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传播业第一股(感谢跃马天山的盟主)
1990年4月的头半个月,“赤壁大战”这四个字成了两岸三地电影界最热门的词汇。
总投资3000万人民币,折合成港元是4800余万,折合成台币是1.5亿多,不管在哪里这都是创纪录的单片投资记录。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只要是电影从业者,没人能够忽略,更何况这部电影还号称是两岸三地首次合拍。
《赤壁大战》立项消息传开后,所引发的反响之强烈,令所有人都没想到。
不过目前电影终究还只是刚刚立项,连个剧本都没有呢,大家也顶多是关注讨论。
在内地待了一周多时间,陶玉书刚回到香江,一条消息在香江商界悄然流传。
4月10日,香江富豪王德辉被绑架,绑匪要求王家支付10亿美元才肯放人。
王德辉是香江华懋集团的老板,旗下产业横跨化工原料、西药进口、石油工业产品、农业产品、饲料以及房地产等多个领域,身家数十亿港元。
在香江社会,富豪或者富豪家人被绑架并不是什么稀罕事,隔几年总会发生一次,绑匪们大多求财,只要给够了钱,一般都不会有事。
王德辉这次被绑之所以会被富豪们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被绑架了。
王德辉这人生财有道,但有一个毛病就是吝啬。
他吝啬到什么程度呢,据说过中秋节时他给员工发月饼,他将身边的亲信全部招呼过来,却只拿出了一块月饼,当着大家的面切成16份,然后分给每人一份。
吝啬至此,让他雇个保镖自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没有保镖傍身的王德辉自然也成了绑匪眼中最好的肉票。
1983年,王德辉驾车上班路上,被绑匪劫持,绑匪索要1亿美元。
可大额现金的筹措是需要时间的,绑匪最后跟王家人协商,支付了1100万美元后,王德辉得救了。
之后王德辉为了自身安危雇了一段时间保镖,可后来一直相安无事,他觉得雇保镖是一种浪费,就把保镖都解雇了。
于是,也就有了今年这一次的绑架。
这两年,随着自家企业频繁成为香江媒体关注的焦点,林朝阳夫妻俩早已为家人配备了不小的安保力量。
这些人都是部队里出来的,个个身家清白,身手不凡。
虽然林朝阳平时总爱开玩笑说绑匪一般都盯着巨富,他们这种富人还不够格被绑架,但听到这种消息,他还是不得不防。
特地联系内地,让杜峰张罗着再送几个身手好的过来。
这种事杜峰很乐意帮忙,这年头退伍军人就业和待遇问题是个难题。
给林朝阳家当保镖,一年十几二十万港元,给个局长都不换。
又过了几天,玉郎机构对砂糖游戏的投资总算是落实了,陶玉墨抖得厉害。
《笑傲江湖》在香江上市两个多月,在湾岛、东南亚等各国也陆续上市了,取得了超过2.4万份的销量,成绩亮眼。
《笑傲江湖》的成功也让玉郎机构的投资变得顺理成章,毕竟砂糖游戏可是香江如今少有的游戏公司,潜力不小,又很符合玉郎机构大的产业发展方向。
公司的6000万港元估值也获得了证监处的审查认可,由陶玉墨这个大股东转让一成股份给玉郎机构。
去年开公司投了80万港元,今年一下子就收回了600万,手里还有五成股份,理论上价值3000万港元。
陶玉墨高兴的走路都是飘着的,跟陶董说话的音量都变大了。
唯一让她不开心的是,卖了公司股份还得缴税。
600万一下子去了五分之一还多,心疼得她嘴唇都发抖。
“政府啥也没干,我的钱就少了五分之一?”她发出了悲愤的抗议。
“这话说的,啥叫啥也没干?基础设施、社会福利你不是享受到了嘛。”
“哪样我也没白享受啊!”
