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回到明朝当王爷 > 第106章 红袖侍酒

第106章 红袖侍酒


第106章  红袖侍酒

        柳榆槐樟,沿着溪水错落生长.因为这几日刚刚下过大雨,山中洪水泻过的痕迹十分明显,一些老树挨着河水的树根虬结裸露在外面,落水干涸的河道上散落着一些枯树干。

        一株垂杨柳下,斜斜的是一块大青石,石下汇成一方湍旋清澈的河水,大约一人多深,四丈方圆。左边山坡上就是左哨营五百亲军建起的营房,山道下是高老庄,从这儿可以俯瞰整个村庄,看清自已家园中的院落亭台。

        进入六月中旬,天气炎热,乡村环境虽然清静幽雅,可是知了昼夜聒噪不休,叫人难以入睡。此时,一张香妃竹榻就搭在小河边上,杨凌跟老太爷似的躺在竹榻上,斑驳的阳光洒在他的身上,让人昏昏欲睡。

        他的双手双脚都缠着白布,一根鱼竿儿矗在他的身前,鱼漂儿在水面上轻轻地打着晃儿,鱼儿早脱了钓,却无人去换上鱼饵。

        从京师回来已经十天了,杨凌被夹棍拶指弄得血肉模糊的手脚在女神医高文心的精心侍候下早好的七七八八的了,可是韩幼娘、玉堂春几人不敢大意,见他腕上足踝嫩肉初生,怕磨破了皮儿,仍然缚着厚布好生将养。

        身下这湘妃竹榻是严嵩赠送的礼品,严家在地方上算是个小地主,进了京城可就排不上字号了,既送不得大礼,干脆送些应时的雅物,倒挺合杨凌的心思。

        杨凌对帝陵取回的土壤为何没有破绽,一直心下存疑,严嵩拜访时他也曾旁敲侧击地试探了一下,严嵩心里一直以为成国公和王守仁才是奉旨作弊的人,说不定杨凌也知道真相,所以倒不敢据功自有。更不敢说出实情。

        可是他既以为自已窥破了其中秘密,又心痒难搔,生怕人家不知道他也是助了把力的,所以言语间不免透露出些许消息,杨凌听出是成国公、王守仁和严嵩三人联手助他渡过难关,心中的感激自然难以言喻。

        回来这几日,锦衣卫钱宁、于永,神机营三司官佐、内宫衙门刘瑾、马永成等这些有交情、有关系地人大多亲来探望。走不开的也托了人送来厚礼。

        这些人出手何止千金,杨凌挨了顿打,上了趟菜市口表演了一通清官秀,忠臣名誉遍传民间,还赚得钵满盆溢,戴义、李铎、倪谦几人可没得比,不但比不了,他们还得买了礼物也上门来探望杨凌。到此情形他们也知道能够免死九成九是赖着杨凌,这个探望自是谢恩成,只是彼此都心照不宣罢了。

        杨凌曾任职东宫侍读,归属詹士府管辖,所以詹士府也礼节性地派人前来问候了一下。杨凌如今是帝前宠臣,灸手可热,詹士府也不敢怠慢了,竟然派来一位翰林学士慰问。

        杨凌是宣府最年轻的秀才。十六岁就得了功名。詹士府派来的这位更不含糊,这位正德帝的侍讲学士名叫杨廷和,十二岁时就是名满巴蜀的神童,由学政特批跳过童生、秀才直接考上举人,十九岁中进士,二十岁入翰林,那一溜儿辉煌,杨凌的学历跟人家一比。可真是米粒光华与日月争辉了。

        好在这位年近五旬的杨学士为人很随和,平素说话也绝不因为自已饱读诗书就开口闭口地充满酸腐气,两人一番攀谈,杨凌对这位侍讲大学士顿生好感。

        杨廷和本来只是碍于皇帝的面子,才受了詹士府差遣前来看望,对这位秀才出身、火箭般串升起来的帝前宠儿,他心中也是不以为然的。

        可是一经攀谈,杨廷和发觉这位秀才说话虽然杂乱无章。对于种种事务的看法没有一个系统的观念。但是每每口出奇语,必一言中的。或能道出其中厉害,若能举出解决之法,虽然有些奇思妙想过于激进,未必适合朝廷采用,但是这种超人一等的见识就是许多饱读诗书地宿儒也想不出来,有时漫不经心的一句话,细细想来竟是大有道理,杨廷和不禁对他刮目相看,顿时收了怠慢之心。

