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抗战之战地记者 > 第418章 松江大学

第418章 松江大学


  第二天一大早,范文林便出现在了松江大学的门口,位于渝中半岛的一片矮楼当中。

  因为这段时间,不断的有高校陆陆续续的搬迁到重庆,所以国民政府为了解决这些高校的办学问题,给每个高校都划拨了片地。

  但是这地的大小和位置却有些说法了,因为来重庆的高校实在是太多了,目前为止已经有几十所了!

  这么多的高校,这么多的人,想要安置下来,还是有些费劲的。

  特别是高校还不是普通的难民,这些高校虽然也算是在逃难,但是他们的教学并没有停下。

  所以到了重庆,他们还是要继续开始办学,自然就需要教室、图书馆、宿舍等地方。

  想要找到这一块配置齐全的地方还是有些困难的,所以国民政府充分发挥了先到先得的优良传统。

  那些先搬入重庆的高校,就先分配倒了好的位置,而那些后来的,位置就不是那么好了,甚至很多都到了乡镇,配套设施也不是很完善。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现在的重庆一直在涌入人,除了高校的老师学生之外,还有几十万的难民,这些人到了重庆也要找住的地方。

  有钱的人就是直接购买房产,没钱的人就租,或者是等政府安排。



  所有这对地的利用上面,实在是有些不好划拨。

  松江大学比较幸运,他算是比较早搬入重庆的了。

  它之前的地址是在上海,当淞沪会战开始打得时候,他们就在准备搬迁的事宜了。

  后来上海沦陷的时候,他们已经在西迁的路上了。

  这一路上走走停停,边走边教学,终于是到了重庆,后来听说国民政府要搬到重庆来,索性就在这里不走了。

  因为他们是来的比较早的学校之一,所以他们占据了一个挺不错的位置。

  在整个渝中半岛的楼群中间,硬生生的围出了一片空地。

  松江大学并不是国立大学,算是教会大学,所以他们也挺有钱,董事会的成员直接将这块地买了下来,并进行了修缮。

  随着日军飞机进入重庆并进行轰炸之后,松江大学的校董会意识到安全的问题,索性就在学校旁边修了一个通往地下的防空洞。

  当站在大门的这一刻,范文林看着一个简单的铁门上面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松江大学重庆校址”几个大字。



  当看到那几个大字的时候,范文林感觉有些唏嘘,现在他所站的地方,代表了在抗战进程当中一段特殊的历史。

  这段历史中的主角就是这些高校的老师学生,他们在战争如此激烈的过程中,顽强生存,时刻谨记着自己的使命。

  在这段历史中,涌现出了一批有一批的著名学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他们代表了中国教育力量在战争中的顽强的生命力!

  为了今天这个特殊的时刻,范文林特意换上了一身长袍,他马上就要踏进一个神圣的学校。

  他马上就要走进这段历史,他马上就要见到在这段特殊历史当中顽强斗争的人们。

  “范社长,您来了!”

  当范文林踏进这所学校的刹那,顿时有一道声音从门背后传了出来。

  范文林侧目望去,正好看见一名同样穿着黑色长袍的年轻老师,他手里还拿着一本教义,很明显,他已经在这里站了很久了,应该是一直等着范文林到来。

  “范社长,您好,我是松江大学的老师,陈昌!”陈昌一边从门背后向范文林走过来,一边早早的伸出了手。



  “马尔萨斯人口论……”

  随着陈昌的走进,范文林逐渐看清了他手上那本教义上的内容。

  “哦,你好你好!”

  范文林看的入神,陈昌走进了才反应过来,赶忙将手伸了出来。

  “范社长,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欢迎您到我们学校进行演讲,校长和文科学长都等着您呢!”

  陈昌握着范文林的手有些激动的说道。

  “谢谢!那我们就先进去吧!”范文林感激的笑了笑,说道。

  “好好,走走!”陈昌说完就带着范文林向松江大学内部走去。

  松江大学所在的这个位置是在渝中半岛,算是整个重庆地势最平的地方之一了。

  所以整个校内的地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起伏。



  大门由两扇简单的铁门焊接而成,进了大门之后,就是一条小路,旁边有几栋挨在一起的楼房,楼房外面还挂了不少晾晒的衣服,应该是宿舍。

  走过宿舍区,有一栋三层楼的小阁楼,在小阁楼一楼的正上方有一块用毛笔手写的牌匾,图书馆!

