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姬家状元加一
等到四月底,户部才把今年的春耕情况完全统计整理好。
今年春天确实比往年冷了一些,幸好北方各县都有分到塑料布,朝廷又开年就把抗春寒的各种措施预案发了邸报,各地官员不论有没有相关经验,都能有个参考,不至于手忙脚乱。
天气对产量当然是有影响的,经过计算,损失比预期的多了一成,但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之前派出去巡查各地粮食仓储情况的“监察队”,已经转过大半个藜国。他们传回来的公文内容也还比较乐观。贪官污吏当然有,只是总体来说不算严重,该罚的罚、该办的办,窟窿太大的也能暂由周边合力补上。
百姓的抗风险能力比从前高了许多,家有余钱,春耕就能多投入一些,在官府的调配帮助下,损失便能小很多。所以,恶劣天气对民生的影响有限。
但那些渎职的官员被抓个正着后,就没那么好过了。
派出去巡查的队伍,人员组成都是下足了功夫的。虽说不少人都跟朝中的派系有关系,但没有任何一个小团体能主导某支队伍。
人员都是打散了分配的,各队的路线也都是提前圈定并且保密的,往来公文还走急报专线。这样的设置下,其他人都别想比圣人更早知道消息,各地的实情也很难瞒得住圣人。
这波反腐行动,着实扫出了不少朝堂角落里的灰。对上面的人来说,并没有伤筋动骨,但也是剜肉一样地疼。
今年的春闱可是考完了,这届礼部试的题目,出的大都偏向实践,打了众多贵子们一个措手不及。
他们的学识都不差,平日里史书、农书、杂书也都没少看过,但纸上谈兵终究只是理论,以古为镜也会有“时差”产生的代沟。藜国现在的发展,放到日后的史书里都可以赞一句“极速跃进”,没点儿生活体验的书生,纵然学识再好,也很可能会栽。
反倒是好些寒门子,还有耕读传家的学子们冒出了头。
那种被家里捧着,一心读书不理俗务的、全家的希望,并不在此列。这次高中的人,多是放下过文人的身段,真的为生计犯愁过、或者亲自打理过俗务的人。
其中的绝大部分人,和世家都没什么联系,更不用说有多少交情了。
像姬云瑾这种接地气的,不仅知道稻米麦子的收获时间,还能估算出不同等级田地的大概投资、回报,在富贵人家里极其少见。
从考场里出来,姬云瑾歇口气后和家人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明姐儿句句珠玑,我得谢她,还得谢谢六叔。”
去年姬云瑞被及时从“败家子”的路上拉了回来,此事也警醒了姬家的长辈们。大房的孩子在姬昭明身边待了段日子就不狂了,二房的子孙则有姬二爷亲自指点。
公务繁忙的姬二爷,直接把许多贫困县的田税账目打包了一份儿,让家里十岁以上的子孙看。文件去掉了机密的部分,只是带回自家教孙子,圣人当然会给爱卿面子。
这份资料可不只是为了让小辈们知道穷苦人民的生活多艰难,姬二爷留的功课,是让人分析原因,还得出提案,仿照理化学院的报告格式,要把预算和预期都写出来。
第一轮交上来的作业,姬二爷连着熬了三天就批完了,之所以用这么长时间,是因为写了太多批注,内容全是质疑和痛骂。
质疑多些的,在姬二爷眼里还有的救,只把作业打回去,限定期限重写就行。
痛骂的篇幅占了七成以上的,作业不用返工了,每人配个侍卫,全都撵出去体验生活了。姬家现在富裕了,庄子铺面好多个,不行还可以跟姬昭明打招呼求助,非得让家里的娇少爷娇小姐们知道人间疾苦不可。
茶庄、农庄、果园、鱼塘、养殖场……
杂货铺、食铺、客栈、当铺……
作业排倒数第一的是姬昭明的六叔姬景昱,他的作业里提出的方策最多,可惜条条都是“何不食肉糜”的典范。所以他被罚得也最狠,姬二爷照着他的“良策十八条”规划了路线,每个地方呆两个月,让他全部亲自考察后再重写。
十八条覆盖了七种生计,姬景昱到现在还没体验完呢。这段漫长的考察期里,姬二爷只许他过年回家住半个月,元宵节都不给过就撵走了。
姬景昱和姬昭明的小姑姑姬景晚只差两岁,是景字辈里最小的男孩子,也是和姬云瑾最玩得来的小叔叔。被“流放”以前,姬景昱没少带姬云瑾出去玩儿,许多嘴甜的生意人都会把他们称为兄弟。但是过年回来后,再没有这样说的了。
不过姬景昱仍然觉得自己和大侄子“哥俩好”,所以没少跟大侄子叨叨自己半年多的经历,还让姬云瑾帮忙参谋了他新打的草稿。各地的风土人情、气候物产、生活成本等等都是姬景昱亲自收集的,姬云瑾被他拉着一起想主意,仅有的一点过年假期都被用掉了。
姬景昱的新婚妻子还劝过他:“春闱在即,瑾哥儿平时特别刻苦,好不容易能歇两天,全被你搅和了。”
姬景昱振振有词:“瑾哥儿很有二哥当年的风貌,这次必能高中的,等到入朝做官,他就有责任了解这些,我这是帮他提前适应。再说了,过完年我得去渤海那边,环境太苦了,我想让你留在家里等我。瑾哥儿帮我参谋参谋,我和你分别的时间也能早些。”
在每个地方考察的时间,姬二爷只是设了最低两个月的限度,如果姬景昱觉得不够,是可以延长的。要是考察得不充分,回头新写的报告还是不行,他就得再回去呆半年。
不好让新婚夫妻分开,也是怕姬景昱过得太苦了受不了,姬二爷是允许姬景昱带着媳妇出去的。有六儿媳在,不用担心六儿子的吃住问题,其他苦头吃一吃就都无妨了。
