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方继藩朱厚照 > 第六百四十七章:传道

第六百四十七章:传道


要生了啊……

        方继藩虎躯一震。

        小朱做爹了。

        这确实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二人大眼瞪小眼:“何时生?‘

        “产期都差不多,想来都是这几日,你见了容侧妃的肚子吗,好大,比西瓜还大。”朱厚照兴奋的搓手:“本宫要生个儿子,像本宫这样聪明,生七个儿子。”

        方继藩拍了拍朱厚照的肩:“乖,女儿也挺好,不可厚此薄彼。”

        朱厚照冷笑:“生女儿不好,如我妹子那般,有什么不好,只便宜了你这样的人。”

        方继藩怒了:“殿下,天地良心,我如何不好了?”

        “你……”朱厚照开始惆怅:“你不懂为人兄的心思。”

        太子殿下即将要生了,不,而是他的侧妃们即将要生了,朝野内外,俱都关注,每一个人都激动的等待着皇子的降临。

        哪怕是内阁的大臣们,现在也开始掐着指头,开始算起了日子。

        怀胎十月,瓜熟落地,天气渐冷,却令许多人心里很暖和。

        大明,后继有人啊。

        子嗣昌盛,乃是一个王朝兴盛的象征。

        宫中,也早已开始忙碌起来。

        起初是七个侧妃有了身孕,此后又是正妃怀了孩子,可之后,东宫里便不再有秀女有身孕了。

        当然,这和张皇后的安排不无关系。

        太子太折腾了,这样下去,身子可怎么受得了。

        现在既然传宗接代的任务部分成功,眼下还是让太子消停一会儿好,留得青山现在,不怕没柴烧啊,因而,东宫的秀女换了一批,嗯……张皇后的审美,还是很正常的,至少朱厚照的气色,近来很不错。

        朱厚照决心给自己的皇子们织毛线衣,他在西山镇国府,盘膝坐在榻上,熟稔的打着毛线,他的织工很好,一针一线,哪怕是回针,都很讲究。

        他得织九件毛衣,七件是侧妃的,还有一件,是一个月之后,正妃产生的孩子,自然……还有一件是明年夏日的时候,自己的妹子也即将产下的孩子。

        朱厚照就是这般,一旦做起事来,就极认真,不为外界的琐事所感染。

        方继藩没他这耐心,一转眼,又偷偷去公主府了。

        …………

        占城。

        一个月前,王守仁带着自己的门徒们,抵达了这里。

        一路飞驰而来,他们精力充沛,倒是并没有露出疲惫之色。

        而今,明军的旌旗,已挂在了城头。

        这是一座新的城市,数十年前,安南攻占城国,将占城王都付之一炬,此后,安南人在原址建立了这座新城,这一路,到处都是稻香,王守仁等人惊奇的发现,哪怕要接近冬日,这里的天气,依旧宜人,不只如此,第三季的稻子,因沉重的稻谷,而起起伏伏,随风摇曳。

        这哪里是西洋之江南,江南的稻谷,也不曾有三季啊。

        不只如此,这里的稻子,明显比之江南的稻子要低矮一些。

        这显然,是经过了长期育种的结果,传闻之中的占城稻,不但早熟、耐旱,最重要都是,它低矮,对于稻谷而言,长得高,并不是好事,因为一旦大量的结了稻谷,因为过高,很容易稻杆被压垮,最终稻谷不等人来收割,便已脱落,没入泥泞之中,而越是低矮,越可以晚一些收割,使其完全成熟,谷粒饱满时,方可获得更高的产量。

        王守仁头里戴着交趾人特有的滕帽,这里天气炎炎,不戴着遮阴的滕帽,实是吃不消。

        占城的守将一听提学副使来了,亲自迎接,设宴,当日宾主尽欢,守将早已在城中腾出了提学行辕,可是王守仁却是拒绝了守将的好意。

        “吾来此,是教化交趾上下百姓,若在城内,在衙中,如何教化呢?交趾的百姓,九成以上,俱在郊外,不妨,这行辕,就在郊外吧,我看城西七里处,有一处村舍,它地处津要之地,不妨,我便在那里结舍,讲授学问。”

        “……”这守将有点懵。

        这个副使,脑子有点不对劲啊。

        可对于王守仁,守将却是半点都不敢马虎的。因为平西侯早就来了书信,说这是他的徒孙,敢怠慢了这位提学副使,抽死你。

        守将便干笑:“只是,若在城外,安全方面,难以得到保障,当然,这占城百废待举,现在也没有这么多规矩,一切都可便宜行事,只是……”

        “无妨……”王守仁笑了笑:“每月送来一千斤粮食就可以了。”

