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汉祚高门 > 1069 人尽其用

1069 人尽其用


凛冬之际,徐镇各个方面都在进行剧烈调整的时候,一位垂暮老人也踏上了他的行程。

        原本郗鉴是打算再坐镇淮阴一段时间,等到来年开春他再离镇,给沈哲子接手徐州事务留下一个缓冲期,有他这个久执徐镇的老人在,即便有什么意外和争执发生,也能有一个调和的余地。

        可是沈哲子入镇以来诸多作为,让郗鉴意识到他是想多了,这个年轻人有足够的手腕能够稳定住徐州局面,郗鉴如果再强留下来,反而是徐州各项改革的阻挠,徒惹人厌罢了。

        所以尽管心内还有诸多不舍,但郗鉴还是决定尽快踏上行程,先往江东述职复命,然后再思归处。

        当沈哲子得知郗鉴这一决定后,也是推开手边诸多事务,亲自前来相见,不乏诧异道:“郗公何必急去?如今镇内诸多巨细事务尚需郗公坐望斧正,猝然弃我,难道是我疏忽失礼?”

        郗鉴闻言后懒懒一笑:“维周你有匡扶大才,入镇之刻,即如狂风入室扫荡浊气,我这老物若还固执不去,反倒是昏聩可厌了。徐镇不乏旧敝,唯有简于负重,才可阔步前行啊。我这老朽如今能做的,也唯有不惹厌而已。”

        沈哲子听出郗鉴言中略存薄怨,这倒也正常。自己入镇短短时间内,便接连重拳出击,可以说是直接捣烂了徐州旧有的秩序和体系,郗鉴这个原本的徐州刺史看在眼里,自然难免有些吃味乃至失落,这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对于郗鉴能够这么干脆的便放弃徐镇一切,沈哲子也是略感意外,因此便不乏真挚道:“郗公既然已经决意,那我也不再挽留。只是请郗公再稍待几日,待到淮北几军入镇稍添武备,我将率众持戈护送郗公南下。异日郗公若再要北行,无论归乡又或归镇揽旧,都请传告一声,让我能够全于迎送礼节。”

        郗鉴闻言后便点点头,并不反对沈哲子的提议。虽然如今的沈哲子已是当之无愧的江北第一人,但郗鉴也觉得自己够资格被护送一程。

        徐州能这么快便受于其人掌控,除了沈哲子此前趁于意外的极妙应变之外,也是少不了郗鉴大度能容的放手与配合。尤其郗鉴几乎没有提出什么要保留自己在徐镇影响力的要求,这也是沈哲子诸多改革能够顺利铺开的重要原因。

        若是郗鉴真的有意为难,或者说有心将自己的影响力稍作保留,也足以令沈哲子头疼。远的不说,单单荆州的庾怿,虽然已经执位数年之久,但至今都还没能彻底摆脱陶侃残留的影响力。

        虽然眼下的徐州,并没有大乱的隐患,但是深及乡野的变革总是混乱难免,需要有一支成建制的武装力量以坐镇。所以早在沈哲子出发的时候,便传令本身就出于徐州的曹纳与徐茂率领五千甲士南来。

        又过了十几天,这支军队终于抵达了淮阴并分批入驻郡县之中,一直到了这一刻,沈哲子才正式动手裁撤大量的郡兵,而军府的创建也同期展开。第一批的三个军府分别安排在了淮阴、盱眙与广陵。

        与此同时,沈哲子亲自率领两千名护卫,护送郗鉴一行向南而去。

        郗鉴今次离镇,队伍规模并不算小,单单仆僮部曲便有千数人众。这也算是一种豁达的表现,他甚至连在任这些年所经营的一些田产别业都没有保留,俱都交割清楚。

        在时下这种氛围,想要将公私彻底分割清楚,实在很难。对于郗鉴如此豁达的放手,沈哲子在私利方面也给予了丰厚的补偿。

        比如此前经营海路而在大江入海口经营的几座岛屿,其中有两处便直接划给了郗家,虽然管理权还保留在商盟的手里,但郗家单凭这方面的分红,家人子弟便能累世不乏用度。

        另外郗鉴所交给刺史府的这些田产,沈哲子也都是以沈氏在会稽的各项产业近乎一比一的补偿,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沈哲子要有针对性的对自家产业进行一个减持。

        徐镇入手,意味着他执掌内外的目标又近了一步,所以在未来肯定要进行比较深刻的变革,沈氏所拥有的众多产业在未来某一时期内将不再是助力,而是一种阻力。

        沈哲子并不觉得他比时人高明多少,唯独胜在眼光长远、未雨绸缪。假使未来南北得于一统,想要瓦解掉那种极为深刻的南北分裂趋势,江东的大土豪们绝对是一个需要抑制的团体。这种政治上的考量和需求,并不会因为他出身江东便能够视而不见。

