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泰晤士河边的小孩(二)
作者:先跟大家提个醒,主角接下来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英国!一切行动都建设在英国利益的基础上。
不亲美,不亲德,不亲法,不亲苏,不亲日……
再难也不向美帝国主义妥协(滑稽)!欧洲还得靠欧洲人自己解放!
二战打完并非大结局!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加入番外——三战剧情也可能出现,至于谁跟谁打就不用我多说了。
正文:
伦敦被称为“雾都”,其实早在中世纪,伦敦就开始出现煤烟污染大气的问题;当时的英国国会还颁布过国会开会期间禁止工匠使用煤炭的法令。
由煤支撑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由于工厂大多建在市内,居民家庭又大量烧煤取暖,煤烟排放量更是急剧增加。
20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
在无风的季节,烟尘与雾混合变成黄黑色,经常在城市上空笼罩多天不散,形成曾经客居伦敦的老舍先生描绘过的“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
喜爱英国文化的旅游者或许会暂时沉缅于雾都的朦胧景色,但长住在此的伦敦人对此深感困扰。
浓雾会妨碍交通,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和烟雾颗粒更会危害居民健康。
为此,英国于1875年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尝试减少城市污染。到20世纪20年代,由于政府对工业加强管理,煤在工业燃料中所占的比例下降,煤烟污染有所减轻,但并无质的改观。
1952年12月4日,伦敦上空的冷高压导致大气湿度增加,风力微弱,污染物难以扩散,呛人的浓厚烟雾弥漫全城5天之久,几天内死亡人数比平时增加了4000人,这就是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
当然,我也不能排除某些人是因为看了《雾都孤儿》这部小说才认识伦敦的。
爱德华低着脑袋沿着海岸走着,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数日前,在乔治王子的要求下,爱德华被送往伦敦接受最高等的教育;坐了一天火车的爱德华,就在昨晚终于抵达了伦敦火车站。
在一些高等人士的带领下,爱德华乘坐马车抵达了白金汉宫——也就是维多利亚女王所住的地方。
在那里,爱德华接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隆重接待。
(主角是爱德华七世的孙子;是乔治五世的儿子;是乔治六世的哥哥)
而爱德华也凭借着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赢得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喜爱。
随后,维多利亚女王许诺会把爱德华送入全伦敦最好的贵族学校,接受全英国最顶端的精英教育。
但习惯了穷鬼生活的爱德华,怎么可能一下子接受这新的生活方式呢!
尤其是那一天的生活安排,简直就是爱德华的噩梦。
所谓穷鬼有穷鬼的烦恼,贵族也有贵族的烦恼!爱德华也是亲自体会过了。
在部分人的眼中,贵族就是那种好吃懒做、素质极差、不爱学习的富家子弟罢了;但在欧洲,绝大部分国家的贵族可不是这样的!
德国贵族以容克家族为代表。容克贵族以参军为荣,认为一切荣誉只能在战场上表现出来;且容克贵族也在一战战场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素质,完全做到了“骑士精神”的要求。
而英国贵族同样如此——18世纪的英国贵族普遍认为,享有种种特权的人尤其应该重礼仪、守纪律、明责任、善自制。他们喜欢聘请学术上有名望的人督导下一代的教育,在他们眼里,人文学科教授富学识,明事理,行为举止优雅得体,处处堪为子弟法式,即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而到了一战时期,英国贵族可谓是做到了以身作则的美好品质。
1914年,英国伊顿贵族学校人声鼎沸,5000余名贵族毕业生戎装待发,即将开赴能为家族带来荣耀勋章的“绅士战场”。
后来据统计,在一战中,英国总参战兵力达600万人,死亡率为12.5%;而当时入伍的英国贵族伤亡率竟然高达45%。
一战过后,纯正的英国贵族已经寥寥无几了。
英国贵族和我们所认为的不一样是,欧洲贵族拥有几百年之久的传承,骨子里的贵族西厢支配他们的行为,告知他们必须冲锋在前。“骑士精神”让这些贵族光荣地死去可能要比羞耻地生存更为值得。
英国贵族上下以上战场为荣,但战争让死亡变得如此平常。近一半的贵族子弟牺牲,这关系着每一位贵族的家族存亡,但贵族的修养和隐忍的能力让他们沉默,即使后来有许多关于一战的会议记录,也很少有贵族阶层的声音。
当时的一位英国爵爷说:“如果我有二十个儿子,那么如果任何一个在他该走向战场时而没去,我会觉得无比耻辱。”
(https://www.skjvvx.cc/a/14489/14489007/502524936.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