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大清话事人 > 第458章 回苏之前,挑乱福建的局势

第458章 回苏之前,挑乱福建的局势


一圈看下来,

    李郁反而最不放心客家。

    不是整体,而是局部。

    受惠的那部分村寨肯定拥护吴廷。

    但是,

    没有受惠的那些客家人心思就难讲了。

    粤西(广府)和粤东(潮汕)也不是人人受惠,但是那部分人掀不起大浪,他们被受惠的同族压制了。

    因为,

    他们都居住在平原,互相之间联系紧密,来往频繁。

    而粤北是山区,

    这就意味着客家村寨之间的联系其实不是那么的紧密。

    如果,

    有一部分村寨秘密筹备大事的话,是可以瞒住很久的。

    ……

    不过,

    即使发生了,在没有外部干涉的情况下,其规模和烈度也可控。

    参谋本部那帮绍兴书生都是个中高手。

    他们递交了一份秘密分析,
    指出,

    粤北客家纵使有事,亦不足虑。但需警惕清廷福建官府介入搞事。

    吴国爱背后捣鼓,
    所以,
    也害怕别人捣鼓自己。

    巧了,

    清廷也很擅长捣鼓,从老奴起家就不停捣鼓,地理上最靠近辽东的蒙古草原深受其害。

    黄教、高丽贷、梅事、晋商、分区放牧、下辈子投好胎~
    把草原折腾的奄奄一息。

    但是,蒙古人嘴笨。

    他有苦说不出~
    ……

    历史就是这么的黑色幽默。

    最喜欢捣鼓别人的帝国,往往也最害怕被别人捣鼓。

    因为,

    能够看透全盘的那一小撮精英们心里很清楚:

    苍穹之下,尘埃之上,哪家帝国都经不起捣鼓。

    都是出来混的,

    谁踏马的没弱点?
    谁踏马的没点陈年旧伤?

    谁踏马的经得住反复折腾?
    所以,
    一旦发现有人在背后捣鼓自己,赶紧找出来,全杀掉!
    ……

    李郁下令,在梅关布置了一个步兵连。

    一旦有事,
    可迅速切断两省通道,阻止粮食流通。

    同时,

    下旨要求:

    (广东)饶平县、大浦县、镇平县、平远县~
    (江西)长宁县、会昌县、瑞金县、石城县、广昌县、新城县、泸溪县、铅山县、上饶县~
    (浙江)乐清县、青田县、丽水县、宣平县、遂昌县~
    还有吴军实控的仙霞关。

    所有驻军以及县衙,严格查禁(流入福建)粮食走私!

    50斤以上,当场格杀。

    50石以上,必须严查背后关系。

    500石以上,追究相关文武责任,同时报至自己案前。

    悬赏征求举报线索!

    缴获所得的一半(封顶50石),归举报人所有。

    ……

    其实,

    吴国一直在和福建做生意。

    王亶望把本省的木材、桐油、茶叶卖给吴国,又从吴国购买粮食、武器、还有各类日用品。

    李郁的意思是,

    粮食生意只能通过官方渠道,禁绝走私。

    每个月,
    卖给王亶望的粮食数额是经过精确计算的。

    狗喂的太饱,
    容易向主人龇牙。

    吴国外销的粮食能够保证老王的麾下基本盘不会饿死人,不出乱子。

    但是,

    不包括漳州泉州,施、黄两家的地盘。

    ……

    福建最大的弱点——极度缺粮。

    平原仅占全省面积的10%,多分布在沿海。

    占90%的山地,除了红薯其他什么都难种~
    本省(不包含大员)每年出产的粮食,最多也就喂饱三分之一的百姓。

    李郁打算用粮食这根绳索,套住福建的脖子。

    争霸天下,

    福建就老实蹲在一旁,打打鱼看看风景。

    千万别生出不该有的心思,下山搅局。

    ……

    李郁在用一双无形的手拨动局势,
    严控流入福建的粮食,希冀挑起施、黄、王之间的战争。

    这3家中,黄家最缺粮食。

    如今,

    福建水师已一分为二。

    靖海侯系经营泉州,被迫向王亶望示好,私下溢价购买“吴国的外销版”武器。

    而兵力更多的海澄公系经历了东印度公司舰队的打击,实力大损。

    两派,神奇的出现了实力均衡。

    谁也吃不掉谁,只能疯狂备战。

    海澄公一系(漳州府、泉州南部)日益缺粮,最终很有可能会盯上孤悬海外的大员岛。

    大员岛南部粮食产量过剩。

    可那是靖海侯施家的地盘。

    ……

    只有总督王亶望,
    得意洋洋的和下属和士绅们说:
    是他!

