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大明匹夫 > 第51章 善政

第51章 善政


  时值初冬,寒风凛冽,雪花飞舞,一场场的冬雨几乎没有间歇,使得大明北地的温度迅速降低,冬雨连绵,雨雪交加,寒意逼人。

  自万历后期以来,旱灾蝗灾,流寇建奴,天灾人祸,这大明北地的百姓,就再也没有过上过安生日子。

  大明北地,天灾人祸,连年征战,田地因无人耕种而荒芜,匪盗猖獗,所过十室九空,虽然有时各路势力会偶发善心,赈济灾民,不过那大多是做做面子,或是为了吸引丁壮入伍,至于老弱病残,则是饥一顿饱一顿,生死由天。

  河南到山东段,运河上,雨雪霏霏之下,河面出现流棱,却未上冻。岸边密密麻麻,聚集起了无数的难民,即使是寒风刺骨,许多人身上犹自穿着单衣。难民们大多聚集在渡口两旁,等待着渡船,把他们一船一船地运向河南,那想象中的富饶之地。

  “你们去了河南,记得安分守己,要是谁作奸犯科,不但可能被赶出河南,而且可能要坐牢!”

  船老大看着满船衣衫褴褛的难民,一个个瘦骨嶙峋,大姑娘小媳妇衣不蔽体,小孩额头上都长出了皱纹,不由得暗自叹息了一声。

  狗日的乱世,人命贱如草。

  “到了河南,身子骨结实的就往南走,南阳府、汝宁府、宣武卫,都是好地方。还有,河南各卫所正在募兵,吃饱管够,每个月还有饷银,年轻些的汉子都可以前去!” 

  听到船老大的宣扬,满船的难民都是连连点头。河南是个什么地方,众人心知肚明,也都是满怀希望。

  别的不说,就像那报纸上所登的一样:  不饿死一人,不冻死一人,光冲着报纸上的这两句话,难民们也相信,这河南,能给他们一条生路。

  这船上和南岸的难民,大多数都是京师和山东人,另外还有少数的山西百姓。山东鞑子入侵,京师糜烂,建奴烧杀抢掠、攻城拔寨,呆在家里就是死路一条,百姓除了举家逃离,似乎没有其它的办法。

  至于山西的难民,主要是雁门关以北,因为天灾人祸,百姓无以为食,只能向外逃亡。

  “船家呀,多谢你啦!”

  船头一个六旬左右的白发老者,已经湿了半边身子,不过看起来身体倒是硬朗。

  “京师到处都在打仗,兵匪横行,能吃的东西都吃完了,树皮,草根,路边是饿殍遍野,乡亲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就这一路逃荒而来,剩下的人恐怕已经没有了一半……”

  老者话说到一半,便哽咽住,再也说不下去,引起旁边一些难民的低声哭泣。

  “过了河南就好了!”

  船家也是心头憋的慌,赶紧抬起头来,声音高了几度。

  “记得我说的,年轻力壮的,就到河南各卫所那里去,那里正在招兵买马,去了就可以吃上饭,家里人也有个照应。其他的也都不要慌,到了各地,登籍入册,开荒垦田,总有一口吃的!”

  报纸之功效,可谓是意想不到。

  在河南度过秋耕之后,随着河南又一年的丰收,报纸上登出了五省总理王泰要求河南各卫所安置好百姓过冬,不得饿死一人、不得冻死一人的政令要求。

  报纸通过各种路径,传遍大江南北,使得与河南相邻的山东、京师,甚至是湖广、四川等地的百姓,掀起了一股“走河南”的热潮。       

  一年四季,每天都有难民渡过运河、黄河,越过崇山峻岭,跋山涉水,进入河南境内,从每天数十人,到后面的上百人不等,有时甚至上千人,到了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底,已经有超过三百万的难民,流落到了河南各地,而且人数还在逐渐增加。

  沿着黄河从西到东,从南到北,移民纷纷而来,满怀希望,落地生根,各卫不得不安排房屋,设立收容场所收容难民,又在城外设立粥铺赈济难民。

  仅是宣武卫营城的城周,卫所就设立起来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施粥点,宣武卫是五省总理行辕,也是难民聚集最多的地方,同时也是官府募兵的场所。

  每日里,那些排列整齐,抬头挺胸的练兵们手执刀枪,沿着黄河河边训练、巡逻的时候,总能引来难民们一阵阵羡慕的目光,尤其是那些年轻的汉子们,个个都是羡慕嫉妒恨,人人红了眼睛。

  这些河南的练兵,听说都是五省总理王青天一手训练,瞧那精神劲头,便不是一般的士兵能比。

  “凡是鳏寡孤独的都站到这里来,凡是一家一户的站到这边。”

  河南宣武卫营城外,董有为大声呐喊,指挥着军士对难民们进行分类。鳏寡孤独都会另行照顾,一部分难民会被安排进营城内新建的民居,另外一些百姓则会住在临时搭好的简易房屋里。

  反正,这个冬天,不能饿死一人,不能冻死一人。

  “大伙看清楚了,那里是几个上厕所的地方,这里是粥棚,这里是洗澡的地方。”

  董有为瞪大了一双眼睛,注视着下面的难民。

  “大家可要听仔细了,不准随地拉屎撒尿,必须去厕所,也就是茅房,否则一经发现,立刻赶出河南!”