林朝阳嘲讽道:“瞧你这点格局,你姐公司一年缴税一两亿呢,她说什么了?没跟你收资本利得税你就知足吧。”
陶玉墨忍不住碎碎念道:“早知道就走融资了。”
股份转让和融资不一样,陶玉墨之所以会这么选,完全是出于那点财迷的小心思。
她这种操作方式看在陶玉书眼中,无疑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不过也无所谓了,反正都是自家人,肉都是烂在锅里的。
张曼玉问她:“有了钱想干嘛?”
陶玉墨微微一愣,她之前光想着把钱弄到手了,还没想好怎么花呢。
她皱着眉头思考了好一会儿,发现自己好像没什么花钱的地方。
“存起来!”她笃定的说。
陶玉书十分无语,“你卖股份就为了存定期?这些股份过两年可能值2千万。”
“这叫落袋为安,你不懂!”
陶玉书无奈的摇了摇头,“好好好,我不懂!”
张曼玉急着说道:“先别存,先别存,先请我吃顿大餐!”
“想吃什么?”
两人凑到一起商量着吃点什么。
陶玉书忍不住蛐蛐,“难怪你们俩能混到一起去!”
五一之后,陶玉书变得异常忙碌。
除了操心,玉郎机构和林氏影业的生意,她最近投入时间、精力最多的便是新的明报集团的上市。
从去年6月推动收购,到8月明报集团与玉郎机构媒体业务合并,再到今年。
整整快一年的时间,合并后的明报集团终于要上市了。
1990年5月14日,农历四月廿十,周一,黄道吉日。
上午九点半,崭新的明报集团以明报企业有限公司的名字在香江联合交易所正式上市。
明报企业有限公司旗下资产以《明报》《天天日报》两大香江一流日报为核心。
包括了《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明报晚报》《华人晚报》《清新周刊》《青春》、明报出版社、明窗出版社以及翠明假期旅行社等众多优质资产。
合并估价11亿,共发售新股1亿5000万股,每股认购价3.2元,融资规模高达4.8亿港元。
明报企业上市认购价的厘定是在上市前完成的,这也是公司上市前最为关键的一环。
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当然是希望认购价越高越好,认购价高,股价高,市值自然高;
而另一方面,承销商和上市委员会则希望认购价低一点好。
认购价低了,利好承销商的工作,而上市委员会希望股价低点,主要是不想影响投资者的活跃度。
明报企业的上市认购价在厘定之前经过了两次上调,主要是因为投资机构和投资者们的热情太高,认购行情过于火爆。
在这些热情的认购者,就包括了前段时间林朝阳去霍家参加家宴认识的郭鹤年。
目前港股的传播业上市公司当中市值最高的是东方报业。
东方报业旗下拥有《东方日报》《太阳报》《太阳马经》等多家报刊,号称每日行销报纸百万份,今年的市值已经突破六十亿港元大关。
而合并后的明报企业规模丝毫不逊于东方报业,旗下《明报》《天天日报》《明报晚报》《华人夜报》日销量超过60万份,一众周刊、月刊销量同样不俗。
关键是明报企业的逼格比走平民路线的东方报业高多了,逼格高,影响力自然强,传播业比的就是社会影响力。
所以投资机构和投资者们朴素的认为,明报企业的股价潜力绝对不会比东方报业低,这也就造就了明报企业上市前的火爆认购。
上市这天上午,陶玉书和金庸共同站在联交所交易大厅敲钟。
被特许进入交易大厅的记者们疯狂的按着快门,交易大厅内闪光灯亮成一片,纷纷将陶玉书和金庸收入镜头。
有些记者找的角度很刁钻,将站在角落里的林朝阳也扫了进去,他们甚至连这张照片的配文报道都想好了——
《传媒女王背后的男人》。
上市敲钟,说敲钟不准确,实际上是敲锣。
锣声一响,黄金万两!
