至1920年时,大正的脑疾已经发展得相当的严重,不时出现疯傻行为。
他曾经在国会议事堂,做出将诏书卷起来当望远镜的举动,造成了闻名于世的“望远镜事件”。
因此,大臣们准备让皇太子裕仁代行天皇职权,宪政政府并无反对,毕竟只是虚君,而对于其他力量,天皇的影响力非常重要的,在不必要时候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https://www.skjvvx.cc/a/42812/42812257/15151239.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