        幸好杨凌不知道这位本家的赫赫威名,与他攀谈时想什么才无所顾忌地放胆直言。他的学问虽比不得杨廷和,可是偶尔随意一句话,有可能就是后世有识之士观诸历史后总结作下的结论,他这时说出来,在杨廷和眼中,自然觉得此人颇有远见,见识不凡。

        这就象一个顽童和一个武林高手,顽童无意间地一句话,一个举动,恰好蕴含了什么至理在里面,他自已虽茫然不知,可是看在行家眼里,却是大受启发。

        杨凌说的那些不成系统的错错落落的观点、见识,杨廷和可不敢以为这些发人深省、前所未闻地话杨凌本人也不知就里,还道人家是不肯深谈。

        但他学问何等深厚,只消受此启发,结和他的学识和经验,自然推演衍化出真正可以施之于朝政的举措,这一来杨廷和可不敢当他是不学无术之辈了,还道此人深藏不露,不由对他肃然起敬。

        杨大学士倒不忌才,回去后提及杨凌,颇多赞誉。杨廷和在翰林院中是极有威望的才子,有他一句赞语,再加上那个新晋的翰林严嵩没命地吹捧,原本对于杨凌越级高升,比他们苦读多年还在翰林院熬年头混日子感觉不满的翰林们可不敢太张狂了,原本经常公开斥责杨凌秀才出身、难称大任的马上少得多了,这桩好处倒是杨凌始料未及。

        李铎戴义等人其实第二天来看了杨凌后便赶回泰陵去了,倒不是他们伤势好的比杨凌更快,而是现在他们巴不得当初被洪钟打地再狠一点,如果他们被抬回泰陵督工,才显出他们对朝廷的忠诚呢。

        杨凌这回也学了个乖巧,不敢再怠慢公事贻人口实,本想跟着赶回泰陵去。戴义却以为他是“放心”不下那位诬告他的王三少爷,急忙地拍胸脯、表忠心,一副“我办事你放心”的模样。

        可他一脸的奸笑,杨凌可不想和王琼解下不解之仇,看了他模样反而更不放心了。恰在这时,当今正德皇帝地恩旨到了,正德皇帝这道旨意,先把弘治帝送给杨凌的那副悬崖劲松图送了回来。

        估计正德皇帝也知道怎么比他也比不过先帝的绘画水平。所以那画上他也没敢胡乱涂抹,填首词加句诗什么地,不过他却加盖了一方大印。比字画比不过老爹,那就比谁地印大好了,正德那方印,跟玉玺差不多大小,挺好一副山水画,上边通红一个四四方方大印。怎么瞧怎么不伦不类。

        正德旨意上诰封了韩幼娘为三品诰命夫人,嘱咐杨凌好好养伤,在家中静候旨意安排,杨凌本来就不是真心想去修坟,这一来就顺理成章留在家里享福了。

        迎来送往的忙了几日。今儿消停了,杨凌就叫人搬了竹榻,和幼娘到这山涧溪水旁乘凉钓鱼。韩幼娘见相公有了倦意,轻轻将温润柔软地小手从他手中抽了出来。拉过一旁柔滑的薄衿替相公搭在腰间,然后踮着脚尖儿悄悄地走开了。

        她这一动,只是略有倦意地杨凌就醒了,杨凌眯着眼,悄悄张开条缝儿看着幼娘,只见韩幼娘蹑手蹑脚走开了些才恢复了身形,她站在一棵树下转了两圈儿,仰着脸儿打量一番。又鬼鬼祟祟地扭过头看了眼杨凌。

