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在古代逃荒的日子 > 第九章 搬运粮食

第九章 搬运粮食


  天渐渐破晓,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这时,万籁俱寂,突然有了一声鸟叫,划破了这寂静。一会儿,东方天际浮起一片鱼肚白,万道霞光透过云隙照在院子里。
  此时院子里正有一少年身穿劲衣,手持一把长剑腾转挪移,剑势如虹似游龙穿梭。虽是长剑如芒,气贯长虹的势态,却是丝毫无损他温润如玉的气质。日出的光晕撒在少年身上,显得越发英姿焕发。
  罗玉珍打开房门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美景。她不由得看呆了~实在不是她花痴,主要是在前世很难见到如此温润如玉又不失男子气概的美男子。
  这些日子,叶浩宇把她爹的后事安排的井井有条,没让她多操一点心。回家后,他也一直陪伴在她左右,他虽然没说什么,却会找话本给她解闷,会在她做饭的时候帮她烧火。
  她以前是个孤儿,什么事情都是靠自己解决,有什么困难都是自己咬牙克服,即使在末世时也没有想过依靠任何人。
  在这个陌生的世界,她第一次感觉到有人在背后支持她帮助她的感觉。到现在,她才有了一种她们是夫妻的真实感。夫妻,就是相互陪伴,相互扶持。
  而且家里人也很照顾她的情绪,叶父对于叶浩宇帮她做家务没提出任何异议,反而很是喜闻乐见。达哥儿也很依赖她,经常弄出一些动静,想引起她的注意。罗玉珍在这里感觉到了久违的家的温暖。你们对我这么好,我也会对你们好的,她如是想。
  ······
  日子照常过着,叶浩宇开始勤奋的学习,打算三年后下场。罗玉珍则开始考虑着怎样改善家里人的生活。她以夫君读书耗费脑力太大需要补充营养为由,坚持一日三顿饭。
  叶父觉得有道理,并且达哥儿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他也就同意了。之前就提到,叶浩宇的祖父当官时攒了不少的银钱,那时候家里富裕,建了青砖大瓦房,奴仆成群。
  祖父和三个大伯去世后,叶父也没有不管他嫂子们及几个侄子。他心疼侄子侄女,没想抢占他们的财产,也没有亏待他们,一直把他们精心抚养长大。等到侄女长大后还给了份嫁妆把她风光的嫁出去。
  侄子们长大成家后,祖母就在临去世前主持了分家,把该给他们的财产都分给了他们。
  所以大伯娘和二伯娘她们一直很感激叶父,就算她们分出去了,也经常让孩子们来叶家帮忙。叶浩宇的几个哥哥或经常砍柴送到家里,或打些草来喂牛。可以说叶家从来就不缺柴火,厨房边的放柴火的木棚里什么时候去看都是满满的。
  分家后,叶父要准备科考,家里除了佃出去的田地及县城里租出去的两间商铺每年有些进项,再没别的收入。其实这也是很大的一笔收入了,绝对够普通老百姓过着大鱼大肉的生活了。
  但叶家两父子都要考科举,这纸墨笔砚花费就不是一般人家能支撑的起的。叶父没办法开源,就只能想着节流,然后就把家里的奴仆全都遣散了。
  后来叶父觉得自己科举无望,就放弃了再考,还能省下银子给儿子更好的教育。不得不说,叶家和罗家还真是同病相怜,都是从富裕慢慢变得衰落。
  叶家本来也还有些存银,给叶浩宇娶妻办喜宴就花的差不多了。家里也就还有些去年佃农们上交的粮食,但因为去年粮食歉收,收上来的粮食也吃不到今年秋收。所以现在叶家吃食上还是有些紧张。
  正好罗玉珍这两天想到了把她空间里的粮食正大光明拿出来的法子。这天上午,她敲了敲叶浩宇的房门。
  “进”
  “浩宇哥,还在看书?我今日突然想起来,我家,额~~不是,是我娘家,我娘家地窖里还剩下很多的粮食,放在那不吃也会坏掉,我们去把那些粮食搬回家吧?”
  叶浩宇停下手中的笔想了想。“现在?”
  “对啊~现在!”
  “好吧,剩的粮食还多吗?我一个人能不能搬完?需要叫上爹一起吗?”