        次日,王守仁果然出现在了那村社,就在安村社外头,和徒孙们忙碌了下来,他们买下了一大块土地,暂时先建了一些草庐,住下,在这草庐之前,他们开辟了一块沙地。

        很快,在这清晨,便传来了郎朗的读书声,王守仁带着读书人们练剑,骑射,读书,偶尔,也会出现在村社里。

        这村落不小,因靠近占城,人口巨大,附近还有一个集市,经常会有士人、商贾、僧侣过往。

        王守仁的出现,对于这里的村民而言,是一件极稀罕的事。

        他们知道安南已经亡了,也知道自己竟稀里糊涂的,成为了大明交趾都司的子民。

        相对于那些不忿的士人,还有许多的旧贵,这些寻常的百姓,要显得平和了一些,因为明军驻扎在此,在他们心里,似乎和当初的安南人没有什么分别。

        这里是占城,许多人都自认自己是占城国的百姓,占城亡了三十年,虽经历了两代人,可当初的身份认同,并没有随之消除。

        一开始,人们发现,这个奇怪的人在没有阻拦的沙地里盘膝而坐,教授其他人读书时,似乎并不会因为大家的靠近观察,而对大家表现的反感。

        他依旧还教授弟子们读书,弟子们学的,也极是上心。

        他们和许多村民,没什么不同,读完了书,这些弟子,便开始各自做农活,他们养了十几头猪,还有两百多只鸡,他们还喜欢骑着马,在附近奔驰而过。

        不过……他们更多的时候,是与世无争。

        好奇的人,开始蹲在沙地周围,看着王守仁讲课了。

        王守仁见到了好奇的人,便带着笑容,走过去,他是极聪明的人,这些日子,他出现在集市和人沟通,居然已经简单的学会了一些占城的土语。

        “你想读书吗?”王守仁看着这二十多岁的青年。

        青年面目晒得黝黑,似乎是附近做工的,他看着笑吟吟的王守仁,吓的逃之夭夭。

        可王守仁无所谓。

        他依旧还是老样子,犹如进入了桃花源中的隐士,平和,且规律。

        第三日之后,那青年人跑了回来:“我想读书。”

        读书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本就是奢侈的事。

        可人都有求知的本能。

        从此之后,青年人便留下来了。

        他叫吴长大,很奇怪的名字。

        王守仁耐心的,教授他汉语,教他学习汉字。

        有时,徒孙们也会帮忙。

        吴长大学的虽有些费力,却很快。

        这一下子,附近许多人知道,这里可以读书了,且……是不要钱的。

        汉话和汉文,在安南国还在的时候,是属于贵族语言和文字。

        这一点,和朝鲜国差不多。

        贵族们自幼,就学习汉人的官话,学习汉字,读汉人的经典,至于寻常的百姓,却是根本没有资格接触这些的。

        而恰恰,在这个时代,安南国的一切典籍和文史记录,哪怕是世情小说,都是由汉字所书。

        因而,对于似乎吴长大这样的人而言,学习这贵族的雅言和雅文,本身,就是极荣耀的事,他意味着,他可以和数里外外的士子,用雅言对话了。

        他黑不溜秋的,而且经常性不爱穿衣服,可慢慢的,他开始发音,开始拿着木棒,在王守仁和他的门徒们的注目之下,写下一个又一个的文字,他能来此读书的时间不多,因为需上工之后,能够糊口才能来此读书。

        等他慢慢的开始用着不太熟练的汉语,说着简单的汉话时,已是一个月之后的事了。

        似吴长大这样的人,开始变多了起来。

        毕竟,它不要钱。

        而且在这里,这位先生很随和,闲暇下来的人们,无处可去,带着好奇,纷纷来此。

        沙地里,已慢慢聚集了七十多人,四十多人是王守仁从西山带来的,其余的,有老有少。

        他们彼此开始用汉话夹之以手语进行简单的对话。

        当然,人们最喜欢的,还是向王守仁提出问题。

        吴长大就有许多的疑问,他在所有人的注目之下,脸色发红,显得有些扭捏,却还是鼓起勇气,问出了一个许多人心底深处深藏的身体:“先生是汉人,我到处听人说,汉人是我们的敌人,先生,也是我们的敌人吗?”

        王守仁一丁点都不像是敌人的样子啊。

        可虽有人来此学习和读书,和背地里,关于针对汉人的仇视言论却是暗波涌动。

        吴长大脑海里,这个问题一直挥之不去,他想得到一个答案。

        当然,他也害怕触怒了王守仁,毕竟王守仁对待自己还不错。


  (https://www.skjvvx.cc/a/20/20806/28381365.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