        杨凌好奇心起,不知道幼娘要干什么,一见她扭头,忙闭了眼装睡。韩幼娘见杨凌睡熟了,又四下张望几眼,然后飞快地拉起裙裾塞在腰间,挽起两只袖子,往掌心里淬了口唾沫。双手一攀树干。双手交替攀援,迅捷得像只灵猴儿。俏臀左晃右晃的,刷刷地攀上了高高的树干。

        杨凌吃了一惊,本来还怕韩幼娘摔下来,可是看到她这么矫健的身手,不禁大为叹服,韩幼娘站在树干上神色间很是欣然,好象很久不曾玩过这游戏似的。

        这是一棵有些年头的老桃树,下边的枝干被樵夫已经砍去,只留下些尖锐的枝权,树冠茂盛地扬响起,听起来是一首曲调古朴的曲子。

        杨凌听之不懂,高文心胸中所藏可不止是医术,听出那曲子是《古相思曲?。那强自平静了许久的面容终于遏制不住浮起一抹晕红,杨凌只觉腿上又是一疼,不觉苦着脸道:“姑娘轻些......疼......”。

        高文心咬着唇,黑白分明的眼睛睇了他一眼,清秀地脸蛋儿红馥馥的,忽然间似是充满了妩媚的女人味儿。她不太自然地抬起手来挽了拘鬓角的秀发,把自已羞红的脸颊全埋了下去,按住杨凌那一条大腿只是扎个不停。杨凌半边身子酸麻不已。却又不敢声张,心中不禁暗暗叫苦。

        总算高文心及时醒觉。看到杨凌大腿发颤,好象正在忍耐痛苦,忙起了针,换了一条腿,待她用完了针,玉堂春才提过篮子,请杨凌和幼娘用餐。

        难怪玉堂春累的流汗,那篮中放了一个西瓜,四色精致的小菜,十多张薄软的糖饼儿,最上边还搁了一壶竹雅地琴声中嫣然吟道:“田家足闲暇。士友暂流连。三春竹叶酒。一曲鹍鸡弦。请老爷满饮此杯!”

        受不了啦,受不了啦,杨凌浑身不自在,这种“腐朽堕落”的封建士大夫生活,也不是没经过培养锻炼的人就能泰然处之的啊。

        他接过杯来,神情仓促地刚想答话,远远的有人高声喊道:“杨大人,杨大人在哪呢?咱家是谷大用,听到了你应一声呐”。

        “谷大用?”前两天马永成出宫采买倒是来过,谷大用随侍帝前。轻易是出不得宫门的,他来了,那么皇上......

        杨凌想到这里慌忙从温柔乡里跳起来,急急穿上靴子,他刚刚站起身来,就见十多个青衣箭袖的彪壮汉子,从那草丛路口闪了出来,后边踱出一个花花公子。身穿一件淡色素花的箭衣,下穿青袖散脚裤,裤脚窝窝囊囊地塞在羊皮短靴中,形似灯笼。这是这月份京师纨绔子弟最风流地打扮。

        那公子模样长得倒俊俏,手里吊儿啷当地提着一枝鞭梢儿乌黑地马鞭,老远的望见杨凌他便哈哈大笑道:“杨侍读,朕略施小计就逃出宫来啦,你地伤可好些了么?”

        杨凌赶紧上前见驾。施礼相迎道:“皇上怎么来了,微臣不知,未曾远迎......”,正德皇帝笑嘻嘻地举起马鞭在他肩上敲了一记,假意斥道:“少跟朕来这一套”。

        他闪过杨凌肩膀向后边瞄了一眼。啧啧道:“羡慕死朕啦,你想钓鱼便钓鱼,想吃瓜便吃瓜,想跑到山上睡觉便有人给你扛来竹榻。朕在宫里想干什么都有人痛不欲生地进谏,被人管的喘不上气来,唉!苦哇,真想和你换一换,过些舒心日子”。

        杨凌听了吓了一跳,正德虽是一句戏言,可是自从上次险些挨刀,杨凌对这些他平素并不在意的小节可不敢再马虎了。他不在乎、正德不在乎。但别人在乎。在有些人眼中这些恰是君臣父子必须遵守的礼节,否则就是不君不臣,不忠不义,杨凌可不敢授人口实。

