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大明世祖 > 第五十五章司法

第五十五章司法


  “虽开国时吏治刷新,又有省试补官为吏,但科举出来能有几个能吏?”

  坐上回去的马车,朱静闭目养神,心中思虑起来。

  皇帝在西安府时,收养了不少的孩童,同时也有朱静、朱猛、朱谋三位宗室子弟跟随。

  但朱静跟随皇帝身边十来年,婚事都是他安排的,受到的影响自然是最大的。

  治国以民,以民为本的思想,深刻的镌刻在脑中。

  再加上他本就是穷苦出身,感同身受下,自然对此倍加认同,言行合一。

  虽然他离开了北京数载,但对大明朝廷却了解颇深。

  在他看来,这群科举出来,十年寒窗的官吏,七成属于庸官,两成半为昏官,只有半成干吏。

  至于为何没有贪官,因为在朝廷看来,你贪钱没事,做官最要紧的就是看住百姓,让他们安稳的纳税。

  但若是折腾出乱子来,只能是死官。

  庸官,按部就班,萧规曹随,在县里与士绅们和气相处,甚至占据下风,朝廷发下的政令就随意执行,

  从来不会主动做事。

  如兴修水利、平整道路,教化百姓等,基本上都是士绅来代劳。

  昏官则是办事糊涂,毫无主见,被师爷或者胥吏玩弄于股掌之间,成了他人谋利的工具,真正的印章。

  而干吏,莫过于压制士绅,安抚百姓,勇于任事。

  如海瑞这般,疏通吴淞江,白茆河,使其通流入海,两岸百姓得其商利,威逼豪强士绅交还强夺之地,造福数万人。

  当然,中枢的阁老们也在此中。

  “干吏难得,昏官难救,唯有庸官才能试图挽留一番。”

  “如今皇帝轻徭薄赋,四海升平,唯有法治最缺改进。”

  朱静呢喃着:“通判掌地方司法大权,自古悬案最遭人恨,若是培养许多宋慈这般,不,十分之一,就足以让天下大治了。”

  “法治,就从我朱十三开始吧!”

  手中捏着这本陈旧的洗冤录,朱静下定了决心。

  不过,他首要任务就是去皇宫中,向皇帝汇报工作。

  “过来说说,咱们的朱大神探,今日可显了威风。”

  皇帝外面披着一件红狐大氅,在雪日格外的醒目,内里一件黄色的棉衣,脚踏一双暖和膨胀的年棉鞋,整个人显得特别的和善。

  “臣不敢专功——”

  朱静知道瞒不过这位对自己知根知底的皇帝,也不想隐瞒,故而直言起来。

  听了一会儿,朱谊汐恍然:“一个小小的仵作,就能破了这件棘手的案子,若不是有他,你们就只能判其畏罪潜逃了。”

  “不过,洗冤录怎么那么熟悉?”

  穿越二十来年,后世的某些印象越来越模糊了,但一接触,他却总能想起什么。

  “是这个。”朱静呈上。

  “宋慈?大宋提刑官?”

  看到人名,朱谊汐才算是明白了。

  此人被誉为法医之祖,后世港剧排了好几版,内地也有个大宋提刑官。

  但在当时,却不闻名于世,只在一些特定人群中著名。

  翻阅一看,果然是一些关于尸体,踪迹等案例和判断依据,可谓是简洁而又明了。

  其讲究证据,在这如今甚是难得。

  在这个封建时代,判案的流程一般是人证为主,然后靠屈打成招,或者舆情什么的。

  至于讼师,那是有钱人的标配,秀才以上的身份,可以写诉状,熟读大明律,与官员辩护,从而达到诉求。

  众所周知,读书人基本都是四书五经,大明律根本就一窍不通,所以威风的官老爷们就被牵着鼻子走,毕竟大堂之上总不可能让师爷来吧?

  所以,官员们最讨厌的就是讼师。

  百姓们也讨厌,因为只有有钱人请讼师,贫苦人请不起,原告变被告不是假的。

  讼师所以被称之为讼棍。

  所以律师什么的,一开始就是为有钱人而生的,而非穷人。

  正义?拜托,律师也是要吃饭的。

  “此人在仵作之中极其有名,相传在整个南宋也是鼎鼎有名的,但宋史中却罕有事迹……”

  朱静奇道。

  “宋史加辽史,金史,三本编撰不过两三年,多少名人被遗落?”