半年历练确实让姬景昱成熟了很多,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更上一层楼。所以虽然舍不得,但接下来要去的地方太苦,甚至可能要跟着出海,姬景昱实在不放心媳妇。
姬景昱想好了一定要把媳妇留在家里,俩人讨论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听了他的。为此,姬云瑾听了一脑袋的“听说渤海如何如何”。
当时,姬云瑾就当是听了个热闹,和六叔讨论过后也就没放在心上了。谁知今年的考题重实务呢,还合上了重点。
等到回了家,姬云瑾把自己的文章默出来就去倒头补眠养精神了,姬二爷对着翻来覆去地看了许久,才说“金榜题名没什么问题,只看名次高低”。
评价很高,但也不夸张。
单论文笔,姬云瑾的文章在众多锦绣中只是上等,离极品的距离还有很远。但要是提内容,这就是一篇极其难得的佳作了。今年的主考官是卜大人,拿着姬云瑾的卷子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给他取作了头名。
等到排好名次,拆封誊人名的时候,卜大人才知道会元的身份。他以为自己取中的是位正经游学过许多年、阅历丰富的中年男子,没想到会是个少年,还是个有背景的。
等名单全都统计完,卜大人又有些庆幸:还好会元出自高门,不然的话,前二十名就一个“富贵人”都没有了。还好有一个争气的,勉强保住了“上等阶级”的面子。
至于连王大人的侄子都遗憾地落榜这件事,卜大人只能叹气表示遗憾。
内容都是假大空,想对商业动刀,但是新颁布的专利法都说不清楚,辞藻再华丽也补救不了内容的空泛。
反正考卷都是专人对照着排活字版,油印后递到考官房里阅判的,卜大人不必因为自己和姬云瑾拐着弯的关系而不敢给好名次,也不用因为罢落了谁家的后生而愧疚。
即使最终结果出人意料,别人也不会质疑他。等到前几名的卷子流传出来,别人还得夸他眼光好呢。
会元姬云瑾,在御前奏对时也表现出色,被圣人钦点做了状元。
又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少年状元。二十年前在洛阳没什么声音的姬家,出了当朝状元,不是预科也不是理化恩科,而是从童生开始,一步步考上来的新科状元。
也有人不服,觉得姬云瑾占了家世的便宜,才能年纪轻轻就涉猎甚广。而且姬云瑾的文采和高中状元时的王侍郎相比,虽然不多,但还是有一点差距的。
可是这些“酸溜溜”的想法,最多只能背地里说说,并不会出现到姬家人面前。
不给姬家面子,也得给人人爱戴的姬司空面子。姬司空在民间的名声相当之好,众多传说中可是有“文曲星下凡”名头的,她的亲人沾点儿光,老百姓也觉得很合理。
姬景昱也因此被姬二爷特赦,可以提前结束“考察”,还能好好地喝几杯新科状元敬的感谢酒。
姬家的热闹在洛阳的世家中显得有些突兀。因着这届贵族子弟中榜的人数少,仅剩的人里又多是已经婚配的,还未定亲的姬云瑾就成了炙手可热的“好姑爷”人选。
家里有适龄未婚配女孩儿的人家,络绎不绝地要把姬家的门槛踏破。不是家世绝好的,或者女孩儿极其优秀的,都不好意思跟姬家明说结亲的想法,只能抱一丝希望来试探。
姬云瑾坚持想要以事业为重,暂时没有精力分给婚姻,姬家比较贪,所以这点上也很支持他。
姬家的态度传了出来,外面的人再不乐意,也只能另做打算。
那些中举的穷书生其实也不错,没什么背景,要是招来做女婿,大力培养,也能成为家族的助力。
然而这个打算还没等开始筹谋,就很可能要落空了。
殿试结束后,不等公侯大员们挑选好心中的“佳婿”,圣人就先挨个召见了其中的佼佼者。
藜国这几年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在这些学生眼里,圣人就是千古明君,他们是生在了好时代,要和圣人一起青史留名的。
圣人主动递橄榄枝,这些潜力股就顺理成章地打上了圣人唯粉的标签,可不是世家舍个女儿就能招揽的。
更让人心痛的是,这批叫人眼馋又不能划拉到碗里的优秀后生,正好赶上了反腐行动。空出来的那么多职位,这些新人虽然还不够资格去填,却正好能让圣人倒一手。
好些之前不起眼的、不站队不跟风、在小位置上安安稳稳做事许多年的人,都出现在了升职的名单上。这些有经验的人散出去了,空出来的位置,则正好能历练新人。
饶是各方势力暗地里达成了默契,各自也还是损失了些人手,没法补救的那种。
那些空缺,他们想争,却没能力争。党派再怎么争,也不能明晃晃地挑战圣人,尤其这个圣人还正值壮年。君弱臣强,必生忧患。如今却是君强臣弱,谁要是在这会儿试探过头,很容易就会变成用来儆猴的鸡。
毕竟牵着萝卜带出泥,口子已经撕开,真要顺着金钱交易的线捋下去,可不是家家户户都干净得不怕查。
不敢跟圣人杠上,但老牌势力也绝不愿就这样沉寂下去。
科举的名次他们插不上手,榜上人的去处虽有常例,却也不是没有例外。朝堂上的敌友很难分辨,姬云瑾还没正式领到自己的官袍,就已经站在了博弈的中心。
(https://www.skjvvx.cc/a/14066/14066924/7188908.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