        他忙陪笑道:“皇上是一国之君,百官对皇上自然寄望甚深,他们也是为了皇上好啊”。

        正德悻悻地哼了一声,这时谷大用去河边濯洗了一方手帕,跑回来递给正德。正德接过来胡乱抹了把脸。然后拉过杨凌手腕看了看。欣然道:“爱卿身子好了,这便好。这便好,朕难得出宫一趟,这些烦心事不去说他,你也不用假惺惺劝谏,朕知道你和那些书呆子不一样,呵呵......走,陪朕好好游玩一番,回头朕还有件大事要和你议议呢”。

        杨凌回头看看,飞快地向玉堂春等人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们退开,然后迟疑道:“那......。皇上不妨也去柳下听琴饮酒,一起钓钓鱼如何?”

        历史上正德皇帝好色的名头太响了,杨凌不通历史,但野史逸文看过不少,据那上边说起正德逸事,曾说他夜游宣府,看见一户人家就进去,自已唤过女眷宠幸,让人家地男人在院子里等着,然后兴尽再去玩下一家,杨凌看这段故事时,除了对正德皇帝这么饥不择食的的审美观点和超强性能力有所怀疑外,倒未怀疑他好色的真假,毕竟历史上是众口一辞的。

        自从天缘巧合认识了正德皇帝,虽说目前还看不出正德丝毫好色的迹象,可是今天这环境、这情调儿,呃......真的很容易叫人饱暖思淫欲。再说正德渐渐长大,也快大婚了,万一碰了女人开了窍呢?不得不防啊。

        杨凌多少有了些戒心,所以想把女人调开,哄正德去钓鱼。不料正德皇帝听了皱眉不耐道:“听曲钓鱼有甚么好玩?走,你既然身子好了,去把你的亲军调来,陪朕去山中演武,看看士卒打仗,那才好玩”。

        杨凌现在可供操练地只有五百亲军,人数既少而精,弹药也显得充足,所以在杨凌的要求下,日常山中演兵是常有的事,杨凌没想到正德说的好玩居然是玩枪玩炮,这个倒好办。他松了口气,忙道:“皇上要看演兵那倒容易,只是皇上龙体贵重,上了山须在掩体内观看演军,不可轻易现身”。

        正德喜道:“这有何难,走走走”,他急不可耐地拉住杨凌,向幼娘高喊一声道:“幼娘姐姐,朕和杨侍读去看演兵啦,你们自已钓鱼听曲儿吧”。

        杨凌足踝上肌肤新生,不敢走得过快,他向韩幼娘扬了扬手,随着喜滋滋的正德走在山间小路上,顺手折下一枝蒿草味儿浓郁地青草嗅了嗅,随意问道:“皇上有甚么大事要与臣商议?是要臣去泰陵督建么?”

        正德走在前边,随口说道:“泰陵上的事你挂个名就行了,现在戴义几个人卖力的很,朝中也不见有人聒噪,这些事不用你操心。

        你是不知道哇,现在六部缺了几个官儿,朕不想再用白发老头儿,想任命你为刑部尚书,可一大帮老头儿不答应,说你德望才识不足担此大任,气得朕没法儿。还是大用精明,给朕出了个好主意“。

        杨凌一听这几位太监大哥又帮他出好主意了,一颗心不禁提溜了起来。只听正德振振有辞地说道:”他们不是说你才识不足,不堪重任吗?朕叫你出席经筵,好好震一震那帮死老头儿,对了......经筵你知道吧?”

        自从正德继位后,百官不断上疏要求皇帝重开经筵,杨凌早就听说过了,怎么会不知道这经筵是什么东东?他一听正德皇帝叫他出席经筵,去与饱读诗书的文武百官谈经论道,议论文学典章、朝政大事,这位冒名顶替、有名无实地杨秀才吓得心里就象几百只蛤蟆在跳井,顿时卟嗵卟嗵卟嗵......


  (https://www.skjvvx.cc/a/20/20218/3257429.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