这话夸张了点,但大抵是没错的。
明报企业上市股价3.2元,开盘仅半个小时后股价便飙升40%,直到早市结束,股价涨到了5.1元,涨幅达60%。
中午休息一小时后午市开始,股价仍在狂飙突进。
到下午4点收盘前,明报企业股价小幅下挫,以6.2元每股价格收盘,涨幅领跑恒生指数,总市值达到了46.5亿港元。
而在明报企业上市后,林朝阳夫妻通过明成传媒、玉郎机构控制的股份高达61.28%。
按照明报企业上市首日收盘股价,夫妻俩持有的股份价值28.5亿港元,这还没算明报企业上市融资的4.8亿港元。
明报企业上市的第一天,不管是陶玉书还是金庸都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两人在联交所交易大厅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
在谈到退休问题时,金庸表示,他至少还要为《明报》再服务三年,这是陶玉书收购明报集团前便跟金庸谈好的条件。
明报集团是金庸一手创立的,在集团内部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在收购、合并、上市这个关口,如果他直接全身而退,肯定是极其不利于股价稳定的。
谈到对企业控制权问题和未来发展时,金庸谈到:
“我希望报馆现代化,我们长期家庭式经营,今后要制度化,上市是公司迈向制度化管理最好的契机。
林太是巾帼英雄,纵横商海一路乘风破浪,我相信在她的带领下,新的明报企业必定会大放异彩!”
花花轿子众人抬,陶玉书在接受《南华早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
“明报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明报》的成功,这都要归功于查先生个人的远见。
由早期以武侠小说的金庸作号召,迈向60年代以政论闻名的查良镛年代,以至目前上市的明报企业。
查先生成功的将明报企业塑造成为一份备受知识分子尊敬的报业公司,可见他的高瞻远瞩。”
明报企业上市后,陶玉书成了公司的实控人,金庸则退到管理者的位子上,二者看起来关系融洽和睦,惺惺相惜。
这无疑极大的增强了投资者对明报企业上市后的信心。
次日一早,关于明报企业成功上市的新闻铺天盖地的出现在香江各大报纸的版面上,陶玉书和金庸的形象以及言谈也被媒体们广泛报道。
上市第一天股价增长93%,市值达到46.5亿港元,证明了市场对于明报企业的认可和期望。
在许多媒体看来,明报企业成为港股传播业第一股只是时间问题了。
事实证明,这些媒体猜对了,但没完全猜对。
明报企业上市第二日,股价继续攀升,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股价便由3.2元提高到了9.2元,累计涨幅187%。
市值也来到了69亿港元,成功赶超东方报业的63亿港元市值,成为港股传媒业第一股。
这个股价和市值对于刚刚上市的明报企业来说,肯定是虚高的,但也证明了市场对于明报企业的信心和认可度。
从上市前的一个多月到上市后的一周多时间,陶玉书一直开启着卷王模式,没有一刻懈怠,不是才接受采访,就是在接受采访的路上。
5月23日,《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刊登了一份关于陶玉书的深度采访。
这份报纸是《华尔街日报》在1979年创办的综合性日报,亚洲版的总部就放在了香江。
作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华尔街日报(亚洲版)》从创刊便成为了亚洲财经新闻领域的权威杂志。
自六十年代开始,香江报业的发达程度便冠绝亚洲,即便是报业同样发达的日本也稍逊一筹。
明报企业上市短短几天之内便成为港股传媒业第一股的位置上,自然引起了《华尔街日报》的关注。
早在去年它们就关注过陶玉书收购明报集团的事,还将陶玉书捧上了香江“传媒女王”的宝座上。
现在《华尔街日报》的话可以说是极有先见之明,它们自然不能放过宣传自家报纸远见卓识的这个机会。
“初见陶,很难想见她已经35岁了。当然,这只是视觉上的第一印象——年轻、貌美。
实际上她掌握着两家港股传媒上市公司和在亚洲规模首屈一指的电影公司,以她年纪取得这样的成就是难以想象的。