  这公共卫生,可是河南都司下令,严加要求的,想想也是,吃饭睡觉的地方,到处都是黄白之物,还让人如何应对。

  “另外就是,若是有人敢作奸犯科,同样轻者坐牢,重者砍头,谁要是嫌脖子上的家伙太稳当了,完全可以试试!”

  董有为说话的时候,难民们都是栗然心惊,那些个来回巡逻的虎狼之士,个个杀气腾腾,谁要是顶风作案,怕真的是要脑袋不保。

  按照官府的告示,只有老老实实,在河南待上三年以上,才能成为和正式的河南居民,那时候才可以办理正式的入籍手续,称为河南居民。

  在居住满三年之前,他们都是“外来人口”。

  “大家都不要挤,排好队,都有吃的。”

  巨大的粥棚下,粥锅里红薯稀饭香气袅袅,衣衫破烂的难民们,规规矩矩排着队,依次上前领粥。

  谁要是敢插队,不但吃不上饭,还很有可能被赶出河南。

  “王青天回来了!”

  人群忽然躁动了起来,许多难民纷纷放弃了领粥,迈步向官道边奔去。

  王泰带领千军万马而来,远处密密麻麻,成千上万的难民出现,让他不由得一惊。

  军士们拼命挡住,百姓们泥地里纷纷跪下,一起磕起头来。

  “王青天,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王大人,活菩萨,功德无量呀!”

  “乡亲们放心,到了河南,就到家了。本官会吩咐下去,绝不饿死一人,绝不冻死一人,乡亲们,都放心吧!”

  难民们的山呼海啸声中,王泰缓步向前,面色凝重,一身铁甲,威风凛凛。

  他来到粥棚,走到一口粥锅前,拿起一双筷子,插进了锅里,看到筷子直立,并没有歪倒,这才点点头,大声道:

  “要是那一次,乡亲们发现粥稀了,可以到衙门直接找上官,也可以找我,乡亲们不仅要有饭吃,也要有力气,有心气,这样才能好好活下去!”

  震天的喝彩声不断响起,满满的都是难民们发自内心的呐喊,人人都是敬佩交加。

  王青天爱民如子,可不是浪得虚名,只做面子。

  除了宣武卫,其他各卫所,都在发生着此类的事情。各卫所都有上面派下来的巡查员明察暗访,谁也不敢掺假,否则就是和自己的前程、甚至是自己的脑袋作对。

  凡愿意从军者,家中赋税全免,月银一两!

  难民从各地而来,本就是朝不保夕,还有很多人都有家室,一家人嗷嗷待哺,这当兵变成了捷径和必然的选择。

  只是这当兵也颇为严格,相比之下,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容易选上,反倒那些头脑灵活、走南闯北的人精们,一个个给刷了下来。

  “谁会骑射?”

  “谁会武艺?”

  “谁力气大?”

  诸如此类的问题,被那些募兵的军官反复问起,被选中者喜气洋洋,淘汰者则是闷不作声,郁闷异常。

  谁都知道,河南练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一旦选中,受益的是全家。况且,乱世之中,军中升迁最快,以河南练军的战绩,将来的荣华富贵,或许不是什么痴心妄想。

  严厉的训练,严苛的军令,每日里,募兵的大校场中,无数的汉子挥洒汗水,刻苦训练,无论刮风下雨,从不停歇。

  大量的难民涌入河南,也使得征兵有了来源,一年多时间下来,募兵加上老兵,已经超过了六万人,也大大超出了原来的预期。

  募兵越容易,说明难民越多,而除了募兵,如何安置那些流民,不是让他们靠官府救济,而是难民们独立更生,便是河南各郡县目前的当务之急。

  以工代赈,用人工代替赈民,则难民们可以自食其力,以工代賑,利在双方。以工代赈在后世经济疲软时经常使用,王浩然对此也是毫不陌生。

  屯粮赈灾,是以工代赈最基本的手段,但官府不能单纯的施粥发粮,历史上的赈灾手段,就是以工代赈。

  河南粮食储存足够,可以提供赈民的粮食,而河南各郡县由于过去几年遭兵匪祸乱,破坏严重,也正好有了可以以工代赈的基础。

  道路交通、城墙民居、灌溉沟渠,所有的基础设施,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严冬来到之前,大量修建适合居住的房屋,也是河南卫所的一项重要事宜。

  房屋修好了,可以低价租给各地的百姓,等他们将来有了储蓄,则是用来买房,卫所又可以收回投资,一举多得。

  就比如后世的棚改,就是把城市中的老旧房子全部拆除,重新盖房,百姓或者住新房或者得到拆迁款,这就是以工代赈,最后得利益的,还是老百姓。

  上行下效,河南各卫所,到处都是大兴土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而河南各官府,则是黯然失色,成了可笑的陪衬。

  而那些皇亲国戚、豪强官绅,羡慕嫉妒恨,人人都在诅咒着,王泰领兵出征,早日死在鞑子的刀枪羽箭之下。

        而此刻宣武卫大堂之中的王泰,正在为领兵北上的事宜犯愁。


  (https://www.skjvvx.cc/a/29344/29344880/68808060.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