  朱谊汐倒是毫无意外。

  宋史是元末紧急编撰的,而且还是三本一起编,时间又紧,只是简单的复制粘贴,罗列时间而已。

  再加上文人的倾向,许多人不曾被网入。

  如婉约词牌代表柳永,活字印刷的毕昇,这些都属于末流。

  但坚守钓鱼城,让蒙哥汗身死,给南宋续命数十年的大将王坚也被遗漏,就是离了大谱。

  词人、工匠、武将都被遗漏。

  像是宋慈这样在底层混,天天给庶民破案的清官,根本就不入其眼。

  毕竟南宋自建立起就为了苟活,也没空管其他事。

  “陛下,总巡警厅辖下的缉捕司专司抓捕要犯,这般破案倒是不怎么擅长。”

  朱静小声说道,底气不足。

  “也是难为你们了。”

  朱谊汐轻笑道:“抓一些毛贼青皮你们倒是合适,但破案就难为人了。”

  脱胎于五城兵马司的总巡警厅,乃是半军事化机构,只能在承担武警的作用,让其担任警察就有些过分了。

  消防,卫生,治安,外加办理户籍、暂住证,市场管理,追捕缉拿等活,用到的并没有多少脑子。

  破案,要的是脑子。

  这根本就是两码事。

  “为陛下效劳,臣甘之若饴。”

  朱静沉声道:“只是京城刑狱之事,多有推诿,虽有大理寺监察,但日理万机,复核死刑都忙不过来,怕是力有所逮。”

  “臣意,在总巡警厅下,再设一司,专司负责破案。”

  在刑狱系统中,大明的特色在于,各省都有按察使,负责平反冤案,监管刑狱,而在两京,却并没有按察使。

  同时,明清又与之前的王朝反过来了,大理寺负责复核死刑,刑部成了法院,专门审理一些要案,重案。

  这里的重案,一般都涉及政治上,而非普通百姓。

  这样一来,京城的一些杀人等重案,都是由顺天府尹,如今的顺天通判断案。

  一般情况下,民事案件和笞、杖刑案件,州县官员就判决生效(审结)了,司法案卷留着备查就行。

  徒刑及以上的案子,州县官府没有权力只能报给府城;知府(通判)没问题了,再给按察使。

  按察使可以审徒刑,结案,但死刑必须上报巡抚,巡抚再上报刑部复查。

  三级衙门权力不同。

  所以官场上最讨厌的就是越级上报,因为这破坏了权力基础。

  顺天府没有按察使,那徒刑以上就由刑部来复审,相到于后世的最高法提审民间的偷情小三案。

  那是相当离谱。

  故而京城也可以说是天下首善之地,天天刑部高官复审,这谁敢乱来?

  “你想给顺天府安个按察使?”

  朱谊汐眼睛一眯,看着朱静。

  “臣不敢。”朱静忙低头:“臣只是想设一提刑司,专门破解那些命案、奇案,给普通百姓平淡昭雪。”

  他现在可不敢说推行至天下。

  即使说他一心为公,但所思所想却太逾矩了。

  “提刑司?怎么那么像重案组呢?”

  朱谊汐嘀咕着,这对于刑部来说倒是一件好事,能省却不少的麻烦。

  而且,这个提刑司,也更像破案的警察了。

  “可——”

  在朱静的等待中,耳旁响起了一声带有磁性的声音。

  “提刑司就设在总厅和分局吧,街道上的支局就不用了。”

  “其他各司萧规曹随,到底是能做事的,而提刑司却是新设,你要亲自去兼管。”

  “总厅、各分局的人手,你亲自去找。”

  “若是行之有效,朕可能试着推行至天下。”

  朱静大喜过望,皇帝真是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可是陛下,人手不足啊!”