        所以从现在开始,他就要将自家在江东众多的产业布局逐步转化为公器,加以制度化,而不能转化的则就要及早割舍掉。

        使人强大的,同样会予人反制,不破不立,他若始终抱紧已有的存量,便不可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化家为国。

        总之,郗鉴这一次配合沈哲子顺利掌握徐州,最起码给家人换取到足够的立身资本,而且是以一种颇为阴晦体面的方式完成,最起码不会给时人留下指责他公器私售的证据。

        尽管在事实上,的确有这种意味存在。这种变通诚然在道义上立不住脚,但道德从来都不是沈哲子的追求,洁白无瑕的道德操守也并不能阻拦住五胡对神州大地的次第摧残。

        郗鉴的家人们分作两路,一路跟随郗鉴南行归都,另一路则在其侄子带领下北行前往高平故乡,将要修缮故居以作归乡准备。

        南行的队伍中,除了郗鉴并其家人之外,还有一部分原本徐州的属官。这些人要么本身有瑕疵,不能适应都督府那种构架秩序,要么就是单纯的不满于沈哲子的各种主张,理念不合。

        对于这些人的离去,沈哲子也都由之,甚至还给他们各自开具推荐信,以帮助他们能够在江东谋取到一个立身之处,也算是好聚好散。

        除了这些人以外,还有一部分乡众自发的沿途远送郗鉴这一位旧长官,甚至还有一部分广陵乡众在得知消息后,隆冬之际冒着风雪远出百数里相迎。

        郗鉴本身在军事上并没有太大的建树,能够坐镇徐州年久,靠的就是崇高的人望与怀柔的抚慰,自然能够得于人心,有这样的待遇也并不出奇。

        沈哲子一路上护送郗鉴,多见徐州乡野男女老幼相扶迎送,这种现象在将近广陵的时候达到了一个顶点,甚至不乏白发苍苍的乡贤老者们因为郗鉴的离任而泣号于途。

        每每看到这一幕,沈哲子感触倒不多,只是有些哭笑不得。诚然郗鉴在徐州可谓是人望崇高,但若说因其离任而令得乡众们失望痛心到肝肠寸断、痛不欲生,那也有些言过其实。毕竟作为徐州刺史,郗鉴也不大有时间帮那些乡众挑水劈柴,惠及万众。

        所以广陵乡众们摆出这样的姿态,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在给沈哲子这个继任者上眼药,一种变相的奚落与规劝,希望沈哲子能够一定程度上保留郗鉴在任时的政策。

        但这番媚眼真的是抛给瞎子看,对于徐州的各种改革,沈哲子可以说是从来到这个世界便开始诸多构想,此前又铺垫数年之久,又怎么可能因为这些无谓乡情而有所改变。

        一路南行,抵达广陵时,已经到了腊月。广陵乡众们对于郗鉴的欢迎程度,简直就不逊于此前沈哲子归都时所受到的待遇,几乎合城出迎。

        不过这一路行程已经被拖延的极为严重,郗鉴若再在广陵逗留,年前都未必能再赶回建康。所以他只是在广陵城外与乡众们稍作集会,而后便匆匆上路。

        沈哲子送到这一步,便也止步,将郗鉴的护卫工作交给了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京府刘超派来的迎接人员。

        广陵城外临别之际,看到郊野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列队入驻广陵城的淮南兵众们,郗鉴才陡然反应过来,沈维周这个奸猾小子一路跟随,又哪里是为了护送自己,分明是要借着自己为掩饰,将其兵众开赴广陵以坐镇!

        要知道,广陵可不同于淮阴与盱眙这些后来收复的沿淮重镇,永嘉伊始便是南渡侨人的落脚点,几十年来,此地乡情早已经盘根错节、复杂到了极点。甚至郗鉴后来移镇沿淮,都有这方面的原因,因为难以处理,索性直接避开。

        沈维周手段就算再怎么刚猛锐进,想要彻底瓦解广陵周边的乡情秩序,也是力有未逮。若是直接发兵广陵,更有可能使矛盾激化而催生民乱,但若没有兵势压迫而仅靠政令催促,则很难瓦解掉广陵自然形成的乡土秩序。

        现在借着给自己送行为遮掩,直接将两千淮南精卒开入广陵城内,可以想见那些乡宗们若还强阻政令实施,肯定要遭到血腥的镇压!

        郗鉴原本对沈哲子亲自恭送数百里还有些感怀,在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对这小子还残留的些许好感顿时荡然无存。

        这个年轻人对机会的利用简直达到了极致,想方设法的榨干他的最后一点作用,实在太可厌!


  (https://www.skjvvx.cc/a/36/36524/21519365.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