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秦琼身后有高人
日升日落。
长安。
两仪殿内。
李二手中抓住一本秦折,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过去,这已经是他看的不知道第几遍了。
百官的近两千份奏折,每一份,李二都仔细看过,言之有物的,推敲、琢磨,言之无物的,一笑了之,人家费尽心力琢磨的这点东西,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份恭敬。
没有办法,自己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官员都能言之有物,那样不太现实。
一份份的奏折,一个个的建议,李二要细思、考量,是否正确、是否能用。受的教育不同、站的角度不同、所处的立场不同,对于同一件事情,看法自然也是不同。
李二考量的标准是简单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这个建言献策,是否利于李氏皇朝的长治久安?对于他来讲,其他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唯有这一条最真。
读者身份证-563743675
这次,自己的臣子们是让他满意的,大到国、小到家,各种良划美策,层不出群,当然也少不了怼天怼地怼自己的折子,对于这些统统一笑了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自己想做一个明君,那就必然要有一点胸襟气魄,再说,就他们那点道行,照魏大喷子还差得老远,根本不值一提。
有的臣子,用苦口良言想让自己对他加深一点印象,有的臣子谗言佞语企图迷惑于自己,当然也要允许那些邀直买名的喷子存在。
大多数的折子,总有那么一两句让自己眼前一亮的东西,但是,却没有一份折子,能和手中抓着的这一份相提并论。
大才!
国之栋梁!
这份折子,从朝政国策始,至教书育人终,洋洋洒洒近万字,三十多条建言献策,无一不切中要害、针砭时弊,每一条都把缺点危害讲的明明白白,更难能可贵的是,针对每一条,还给出了改进方案或补充办法,这就很了不得。许多人,可以指出问题所在,但是,怎么解决问题,却束手无策。这份折子不同,不但指出问题,还讲明解决的办法。
哈哈哈,杜克明刚刚因病暂退,上天又给自己送来一个大材,幸哉?幸甚!
人才啊。
写这份奏折的是秦琼。
李二不信,他认定,秦叔宝只是一个跑腿的,他能做的,可能就是点灯熬油把这近万字抄写了遍,趁着上朝的工夫递上来完事。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唉,也难为了秦叔宝,抄写近万字也是不易。
小眼睛、短发、厚黑又无耻的一个影子浮现在李二的脑海中。
牢房中建言献策、马蹬马鞍马蹄铁、算计卢氏、灭突厥献策、弄炸弹、提纯卤盐之法,草原羁縻策、筹建学院等等等等,还有贞观犁、朝堂救李靖弄险,一桩桩、一件件,每件事情或让自己耳目一新,或让自己受益无穷。
损失啊,每每想起那个小子一时不能为自己所用,李世民就叹息不止。
难道是那小子所为?81Zw.ćőm
李世民把秦朗的过往之事,回想了一遍。不像,不像啊,不是一个人的手笔,那秃小子冒进有之,可惜还是太稚嫩了一些,这份折子不像他的风格。
李二从折子中看出一点老成谋国的味道,和那小子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行事风格相比,这份折子条理分明,思路清晰,不应该是同一人所为。更让李二确认不是同一个人的是,这份折子从方方面面,提出的建议和办法,这是一个对大唐有过仔细研究,清楚时政方针的人,才能弄出来的东西,以自己对那小子的了解,他的东西更多的是集中在奇思妙想和突施妙策之上,对这种系统的东西,了解的却是差强人意。
更准确的讲,让那小子出个主意想个点子,能行,但是,让他对现行国政系统的点评一番,那就别指望了,自己不夸张的说,那小子对现在的国策只是一知半解,这一点,已经验证过,许多的东西是错漏百出,前言不搭后语。
秦叔宝身后有高人啊,谁呢?
必须找出来,宰辅之材啊,不能让大贤遗野。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
“圣上,去秦府之人已回,翼国公没在府上,去了泾阳。”
张阿难进殿打断了李世民的思绪。
“所谓何事?”
“圣上,翼国公应该是记挂孩儿,过去看看吧。”
“怎么讲?”
“回圣上,臣前些时日听说翼国公、宿国公还有牛进达将军,把他们的孩儿从国子监退学,送去了泾阳李文纪处就学。”阿难趁机把自己知道的一点东西,告诉了李二。
泾阳,又是泾阳,李二知道,早些时日,张公谨的几个小子,就从国子监退学,转去了泾阳李文纪处,现在,又有两个国公一个将军的孩子,从国子监转去了泾阳。
泾阳藏龙卧虎啊!
难道,朕的宰辅之材也在那里?李世民捏一捏手中的折子,心中有了决断。
“阿难,去让李君羡安排一下,出一趟宫。”
“诺。”
等不了,一刻也不想等,必须把这个大材挖出来。
阿难刚要退出,李二想起一事,“阿难,一并让人通知蜀王同行。”这个儿子,回来有些日子,已经休息的够久了,还是继续丢去泾阳,帮忙照看着一点吧。
收起奏折入怀,盥洗更衣,一身轻装便服的李二又一次出现在两仪殿的时候,眉头一皱,心中哀叹,这一次的行程可能要泡汤了!
(https://www.skjvvx.cc/a/27616/27616729/7830766.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