  从每层楼的窗户望去,还能看见不少的学生正坐在里面阅读。

  光是站在外面,就已经能够感受到里面传来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了。

  走过图书馆,就到了一排高楼,目测大约有六七层楼那么高,横向也很快,至少有个几十米。

  范文林猜测,这栋楼应该就是松江大学的教学办公楼了!

  果不其然,在看到这栋楼的时候,陈昌就毫不犹豫的带着范文林走进了这栋大楼。

  “陈老师,这里的建筑是你们搬到这里来之后新修的吗?”

  范文林跟在陈昌的后面,一边上楼一边问道。

  这栋楼里面的装修也很简单,就是白色的粉墙,然后红棕色的楼梯栏杆,楼梯上面也没有什么别的装饰。



  “我们现在所在的这栋大楼还有之前路过的图书馆是本来就存在的,那几栋宿舍楼是我们后来修得!”陈昌脚上用力踩了踩,随后又用手指了指外面,说道。

  “你也看到了,我们这地方着实有些简陋,除了这几栋房子之外,别的什么也没有了!”陈昌有些无奈的说道。

  “高校迁移确实有些麻烦,不过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等战争胜利了你们的环境肯定会变好的!”范文林安慰道。

  确实,从他走进这松江大学所看到的景象来看,这里确实有些简陋,如果不是门口的那个牌匾上的“松江大学”几个大字,恐怕都没人知道这里是一所高校。

  这里面的环境实在是太简单了,不要说高校内的池塘、假山、雕塑等装饰,甚至连操场这些空地都没有。

  跟夸张的一点说,这个学校里面连树都没有两根,有也只是很矮小的两棵小苗苗。

  这样的环境,跟松江大学之前所在的地址比起来,肯定是万万比不上的。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这个时候的高校内迁,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脱离日军的魔爪,同时继续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培养出更多专业强大的年轻人!

  所以只要是基础目标能够完成,环境稍微恶劣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陈老师,你教的是人口学吗?”



  趁着空档,范文林的目光再次落到了陈昌手中的那本书上。

  对于这个学科,范文林很想了解了解,但是他并不是想要了解人口学,而是想要了解陈昌。

  他想要知道陈昌为什么会选择教导这门学科,据范文林所知,马尔萨斯人口论在这个时候可不是什么被大众接受的学科。

  “嗯,范社长也对马尔萨斯人口论有所研究吗?”陈昌将手中的教义抬起来给范文林看了一眼说道。

  “研究谈不上,只是略有所闻!”范文林说道。

  “哈哈,范社长听到的应该都是反对的声音吧!”陈昌笑了一下,摇了摇头说道。

  “有支持有反对,我并不认为有什么绝对的好坏之分!”范文林也摇着脑袋说道。

  马尔萨斯人口论这门学说,是在十九世纪末传入中国的。

  1904年6月《东方杂志》第一卷第六期转载的《警钟报》文章:《论中国治乱由于人口之众寡》。

  文中提到“马尔达”即马尔萨斯,和我国洪亮吉关于人口问题的基本观点。



  该文把我国历来治乱的根源归之于人口的众寡,主张限民求治。作者认为,中国“民日增而财不增”,“人满之患,深可太息。”该文虽已提到马尔萨斯的学说,但是未予较多的评论。

  我国系统宣传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应以1918年出版的陈长蘅的《中国人口论》一书为开端。

  作者认为,中国今日民贫的最大原因,“厥为人民孳生太繁,土地有限,生育无限,以有限供无限则殆,生计憔悴岂偶然哉。”

  他在1930年写的《三民主义与人口政策》一书的第十章中也有形象论述。

  他认为,人口问题是个社会问题,是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问题,是启开一切社会问题的钥匙。

  但这种学说,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大量的支持,甚至一度成为了全民批判的学说。

  很多著名人物,政治家,学者都反对这种学说,甚至还对马尔萨斯人口论提出了批判。

  所以,在这个时候教授这样的一门学科,必然会顶着巨大的压力,毕竟光是外面每天批判的文章都铺天盖地的满天飞了。

  这也是为什么范文林一见到陈昌手中的教义的时候,会这么惊讶的原因。


  (https://www.skjvvx.cc/a/13844/13844892/96200626.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vv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skjvvx.cc