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清明时节
在忙完早稻春耕生产后,即将又到清明时节,按照当地的习俗,逐渐就有人开始拜山扫墓了,天空飘着蒙蒙细雨,山间小路雾气弥漫,偶尔传来阵阵的炮鸣声,让人不禁魂梦长游。
清明扫墓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礼俗主题。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在何方,都会都会回到自己的故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拜山扫墓,祭拜祖先虽说早已成为民间传统,但每一次的这个时候都会给人带来无尽的悲伤与惆怅。那一幅幅沉寂在脑海的时光照片,回忆起那一件件温馨的往事,还有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如今却早已破碎,埋葬在一片片灵碑之下……
张良平家也开始了拜山扫墓,母亲利用前段时间赚来的钱,买了一些猪肉,已经香火蜡烛之类的祭祀品。
清晨母亲起床便把猪肉放到锅里煮,等猪肉煮熟了捞起来,然后量米倒入锅中,等饭煮好了盛到盆里,这时,良平也从外面把牛拴好回来,帮母亲一起压饭团。等这些都准备好了,吃过早饭后,母亲挑着两个谷箩,一边装着猪肉、饭团和茶酒,另一边装着香火蜡烛等祭祀用品,张良平扛上铲子和锄头,跟着母亲就出发了。
由于路途比较崎岖,弟弟张良安就被独自留在了家中。
良平家从分房始祖开始,到现在一共有十二个祖先的坟地,而良平父亲的坟地,按照当地的风俗,死者入棺材刚下葬时是长坟,等过了三年后,捡骨入金缸转为圆坟。头三年的拜山扫墓,都是在清明节当天进行,而在这一天,死者生前的配偶或者长辈,是不能去祭拜的,都是由死者生前的子女去祭拜。
当地的祭祀习俗是,清明祭扫要按祖先的辈分进行,先扫祖坟,再扫家坟。
因此,今天良平要和母亲扫完十二个坟地,差不多是要绕着村子的山头走一圈。母子二人从早上八点出发,一直到下午五点才扫完所有的坟地,中途要是饿了,就吃饭团充饥。
拜山回来,良平都已经快要累坏了,但是他也必须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完,要到荒地去把牛牵回来,赶回牛栏锁好。母亲则开始做晚饭……
吃完晚饭,劳累的一天也落下了帷幕。
到了清明节的这一天,一大早的,姐姐张良芳便从婆家赶了回来,给自己的父亲扫墓。一家人准备好拜山扫墓的用品后,张良芳就带着两个弟弟出发去给父亲扫墓了,而母亲就留在家里,忙其他的农活。
姐弟三人来到父亲的坟前,看着这长满野草的长坟,以前生活的一幕幕场景仿佛又出现在眼前,张良芳忍不住哭了起来,良平也跟着哭了起来,而弟弟良安看着姐姐和哥哥哭了,上前拉着他们的手,也号啕大哭了起来……
他们都是这世上的可怜人,在他们的记忆中,对父亲的印象即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熟悉的是,每当寒冬腊月、每当他们最需要父亲的时候,父亲总能陪伴在身边。而陌生的是,父亲好像从来都是为了这个家,一年到头都是在外面奔波劳累,仿佛一直都没有考虑过他自己。当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家里就有了顶梁柱,即便天塌下来,还有父亲在前面挡着,可当父亲走了以后,好像天塌下来了,而母亲只能带着他们匍匐前行……
张良芳如今好像已经能理解父亲当年的做法了,父亲当时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能让自己有一个吃得饱饭、住得暖和的地方吧!如果自己还在这个家里,现在会不会已经饿死了……
在祭拜完父亲当天下午,张良芳离开了母亲和两个弟弟,回到了婆家。
而在金屋洞村的林秀秀家里,一家人也是忙着拜山扫墓,入乡随俗,林秀秀和母亲也在忙着压饭团,准备好各种祭祀用品。母亲和父亲两个人去拜山,而秀秀则留在家里照看弟弟。
在林秀秀的心里,她又何尝不想起自己的亲生父亲呢?那是一个多么和蔼可亲的父亲啊!离开时她虽只有六岁,但过往那和父亲一起时幸福快乐的温馨画面,她会把它们刻在脑海里一辈子……
还有那首属于她和父亲的歌谣,秀秀也会一直的唱下去……
在林夫人的心里,何尝不想起那个自己心爱的人呢?“嫁夫如此,此生无憾!”可生活总是那么地现实,并不能因为悲痛而改变得了什么……曾经属于他的那份爱,也终将埋入尘埃,随他而去……
清明一过,天气逐渐晴朗,气温也随之回暖,但也要注意预防寒潮来袭。当地有农谚云:“清明谷雨,冻死老鼠子!”即是清明到谷雨这两个节气间,也会出现寒潮反冷现象。
因此农民们都时刻关注气候的变化,以便做好农耕防寒保秧措施。
(https://www.skjvvx.cc/a/40489/40489021/10175481.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