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命大过天
刚开始赶到的都是拖家带口,有的甚至还赶着马车,最差也有年轻力壮的父母用担子挑着幼儿。
城里百姓有看着可怜,想要接济一二,都被陈大人拦了下来。
这些人都是有些银钱傍身的,不至于吃喝没有着落。
跟在后边的流民,才是最可怜了。
果然,又等了两天,陆续又出现的流民,让所有都揪心。
七八岁的孩童没了鞋子,衣衫褴褛,目光麻木的跟在人群中,不知道父母哪里去了。
妇人们蓬头垢面,甚至不知道廉耻,根本不避讳是不是衣衫不整。
若是有谁多看一眼,她就会上前伸出手。
“给口吃的吧,我什么都愿意做!”
这份麻木比绝望,更让人心酸。
即便是京都来的使者也是看的叹气,更为了京都要承受的压力犯愁。
不想,这时候却有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出现,上前说道。
“县尊大人,学生家里因为要开粉坊,春日时候同农人约定种土豆和红薯,先前收入地窖足足十几万斤。
学生愿意代表家里,把这些土豆和红薯都献出来。
常平仓再添少量的米粮,想必能救这些流民于水火。”
十几万斤土豆和红薯?
别说陈大人惊奇,就是京都来的使者都是张大了嘴巴。
这个时候,任何能吃的东西,都是财富。
这人不想着卖银钱,居然一开口就要捐出来,若不是傻子,就是难得的品行高尚!
陈大人赶紧给使者介绍,“这位生员姓方名玉,字仲良,是去年府考的第三名,如今有秀才功名在身。
方家就住在城南的庄园,春日梨花开放,盛景扬名方圆百里。
还有,去岁运往京都的西瓜,也是他们家里琢磨栽种出来的。
平日家里有学堂,免费供给家贫却天资聪颖的孩子读书,造桥铺路,在百姓中极有威望。”
使者仔细打量方玉,一身细布长衫,一头黑发只用一根玉簪束起,衬得他眉眼温润,通身的儒雅,让人一见就生出亲近之意。
再听听方家平日就是良善之家,使者就更欢喜了。
遭逢这样的大难,朝中吵个不休,皇上心烦的厉害。
若是听说方家这样的好事,必定也会欢喜。
于是,他当即就决定多留几日。
陈大人也是召集了手下之人,最后商量从常平仓拿出一万斤粮食,汇同方家的红薯和土豆。
在城外起灶熬煮红薯土豆粥,救济流民百姓。
同时号召乡绅富户们捐粮捐物,记录成册,一并由使者带回京都,供给六部阁老,甚至是皇上过目。
消息传开,立刻就有人送了粮食来。
陈大人当即就选定了册子,亲笔录入。
送粮人看在眼里,消息传开,就越发热闹了。
方老汉带了村人赶着马车牛车,甚至挑着担子,装了红薯和土豆到城外。
眼见城外只有一座破庙,什么都没有。
方家就主动把搭建灶棚的活计承担下来,村人也是跟着方家做惯了活计。
方老二亲手建了庄园,更是行家中的行家。
很快,灶棚就被建在破庙的东南侧,以破庙遮挡越发寒冷的西北风。
木架为主,苞谷秸秆和树枝等物做墙壁和屋顶,灶棚被建的结实又宽敞。
里面一溜儿二十口大灶,每个都是三尺高,安了大铁锅。下边烧上柴火,就可以熬粥了。
这般,就是晚上,流民们想要取暖或者暂住都不成问题。
而这些全都做完,只用了一日,流民们就喝上了热粥。
久违的热粥,让所有人都放声大哭。
就是见惯了人情冷暖的使者,听着哭声阵阵,都是忍不住心酸。
赵金莲难得扔下孙儿,带了闺女过来偷偷探看。
这会儿坐在马车里,也是不停的抹眼泪。
方圆儿也是心里沉重,轻轻劝着母亲。
“娘,您别伤心。
咱们家里给了土豆和红薯,陈大人也拨了粮食。
这些人就不至于饿死了,过一段再想办法给他们寻些活计,怎么都能熬过这个冬日。”
赵金莲用力点头,抹了眼泪又抱了闺女。
“以后,你们和你爹再张罗什么,我也不拦着了。
娘老了,没有见识。
这次家里收购土豆和红薯,我还心疼银子,没想到能救这么多人的命!
早知道就让你爹多去找人种土豆了!”
方圆儿听得好笑又心疼,老娘就是这般刀子嘴豆腐心。
“娘,我们家里已经尽到力了。
毕竟那个时候别说蝗灾,蝗虫都没生出来呢。
我们家若是大张旗鼓,怕是先惹来大祸了。
如今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左右村屯的乡亲都不用饿肚子。
存下的土豆也够救济这些流民了,若是您还觉得不够…
这样吧,让我二哥把破庙修葺一下,老人和孩子女人都住进去,肯定更方便一些。
您说,成吗?”
“成,当然成了,告诉你二哥,就用我的私房银子。”
“哎呀,娘,我怎么不知道,你还有私房银子呢?”
“小点儿声,你爹都不知道。”
娘俩说了两句,就让充当车夫的郭荣过去喊了方老二。
方老二原本也有这个打算,再听了老娘吩咐,就立刻应了。
很快,方老汉和方老大、方玉也都知道了。
紧接着是陈大人和京都使者。
陈大人当时就笑道,“修庙救济流民,可是大功德。这样的好事,不能让方家独占。
本官替我母亲出一半银子,算是我们两家合力。”
京都使者也是连连点头,这事传回京都,又是一桩美名扬的好事。
百姓对于庙宇和神灵,历来有一种敬畏。
听说修庙,很多人赶来帮忙,不求回报。
只盼着,沾一点儿功德,惠及家人和后辈子孙。
就是流民们吃了几顿热粥,缓过了精神,也开始跟着一起忙碌。
众人合力,五六日功夫,破庙就被修葺一新,禅房里甚至还铺了大炕,留给老弱妇孺夜里住宿。
至于烧柴,蝗虫吃光了绿叶,枯枝就越发多了。
随便哪里都能抱上一捆回来,把大炕烧热了。
使者带着捐粮的册子和满肚子的新鲜事,心满意足的回京去了。
也不知道他通过了什么门路,居然见到了皇上。
在举国一片哀嚎中,方家义举,金河百姓自救,金河县官运筹帷幄,调度有方,就成了唯一的闪光点。
于是,一个月之后,秋末冬初,陈大人正犯愁安顿流民的时候,使者又回来了。
(https://www.skjvvx.cc/a/28700/28700727/33647330.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