笔者对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旺盛的精神状态和斗志,她似乎不知道什么叫疲倦。
每天早上8点,她会准时出现在公司大楼里,职员们见面会以‘林太’来称呼她。
中国人并不冠夫姓在前,这是香江人独有的习惯,陶对此并不排斥,反而很高兴,她说她的成功离不开丈夫的支持。
她特意强调,这并不是中国人的谦虚习惯,而是事实。
陶的丈夫是小说家,曾获得过法国勒诺多文学奖,作品畅销世界各国,也包括美国,她对此深感骄傲。
工作中的她深陷各种事务,电影、漫画、游戏、新闻、出版……
在这些繁杂的工作中,她总能轻而易举的理出头绪,并做出决断。
头脑清醒而理智,充满了活力与干劲,和太过优秀的同事一起工作,总是一件令人很有压力的事,这是陶的下属们的感受。
通常,陶会在晚上8点前下班,这是她和丈夫的约定。
她说自己经常会因为太过投入工作而忽略了陪伴家人,她对此有些内疚,但很难改变,幸好家人们都很理解她。
从英皇道到深水湾有11公里,路过7个红绿灯,陶说她除了过年,她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通勤于这条路上。
深水湾道75号是陶和丈夫林在去年购入的别墅,这周围的别墅群在七十年代之前并不起眼,后来住在这里的李嘉诚成为了香江首富,这里才成了香江富人们争相购买的热门豪宅区。
笔者和陶回到家时,林已经准备了一桌美食。她说这是她家的传统,每当有客人登门,丈夫就会下厨,展示一下他的绝活。
好吧,我承认,他的手艺确实不错,让我想起巴黎七区的马克思咖啡馆,那是巴黎最棒的餐厅。
温柔又有才华的丈夫,可爱的儿女,事业有成,美貌而智慧,当笔者将这些要素罗列到笔记本上时,不禁有些失神。
在笔者采访的上百位对象当中,陶也许不是最富有的企业家,但她一定是最成功的、最幸福的……”
《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对陶玉书的采访被放在了报纸的头版,《亚洲女性的新时代典范——深度访问明报企业掌舵人陶玉书》一文占据了几乎一整版的位置。
记者克洛伊·纳尔逊在导言部分对陶玉书不吝赞美,访问部分也闪耀着双方智慧的交锋。
在文章最后克洛伊·纳尔逊更是再次提到了《华尔街日报》对陶玉书的美誉。
“陶说明报企业的未来不止于香江,这是她作为掌舵人对企业的信心,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要把‘香江传媒女王’的前面的冠词换成‘亚洲’。”
《华尔街日报(亚洲版)》是陶玉书第一次接受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采访,这篇采访文章对她的评价也很高。
文章发表之后,很快便在香江地区乃至亚洲各个国家、地区的商业界、媒体领域引起了一定的反响,这也算是陶玉书的名字第一次如此大范围的流传于亚洲社会。
热热闹闹的5月,陶玉书成了电视、报纸的香饽饽,连篇累牍的报道持续了半个月才消停下来。
到了6月,外界对她的关注已经彻底散去,做企业不是做明星,老板不能永远站到台前,陶玉书深刻明白这个道理。
这个月第二届庄重文文学奖的评奖结果公布,在国内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争议主要是集中在最佳长篇小说的评选上,这届的最佳长篇小说颁给了梁晓声的《雪城》。
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群经历上山下乡运动的知青们在返城后面临的来自精神、物质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并描写了他们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历经的各种艰辛。
梁晓声的创作风格在火热、躁动、浮夸的八十年代是十分另类的,多少还带了点土气。
别人写伤痕文学控诉人道洪流的残暴与泯灭人性时,他却把知青文学写出了一种革命气息,热情如火,光荣神圣。
在大家为各种文学思潮、流派而争论不休的时候,他还在坚持着写朴素的现实主义。
《雪城》是梁晓声第一部长篇作品,放在当代文学作品当中不算是第一流的作品,甚至在二流里也不算拔尖的。