    在这乱世,辗转腾挪,苦心积虑,喂饱了闽北和闽西的父老乡亲。

    离了他,
    福建就得饿殍遍地。

    谁要是反对他,就是同时得罪了3方——清廷、吴廷、福建百姓。

    你们要感恩。

    不然,

    漳州府就是前车之鉴。

    ……

    漳州府,
    被潮州府(吴)和泉州府(靖海侯)夹在中间。

    两边不谋而合,执行武装封锁。

    一粒米、一块布都进不来。

    漳州平原虽然是福建第一大平原。

    可这2年频频遭遇台风灾害,粮食减产严重。

    加之,

    平原居民稠密,

    福建水师消耗庞大,粮食还是不够吃。

    ……

    漳州府古雷头,

    提督战舰甲板,

    一员浑身血迹的千总,单膝跪地:

    “军门,今日云霄刁民冲击官府粮仓,末将率兵斩杀1000余人。”

    黄仕简眺望陆地,低声道:

    “哪有什么刁民,都是饥民。”

    千总一愣。

    又听得黄仕简安慰道:
    “本官没有批评你,你做的没错!除了减丁,我们现在没有其他法子。”

    “军门,末将斗胆,找,找蔡牵买粮吧。”

    ……

    黄仕简瞬间暴怒,抽刀架在千总脖颈。

    “你让本官向一个海盗服软?”

    千总眼眶发红,慷慨呈辞:

    “军门,韩信且有胯下之辱。先买粮渡过眼前难关,然后发兵渡海,拿下大员岛南的凤山,我们就有粮了!”

    黄仕简的怒气逐渐下降,

    他收起佩刀,

    惨笑道:
    “其实你说的没错。眼前这关头,我们还不如蔡牵那海盗滋润。”

    “军门?”

    “就派你去吧,你和蔡牵都是同安人,正经的老乡。”

    “嗻。”

    ……

    泉州府,晋江县衙口村。

    靖海侯施家老宅祠堂。

    13岁以上男丁数百人齐聚一堂。

    简单的祖先祭奠仪式后,
    施令洋问:

    “诸位,天将巨变。我等何去何从?”

    立马有人接话:

    “侯爷,福建乃东南险要,吴贼打不进来!”

    有人附和:

    “对,我施家所有男丁组织起来就能撑起一支军队,控制福建,观望局势。”

    ……

    施令洋一言不发,转身望着正中挂着的先代靖海侯巨幅画像。

    他先前放出风声。    
    想放弃带陆,率全族搬迁至大员岛南部。

    如今的大员,已不是100多年的荒蛮之地。

    经过数代人孜孜不倦的开发,南部平原最适合耕作的土地全部成了良田。

    可以说,
    在整个大清国,就找不到比大员粮价还低的府。

    ……

    他环视着这些熟悉的面孔,
    肃然道:
    “既然如此,我施家就要全部动员了。”

    “即日起,施家15岁以上男丁全部入伍。再将各家的家奴、佃户、族内的远亲族人,加上晋江县半数男丁,编成一支军队。”

    众人齐刷刷叫好。

    这些人不愿意搬迁,舍不得他们在泉州的家业。

    细软金银可以搬走,但是那些宅子、铺子、田地搬不走,白白便宜了穷鬼。

    舍不得!
    ……

    随着施家军雏形初现,
    整个泉州府都被震动,有人欣喜,有人不安。

    总之,

    福建是愈发的乱了。

    王、黄、施3家斗法,各自不对付。

    依据《闽吴互不侵犯条约》,长驻福州的吴国观察员终于松了一口气。

    陛下不希望看到铁板一块的福建!

    陛下要看到血流成河!
    观察员频频出入王亶望府邸,施压索地。

    陛下看上了福建的一块小平原——兴化平原。

    此地位于沿海,海岸线中间位置,占据了兴化府莆田全县面积的四分之一。

    ……

    目前时机尚未成熟。

    必须待施、黄2家打成血葫芦之后。

    李郁拟将第3军团的一个团,走海路运输进驻莆田。

    屯田、修筑坚城、码头。

    水陆配合,控制一小块飞地。

    从此,

    更加方便操控,介入。

    除此之外,

    也为吴国的海运航线,增加了一处重要节点,为江南商船南下北归提供落脚点。

    大航海计划,
    初步路线是:
    金山卫——莆田港——潮州港——广州港——?
    如今,

    路径之上,已落3子。

    只差1个莆田港了。

    ……

    福建阴云密布,

    当事人之一,靖海侯府的密使却悄悄抵达广州府,求见李郁。

    李郁没有召见,

    因为一不是来降,二不是献礼,三也没送女人。

    见个鬼。

    秘书处侍卫陆舟在军营之内,接见了信使。

    信使也很坦诚,

    明说,靖海侯想和吴国直接做点生意,不让王亶望做中间商。

    用大员的粮食换吴国的枪炮。

    价格嘛,由吴国定。

    态度是好的,姿态也够低。

    不过,

    这明显是待价而沽,先晾个十天半个月再说。

    ……

    站在广州城墙之上,眺望四周。

    李郁突然问道:

    “5月,怎的这般阴郁?”