  “多!很多!还是叫上爹一起吧,我怕你一个人累着。”
  “行,那你去跟爹说一声吧,我要换一身粗麻衣服。”
  “好”
  罗玉珍一想到马上可以广明正大的填饱自己的肚子,就开心的走了。
  等她们到罗家后,就看到罗家院门大开着,几个孩子在院门口玩耍,张二娘在扫院子。几个孩子一看到有牛车停到院门口就朝院内大喊。
  “娘,娘,珍珍姐回来啦~”
  罗玉珍下车从空间里拿出几颗剥了糖纸的糖递给孩子们,就让他们自己玩去了。
  张二娘听到声音就放下了手中的扫把迎上来。张二娘是张奶奶的二儿媳,原身记忆中她是个内向不爱说话的,平常和这位二娘接触的也不多。
  罗玉珍就直接道明自己的来意。“二娘,你忙你的,不用管我,我是带我夫君来拿一些我爹以前的书,顺便把屋里一些能用的带回家用,免得放着浪费。”
  张二娘看了看叶浩宇及叶父,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这可是秀才公和秀才公的爹呢。她紧张的蹭了蹭腰间的围裙,低声回答道:“行,那珍丫头你去拿吧,我正好也要出门了,孩他爹还在地头等我去翻地嘞。你走的时候不用锁门,娃他们就在门口耍着呢。”说完,张二娘就拿着工具走了。
  罗玉珍拿出钥匙把他爹的书房打开。
  “爹,浩宇哥,书房里有很多我爹珍藏的书籍,你们先去挑一挑看有没有什么想看的带回家慢慢看。”
  “好”“好”
  叶浩宇和叶父都是爱书的人,他们也不推辞,径直去挑书了。
  罗玉珍趁此机会赶紧打开房后面的地窖,这地窖在她走之前是用大锁锁起来的,她也不怕张奶奶她们一家知道这地窖里面有些什么。
  进了地窖,她发现里面十平方米的地窖里没有多少的粮食,就只有半袋子稻米,一袋黄豆、一袋萝菔,这萝菔其实也就是现代常见的白萝卜,只不过古代萝卜都称为萝菔、罗服、雹突。另外地上还有两三颗烂了的菘菜。(菘菜也就是白菜)
  罗玉珍想了想,从空间里拿出没有脱壳的稻米、小麦、还有大豆、黄豆。拿出的这些粮食中小麦最多,其次才是稻米,然后是黄豆,这些就把地窖填了三分之二。她又拿出了一袋萝菔(萝卜)和三颗菘菜放地上
  罗玉珍总觉得缺了什么,想了会儿,突然想起来。她赶紧从空间里拿出六袋子现代加工过的加碘盐,把包装都拆了,然后倒进准备好的罐子里。这一袋子就是500g,六袋子就是三公斤了,可以吃好久了。
  罗玉珍又从空间里拿出两桶
5公斤的芝麻油,把油倒进早准备好的大陶罐里。她记忆中现在是有芝麻油的,不过这里不叫芝麻油叫胡麻油,而且现在市面上的胡麻油很少。普通老百姓平常炒菜都不放油,富裕些的就偶尔用些猪油。
  胡麻是几百年前一个叫班骞的出使西域,带到中原地区的。罗玉珍在心里猜测这个班骞和前世出使西域的张骞是不是同一人,不过这个世界的历史上班骞出使西域同样对开辟从中原通往西域的“丝带之路”有卓越贡献。
  通过“丝带之路”,西域的胡麻、胡桃、胡椒、葡萄、苜蓿、石榴、和地毯等物品传到中原。而且现在深受北方各阶层人士喜爱的胡饼也是由西域传入。
  胡饼,乃是由于其表层撒了胡麻而得名,制作方法和今天的烧饼差不多,也是在炉壁上烤熟的。没条件的不撒胡麻,直接烤着吃也很是咸香酥脆。
  罗玉珍看着拿出来的东西差不多了,就出了地窖去找叶浩宇。正好叶浩宇他们也已经挑好了书正往地窖走来。当他们看到地窖里满满的粮食时几乎已经呆了。
  他们觉得罗家剩的粮食再多,一辆牛车也应该够装了。结果看这样子,一辆牛车得跑三趟才能搬完啊~
  ------题外话------
  我国的早期烹饪顶多用动物油,就是脂(牛羊油)、膏(猪油),量少。汉朝的时候张骞终于从西域带回了胡麻,我们才开始用麻油,但仅限于点灯。


  (https://www.skjvvx.cc/a/14905/14905327/96568529.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