但架不住这两年国内长篇小说的创作整体疲软,反而显得它出类拔萃了。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文学界对于《雪城》的获奖议论纷纷其实跟前年《平凡的世界》得奖没太大区别。
不同的是,当时评奖有林朝阳压阵。
《平凡的世界》得奖有争议,林朝阳一句“评奖哪能怕争议”,大家立刻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今年林朝阳没参与评奖,甚至连颁奖礼都未出席,风波一起,很多人便开始摇摆起来。
庄重文文学奖是林朝阳一手办起来的奖项,第一届的时候声势浩大,隐隐有与茅盾文学奖并肩的姿态。
结果到了第二届,林朝阳这个发起者竟然全程没参与。
不仅是评奖没参与,连组织筹备和颁奖都没参与,这不得不让大家感到怀疑。
从去年到今年,因为国内舆论环境的变化,文学界本来就敏感,庄重文文学奖的这种变化和林朝阳的撒手很自然为阴谋论制造了传播的土壤。
有关于庄重文文学奖被文协收编,林朝阳与文协交恶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传播的有模有样。
一时之间,真假难辨。
文协方面有人提议让林朝阳出面澄清一下,却被马烽驳了回去。
“本来没什么事,真这么做了,那是越抹越黑。”
内地文学界的舆论对远在香江的林朝阳来说无关紧要,庄重文文学奖他本来就是受人之托,第一届举办成功,他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他当然不愿意在多花精力管这种事。
另外他没有回燕京去参加颁奖礼,主要还是因为新书的创作进入了关键期。
从过完年不长时间,林朝阳就在写新书,到6月份才完成了初稿,然后他便是长时间的修改。
以往林朝阳的书稿,很少有花这么长时间修改的。
这次的不同之处是在于,林朝阳回归了意识流文学的创作手法,以非线性的、碎片化的叙事结构讲故事。
整个故事乍看之下支离破碎,实则暗藏玄机,需要读者发挥耐心一直看到最后才逐渐发现其中的奥妙。
一直到8月下旬,林朝阳才终于修改好了书稿。
当在稿纸最后一页写下“1990年8月22日定稿于香江”这行字后,林朝阳不由得长长出了一口气。
“又可以放个假了!”他喃喃自语了一句。
然后他挨家出版社给打了个电话,分别是花城出版社、明报出版社、纯文学出版社和河出书房。
早在他的新书尚未完成之时,这四家出版社就已经表态要出版。
傍晚时分,林朝阳哼着小曲给家里人做饭,正巧陶玉墨接了两个孩子放学回来,闻见厨房飘来的香气,她忍不住嗅了嗅鼻子。
“姐夫,今天什么日子?”
“今天啊,是个好日子!”林朝阳笑呵呵的回了一句。
然后他就看到站在了陶玉墨身后,一个劲儿往厨房扒眼睛的张曼玉。
“你怎么来了?”
“我不能来吗?”张曼玉听见林朝阳的问题反问了一句,像个小辣椒一样。
前几个月她去了湾岛拍摄电影《滚滚红尘》,这部电影是由拍过《似水流年》的严浩执导的。
背后的投资人是湾岛女明星徐枫开的汤臣影业,同样是两岸三地合拍。
资金是湾岛的,导演和演员主要来自香江和湾岛,制片单位有三家,分别是香江汤臣影业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和长春电影制片厂。
不过因为是文艺片,对外宣传时远没有上半年的《赤壁大战》那么吸睛。
《滚滚红尘》的女一号是林青霞,男一号是秦汉,张曼玉是女二号,编剧是三毛。
等着吃饭的时候,陶玉墨问起《滚滚红尘》拍摄的八卦。
林青霞、秦汉当年可是琼瑶电影里的一对金童玉女,她对二人再见是红着脸还是红着眼倍感好奇。
张曼玉应付了她几句,又对林朝阳说:“姐夫,三毛听说我跟你认识,还特地托我送你个礼物。”
“什么礼物?”林朝阳问。
张曼玉掏出一本书,“给!”
书是竟然是内地出版的《入殓师》,张曼玉说,这是三毛今年第二次回内地时买的。
扉页上还有三毛的文字:“希望有一天在台北街头见面!”
“姐夫,需不需要回赠礼物?我可以代劳。”张曼玉殷勤的说。
她对文人之间的这种礼物互赠很感兴趣,参与其中感觉自己都多了几分文气。
“你还去湾岛?”
“我不去,但我有湾岛朋友啊,让青霞帮忙。”
“行。”
(https://www.skjvvx.cc/a/36571/36571761/25626428.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