  朱谊露出无奈之色。

  朱谊汐轻笑道:“多找几个仵作,然后利用官爵,找一些机灵的读书人让他们跟在身边学习,别看整日里与尸体打交道,但只要是官,就有人想要当。”

  “至于将来推行,你如今就效仿军中的随军学堂,也设个学堂,专司教人破案的。”

  “不要怕人多,就怕人不够。”

  想到日后会有一批刑警充斥全国各地,朱谊汐就颇有几分激动。

  这是整个大明,乃至于中国司法的进步,里程碑式的进步。

  稀里糊涂的办案变成有理有据的办案,不亚于一场跃迁。

  皇帝越想越激动:“提刑司办案,要讲究三点,人证、物证、口供,这三者缺一不可,若是三者缺一,就不得入案,重新再审。”

  “是!”朱静面露难色,但只能应下。

  待其走后,朱谊汐找了个胸大腿长皮肤嫩的宫女,来了个降火处理。

  毕竟众所周知,火气太旺对身体有害,为了皇帝的健康和大明的江山社稷稳固,只能劳烦这群女子了。

  皇帝的权力,就是那么让人着迷。

  口腔清洁运动结束,朱谊汐半躺在榻上,感受着地暖的温度,脑海前所未有的灵敏。

  从司法制度上,他已经进行了改革。

  如将司法权从知县(知府)转给通判,实行专人专职。

  如今进入深水区,刑事案件进行专办,将不怎么专业的通判扔到民事和统管上面。

  让司法行业更加的专业化。

  而司法如此,监察工作又岂能放松?

  在绍武初年,他将给事中制度合并到了都察院系统。

  同时,向皇帝谏言的御史,一下子就缩减到了六人,余者只能倾泻到内阁和八部官吏身上。

  但怎么说,这群御史们就像那群通判一样,虽然专事专人,但其并不专业。

  风闻奏事。

  随意的弹劾,让其天不怕地不怕,大小相制,似乎是鞭挞群臣的利器。

  但事实证明,无论是宋朝还是明清,都察院这种监察机构,最后都不可避免的沦为了党争的利器。

  反正不用负责,瞎弹劾就是。

  如果要让按证据办事,这又有些不合情理。

  其御史们几乎都是初出茅庐,既无专业性,也没有人脉,根本就毫无证据可言。

  且这不是司法事件,而是政治。

  众所周知,政治是不需要讲证据的。

  一句怀疑其有司马懿之相,就足以让宰辅们方寸大乱。

  因为能入内阁的,哪一个不是六七十?

  朱谊汐对于朝廷的掌控力极强,此时就觉得督察院有些尴尬,用着不顺手。

  自然,其就变成了官场内部的纪委,需要讲究证据抓人。

  御史们精力和经验不足,立马坐腊。

  “所以,让御史们进行专业化改革。”

  朱谊汐闭上了眼睛,思虑起来。

  不知怎么着,他忽然想到了南朝鲜的检察官制度。

  其上可拿总统,中可抓财阀,下可拿庶民,可谓是威风八面,让人羡慕不已。

  当然,人家就是一条栓在本土的恶犬,缰绳掌控在美国人手里。

  一旦不听话,就是一顿鞭挞。

  而在这其中,检察官独立办案的思虑,却值得借鉴。

  独立办案权,上司无法干扰,同时也无法进行妨碍,这绝对是个好制度。

  这样一来,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党争了,让都察院沦为皇权手中的恶犬。

  同时,检察官自成一系,不会受到外界的政治干扰,即独任制。

  而如今的御史们,虽然不受制于上司,但他们却有求于宰相,想要外放升官,就必须配合人家。

  如果御史只能在都察院中升职,那就能最大限度的杜绝干扰了,对于吏治也是很有帮助的。

  “独立办案,自成系统。”

  皇帝露出了笑容,旋即又有一些无奈。

  这个时代,读书人都想掌权为官,整天弹劾人审案,怕是许多都熬不住吧!

  “让左都御史来见我!”

  一声令下,气喘吁吁的左都御史就来到皇帝面前。

  “御史台有多少御史?”

  “禀陛下,御史多选自二十至三十来岁间,心胸激荡之辈,故而历年来的进士们倒是颇多,有近百来人。”

  “你去选十个满腔正义的御史过来。”

  朱谊汐吩咐道:“我另有重用。”

  “是!”

  在他的计划中,每个御史,配备一个办公室,里面有近十人,缉捕、仵作、典吏、书办、亲卫等,配对齐全。

  他们的职责就专门调查百官贪腐案,独立办案,直接受皇帝调遣。

  专业化高,听话,更具有战斗力。

  


  (https://www.skjvvx.cc/a/20672/20672379/747901302.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