    “回陛下,往年天气不是这样的。今年不知为何,气温偏低,阳光偏少。”

    “春粮有影响吗?”

    “有,比往年减产1成到2成。”

    李郁眉头紧锁,低声吩咐身边侍卫:
    “催促一下各省的春粮产量报告,尽快送至寡人案上。”

    “是。”

    由于南北气候差异、粮食种类差异,各省的春粮收获时节并不相同。

    有早稻、晚稻。

    各地农夫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本地的水稻种下去。

    红薯的大规模传入,让无法种植水稻的山区、旱地、薄田都有了用武之地。

    红薯吃多了,泛酸水。

    但是,总比饿肚子要强。

    ……

    战争过后,广州城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老广对于吴军的接受度很高,基于双方都比较认同商业文化的前提。

    例如,

    遵守契约,守规矩。

    热衷搞钱,热衷消费。

    吴军士兵轮换出营,例如今天是单数营放假,明日就是双数营。

    辰时,

    士兵开始自由出营。

    申时,

    士兵陆续回营。

    吴军军饷不错,且论功行赏,赏银早早发放到了个人手里。

    部分人还有战场藏私。

    在战事基本快赢了的时候,顺一锭金银藏在自己怀里。

    这种情况很难完全杜绝的。

    各级军官和军法官心知肚明,

    原则就是,

    水至清则无鱼!

    在不影响作战、不耽误军令的情况下,可以当看不见。

    但是,别过分!

    ……

    每天,

    三五成群的吴军士兵,背着燧发枪游荡在闹市街头。

    先吃顿丰盛的早茶,后听两场小艳曲。

    中午去巷子里找家好吃不贵的馆子聚个餐,喝点小酒。

    下午,晃悠悠的回营。

    军法官会准时站在营门口,
    凡是看到脸红脖子粗的士兵,就出面喝止。

    然后,

    要求士兵沿着地面白线走直线。

    走的直,可以入营。

    走不直,军棍10下。

    每天,

    都有人因为高估自己酒量而责罚,同伴们笑嘻嘻的看热闹。

    大家都喝了,
    就你走不直,那挨一顿军棍也怨不得别人。

    ……

    闹市,

    不时有军法队巡逻。

    凡是遇到打架斗殴、吃饭不给钱、或者有其他违禁行为(去赌坊)的士兵,一概逮捕。

    以18世纪的百姓来看,这样的军队堪称模范。

    虽然比不上传说中的戚家军,可谁也没见过真的。

    广州市面,因为吴军的频繁消费而变得热闹无比。

    掌柜们都笑的很开心。

    这帮军爷兜里有银子,敢花钱舍得花钱。

    尤其是那些军服明显豪华的“吴国皇上的御林军”,出手更阔,对于美食颇有研究。

    ……

    到处都是背着枪炮的军爷,广州城秩序500年第一次这么好。

    泼皮无赖、帮会分子、打行镖局销声匿迹。

    全部跑去了周边的佛山、花县暂避风头,据说是担心被流放第1派遣军与披甲人为奴~
    很难查究,

    第1派遣军的名声是怎么传出来的。

    可能和他们被关在营区内,不得直接到市面上消费有关系吧。

    ……

    炮灰们花钱没边。

    主打一个,今日有银子今日花,绝对不省着。

    军官们可以出营,
    用褡裢包着银锭,

    走到酒楼,直接往掌柜的面前一砸:
    “10桌酒菜,麻溜的送到营区。”

    走到青楼,

    揪着老鸨,一通猛揉,
    腆着脸,笑嘻嘻道:

    “姨,上板歇业吧。”

    “今儿这条街的姑娘,我们全包了。”

    “别怕,我们从来不白干,银子嘛,我们有的是。”

    城中老广也算开了眼界,看着乌泱泱的姐儿们排队出城,去传说中的移动宁古塔。

    青楼老客只得悻悻而归,改去周边的佛山、顺德。

    (本章完)


  (https://www.skjvvx.cc/a/21022/21022204/108265903.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